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管理的班级、人数众多,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学生信息采集、甄别、管理以及归档的能力。文本主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了分类说明,主要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并指出静态信息采集的最佳时间以及动态信息该如何采集。最后,总结概括动态信息的管理模式及信息流向表。
关键词: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信息采集;辅导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可以知道,辅导员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带动日常事务有序地开展,心理疏导贯穿整个过程,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三个中心是指:以时政维稳为中心、以班团建设为中心、以党团建设为中心;在这三个中心的指导下,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学生资助、以点带面地开展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落实就业服务。而保证这一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辅导员全面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因此,学生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学生静态信息的分类与采集
学生的静态信息是指:那些能够构成学生社会关系的固信息或者能够相对稳定的反应学生情况的信息。比如:出生年月、籍贯、家庭成员、电话号码等。有效的静态信息能够帮助辅导员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心路历程、并为应急事故做好充分的信息准备。静态信息可分为固有信息和稳定信息,固有信息:出生年月、姓名、籍贯、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稳定信息:联系方式、兴趣爱好、特长强项、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党团建设。静态信息由于不易变动的特性,所以必须要求静态信息一定要真实可靠。因此,静态信息的采集应该在学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周就完成。这个时间段内,学生的戒备心理不强,所提供的信息通常都是有效的。采集完成后,再通过学生的档案检查校对即可。
二、动态信息的分类与采集
学生的动态信息是指:反映学生状态、情绪、学习进程或发展变化情况的信息。变化性是动态信息最显著的特征。动态信息应随着学生各种状态的发展变化而采集信息,追踪学生状态的全过程及其每个重要的变化细节,这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动态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之后要阶段性的总结并设置信息反馈环节。这样才能使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的动向,适时作出相应的决策或修正决策,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忽略动态信息的变化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动态信息有考勤记录、违纪记录、获奖情况、恋爱关系、突发变故、就业信息、寝室建设。由于动态信息易变的特点,所以动态信息的采集一定要有一套有效的信息管机制才能保障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信息管理的作用
1.建立動态信息收集制度
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信息,都应准确毫无遗漏地收集。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专人从事静态信息收集的工作。在动态信息管理中,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委或者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那些因不负责任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或者出于某种目的胡编乱造、提供假数据的同学,要给予必要的惩罚。
2.规范信息渠道
在信息管理中,要明确规定信息传递的流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能够顺利的传递。在班级内部进行合理地分工,避免重复采集和收集信息。
3.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信息的利用率,一般指有效的信息占全部原始信息的百分率。这个百分率越高,说明信息工作的成效越大。反之,会造成一定人力、时间上的浪费,还使有用的信息得不到正常的流通。因此,必须加强动态信息处理班委的业务水平,健全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信息人员具有识别信息的能力。同时,辅导员必须重视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找出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4.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指及时发现执行中的偏差,并且对处理的结果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如果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反应迟钝,在造成较大失误之后才发现,这样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必须把管理中的追踪检查、监督和反馈摆在重要地位,严格规定监督反馈制度,定期对各种数据、信息作深入地分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快速而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作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必须要做到数据入校采集、及时校对、保存备份。而动态信息由于易变的特点,应设置信息流向(如表一所示)、获取信息渠道等规则来予以规范,
参考文献:
[1]柯平.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姚建东.信息素养教育[M].天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吕华.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14-16.
关键词: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信息采集;辅导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可以知道,辅导员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带动日常事务有序地开展,心理疏导贯穿整个过程,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三个中心是指:以时政维稳为中心、以班团建设为中心、以党团建设为中心;在这三个中心的指导下,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学生资助、以点带面地开展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落实就业服务。而保证这一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辅导员全面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因此,学生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学生静态信息的分类与采集
学生的静态信息是指:那些能够构成学生社会关系的固信息或者能够相对稳定的反应学生情况的信息。比如:出生年月、籍贯、家庭成员、电话号码等。有效的静态信息能够帮助辅导员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心路历程、并为应急事故做好充分的信息准备。静态信息可分为固有信息和稳定信息,固有信息:出生年月、姓名、籍贯、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稳定信息:联系方式、兴趣爱好、特长强项、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党团建设。静态信息由于不易变动的特性,所以必须要求静态信息一定要真实可靠。因此,静态信息的采集应该在学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周就完成。这个时间段内,学生的戒备心理不强,所提供的信息通常都是有效的。采集完成后,再通过学生的档案检查校对即可。
二、动态信息的分类与采集
学生的动态信息是指:反映学生状态、情绪、学习进程或发展变化情况的信息。变化性是动态信息最显著的特征。动态信息应随着学生各种状态的发展变化而采集信息,追踪学生状态的全过程及其每个重要的变化细节,这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动态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之后要阶段性的总结并设置信息反馈环节。这样才能使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的动向,适时作出相应的决策或修正决策,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忽略动态信息的变化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动态信息有考勤记录、违纪记录、获奖情况、恋爱关系、突发变故、就业信息、寝室建设。由于动态信息易变的特点,所以动态信息的采集一定要有一套有效的信息管机制才能保障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信息管理的作用
1.建立動态信息收集制度
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信息,都应准确毫无遗漏地收集。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专人从事静态信息收集的工作。在动态信息管理中,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委或者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那些因不负责任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或者出于某种目的胡编乱造、提供假数据的同学,要给予必要的惩罚。
2.规范信息渠道
在信息管理中,要明确规定信息传递的流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能够顺利的传递。在班级内部进行合理地分工,避免重复采集和收集信息。
3.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信息的利用率,一般指有效的信息占全部原始信息的百分率。这个百分率越高,说明信息工作的成效越大。反之,会造成一定人力、时间上的浪费,还使有用的信息得不到正常的流通。因此,必须加强动态信息处理班委的业务水平,健全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信息人员具有识别信息的能力。同时,辅导员必须重视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找出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4.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指及时发现执行中的偏差,并且对处理的结果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如果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反应迟钝,在造成较大失误之后才发现,这样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必须把管理中的追踪检查、监督和反馈摆在重要地位,严格规定监督反馈制度,定期对各种数据、信息作深入地分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快速而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作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必须要做到数据入校采集、及时校对、保存备份。而动态信息由于易变的特点,应设置信息流向(如表一所示)、获取信息渠道等规则来予以规范,
参考文献:
[1]柯平.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姚建东.信息素养教育[M].天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吕华.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