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e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和对策。

方法

以上海市3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225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89.3%(201/225)的研究生认为临床研究很重要;仅22.2%(50/225)的研究生认为目前的培训方案对提升科研能力有效;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和科研时间冲突"[92.4%(208/225)]、"系统研究课程缺乏"[80.4%(181/225)]和"医院临床研究资源欠缺"[51.1%(115/225)]。提升建议依次为:"安排脱产科研时间"[81.8%(184/225)]、"加强对导师临床研究能力培训"[81.8%(184/225)]和"设置临床研究实用培训课程"[73.8%(166/225)]。

结论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受到一定影响,医学院校和培训基地需在培养要求和方案上达成共识,优化培养模式,保障培养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舒适护理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一种着重强调护理的独特领域,尤其是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慢性疾病的反复发作,以求最低程度的减轻患者经受疾病时的痛苦。[1]而慢性支气管炎作为复发性极高的常见慢性疾病,如果护理不到位造成病情反复,会给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实施慢性支气管炎舒适护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护理;舒适;病理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
如何有效培养八年制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是目前医学教育的难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八年制医学教育特点,建立了具有医院特色的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科研培养体系,采用导师制,将八年制科研培养前移至第四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时开始。该体系自2016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60人次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和科研活动,大部分学生发表了临床科研文章,导师和学生对科研培养体系认可度高,对科研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