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单倍型与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髓外复发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来源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亲缘单倍型供者(HID)和同胞全相合供者(MS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EMR)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对2000年1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HID 48例和MSD 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HID组EMR的最常见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56.2%);MSD组EMR的最常见部位为皮肤软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均为38.1%。MSD较HID组EMR更易出现多部位的累及(33.3%对10.4%,χ2=7.064,P=0.010),且MSD组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软组织为表现的EMR。HID组EMR发生时间为241.5(10~2 856)天,早于MSD组的302(35~1 532)天(Z=2.091,P=0.037)。两组EMR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6.2%和69.0%(χ2=1.561,P=0.277),2年疾病进展相关死亡(PRM)率分别为(45.4±8.2)%和(37.0±8.1)%(χ2=1.002,P=0.317),EMR后2年的治疗相关死亡(TRM)率分别为(15.0±5.8)%和(10.3±5.0)%(χ2=0.098,P=0.754)。发生EMR后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9.6±8.0)%和(52.7±8.2)%(χ2=1.527,P=0.217),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EMR后2年OS率高于单项治疗组[(53.0±6.7)%对(31.9±11.2)%,χ2=7.966,P=0.005)],尤其是接受MSD-HSCT的患者[(63.0±8.9)%对(14.6±13.3)%,χ2=6.542,P=0.011]。

结论

皮肤软组织是MSD后重要的EMR部位,而且MSD-HSCT后的EMR更易出现多系统累及,而MSD组患者或许更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对于HID移植后出现EMR的患者,如何进一步改善预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脑胶质瘤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接受包括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等标准治疗,其预后仍然很差。在儿童患者中该病多在学龄期前后发病,且具有性别差异,男:女≈1.3:1。叉头盒转录因子(Forkhead-box,FOX)家族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FOXA、FOXC、FOXD、FOXK、FOXM、FOXO、FOXP、FOXQ、FOXR等亚家族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氧疗是临床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措施,然而长时间高浓度的氧疗会引起肺损伤。高氧肺损伤的机制错综复杂,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组织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对抗高氧导致的肺损伤。本文将肺损伤的保护机制做一综述。
目的评价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TPF)化疗治疗晚期及转移性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的疗效。方法给予2008年10月—2013年7月就诊于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31例经诊断为晚期及转移性HNSCC的患者多西他赛(75 mg/m2第1日)、顺铂(75 mg/m2第1日)和氟尿嘧啶(750 m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5%,被称为新的"癌中之王"。早期转移是导致胰腺癌预后差的关键因素。微环境在胰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淋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等免疫细胞是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研究认为,CAFs可提高胰腺癌的化疗耐药性,促进肿瘤转移。但临床研究发现,通过Hedgehog抑制剂清除CAFs可导致胰腺癌细胞转移增加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SC)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ies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到2017年11月为止。两人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分别计算出DSC和DWI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模式。近年来,随着诊治理念的更新,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可选用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患者的预后也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包括寡转移与无疾病证据状态的定义与临床意义,可切除标准的考量和发展,保留肝实质理念的临床应用,不同R1切缘类型对预后的影响,肝脏优先手术的理念,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的探索,肝动脉灌注化疗及其他局部治疗的运用等进行
目的研究I125放射粒子永久性植入联合外放射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37位,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放射治疗组和内分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Gleason评分、PSA、B超前列腺体积、ECT骨扫描转移灶个数、转移症状、尿潴留症状、血尿症状、IP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IPSS评分及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的化疗方案在晚期胰腺癌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6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确诊的晚期胰腺癌病例148例,其中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78例,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70例,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疗效,按照CTCAE 3.0的毒性标准评估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40.0%和42
目的描述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急性生存期社交回避及苦恼程度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适时精准的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信息调查表、自尊量表(SE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对2017年2月—2017年10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的192名乳腺癌患者,分别在确诊期、乳房切除后、化疗中期、化疗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四个时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的均值为(12.8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