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指出了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产量指标,从造林地选择与整理、选择良种壮苗、确定造林密度、造林、农林间作与松土除草、肥水管理、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间伐和主伐等方面介绍了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关键词 杨树;速生丰产林;产量指标;营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214-02
杨树速生丰产林是我国北方地区退耕还林、河滩、阶地造林、四旁绿化并取得单位面积最大产出的理想造林模式,也是我国由采伐天然林为主转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必然选择,同时是我国北方地区平原、浅山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在营林实践中,目前普遍存在着速生丰产技术掌握不够或走进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营林误区,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健康发展。根据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产量指标,培养中径材(胸径20~28 cm),轮伐期6~10年,平均年产材积19.5~27.0 m3/hm2。培养大径材(胸径30 cm以上),轮伐期10~14年,平均年产材积15.0~22.5 m3/hm2。要达到杨树速生丰产的目的,栽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目前,影响杨树速生丰产的限制性因子是林地土壤肥力。因此,采用整地、浇灌、施肥等措施培肥土壤尤为重要。此外,栽植良种壮苗、选用适宜密度、及时合理修枝、加强病虫害防治、必要的间伐等技术措施同等重要。结合笔者的多处实践,现将营造技术简述如下。
1 造林地选择与整理
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是速生丰产林成功的前提。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地应选择在河滩地、阶地或采伐迹地、废河道、低产农田及退耕还林地。具体要求:地下水位1.5~3.0 m,可溶盐含量低于0.1%~0.2%,土壤质地砂壤、轻砂壤最佳,沙土、轻黏土亦可[1-2]。
深翻整地是造林前必不可少的工序,它能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整地方法有以下几种,可灵活运用。一是全面深翻加大穴整地,适用于采伐迹地。全面深翻30~40 cm,定植点上挖1 m×1 m×1 m的大穴。二是带状整地,沿植树行挖宽1.5~2.0 m,深1 m的壕,回填时将表土或好土填在30~60 cm根系分布处。三是大穴整地,在四旁植树不便全面深翻的条件下,挖1 m×1 m×1 m的大穴。四是客土深翻整地,适用于低产林地整地。在瘠薄的沙地上,客土(淤土)2 250~3 000 m3/hm2,盖于地表,再全面深翻,可提高木材产量近10倍[3-4]。
2 选择良种壮苗
营造速生丰产林,良种壮苗是物质基础。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如中林46、中林2001、中林2025、欧美107号和108号、沙兰杨、72杨、三倍体毛白杨等。壮苗的标准:苗高4~5 m,胸径3~4 cm,干形通直、圆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二年生平茬苗。实践证明,采用壮苗造林的投入产出比为1∶30。即一般情况下,壮苗造林增加苗木成本450元/hm2,到采伐时,可增加材积30 m3/hm2以上,增加收入13 500元/hm2。
3 确定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对林分的采伐年龄、材积及产量有很大影响。各地可根据培养目的,确定造林密度。2 m×3 m株行距为极密型,可培养胸径12~14 cm的造纸材,采伐年限为4~5年,年平均产材积30 m3/hm2。该密度为69杨、72杨的极限密度,可选择较窄冠的欧美杨;3 m×5 m、3 m×6 m、4 m×5 m为中密度株行距,适用于培养胸径22~28 cm的中径材,采伐年限8~10年,年平均产材积21~24 m3/hm2;5 m×6 m、6 m×6 m、4 m×8 m为一般密度株行距,适用于培育30~36 cm的大径材。采伐年限10~14年,年平均产材积15.0~22.5 m3/hm2;7 m×7 m、8 m×8 m、6 m×10 m等稀密度株行距,由于轮伐周期长,木材产量低,前期投入多,不符合河南省省情和林农种植习惯。只有在间伐收获一批中小径材后才会有此大株行距。
4 造林
补植对杨树速生丰产林一般无效,使成林缺株,导致减产。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确保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不再补植。
4.1 造林季节选择
杨树造林多为春季,在土壤解冻后至树苗萌动前后均可进行,但以3月底至4月初(清明前),造林成活率较高。清明过后,苗木开始发芽,不宜栽植。在春旱严重和其他因素不利春季造林时,可采用秋季造林。秋季造林易早,初霜之后,苗木叶片开始发黄和脱落时,可带叶栽植。尤其是春季造林成活率较低的72杨和中林2025杨,适合秋季造林。实践证明,杨树秋季造林不但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缩短栽植缓苗期,促进幼树健壮生长。
4.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提倡“三大一深”,即大穴、大苗、大水并深栽植。深栽70~80 cm,有利于吸收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并能使埋入地下的苗干转化为根,提高抗旱性和成活率。栽植时要求“三埋两踩一提苗”,不能窝根,栽后浇透水并踏实覆土。栽植时应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尽量采用本地优质苗木。外地调运的苗木,要注意运输保护,避免失水过多,栽前苗木根系浸水5~7 d,剪去侧枝和顶端不充实的部分。
4.3 插干造林
沿河滩地和阶地宜推广。地下水位在1.5~3.0 m时可采用。将截根的大苗深栽地下水中或用铁钎打孔插入地下水中,利用杨树苗干萌生不定根的能力和浸入地下水直接吸水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水分优势,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
5 农林间作与松土除草
5.1 农林间作
农林间作是林木与农作物相间同时生存于同一块土地上的经营模式。它可以利用农作物收益以短养长,起到以农代抚、以农养林、促进杨树幼林生长的作用。因此,尽可能实行农林间作。为了延长间作时间和间作方便,在造林时,应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如培养大径材可采用4 m×8 m、3 m×10 m、4 m×10 m的株行距。间作时,农作物与树行必须保持1 m的距离,并以豆科作物和低杆作物为主。 5.2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消灭杂草。造林后松土除草要求“除早、除小、除了”,每年1~3次,深度一般为5~10 cm,不要伤根。间作时,结合农作物管理,对行间和株间全面除草。林分郁闭停止间作后,仍应坚持松土除草,可采用行间圆耙机械除草。
6 肥水管理
施肥和灌溉是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其产量指标的重要因素。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要求栽植时每株穴施有机肥5~10 kg,第2年、第3年5月每株追施尿素200~300 g,并加入适量过磷酸钙。沙地施肥应注意2个方面:一是多施过磷酸钙,二是量少次多。施肥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肥效,因此施肥往往配合灌溉。灌溉每年3~4次,一是返青水(3月下旬,树木发芽前),二是促生水(5—6月,促进枝叶扩大),三是夏季干旱时浇水(降雨多时可免),四是封冻水(11月灌,促进根系生长)。
7 整形修枝
7.1 整形
整形是为了保证树干通直,避免出现“歪脖”现象。剪去影响顶端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在第1年生长结束就应开始,直到3~5年树高达10~14 m已形成通直的主干为止。
7.2 修枝
8 m以下树干侧枝着生处的直径达10 cm时,即应修去,称此为“固定直径的修枝”。一般要求:1~3年少量整形;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可修到树高的1/2~2/3处。修枝在冬季进行,也可在春季进行;贴紧树干,不留枝桩;工具锐利,伤口平;修枝后修枝部位长出的萌条应及时剪去。
8 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发生严重时可毁灭整个林分,因此它是整个丰产林建设成败的关键。各地应建立病虫测报站,培训病虫测报人员,及时准确掌握病虫信息。建立专业森防队,实行机械喷防,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应以营林措施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实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9 间伐和主伐
9.1 间伐
间伐不增加产量,但能早期收获小径材;2 m×3 m、2 m×4 m、2 m×5 m等密度的林分间伐无效,即使间伐,其保留木材积增长较少,效果不明显,应及时主伐;3 m×5 m、3 m×6 m、3 m×4 m这类密度的林分可在第4~6年间伐胸径16~18 cm的小径材,间伐强度1/3~1/2;间伐的原则:留大伐小,留优伐劣,留稀伐密。
9.2 主伐
主伐时间:林分的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时年龄为适宜主伐年龄。主伐方式:一般采取小面积皆伐。
10 参考文献
[1] 陈宝银.杨树速生丰产林集约栽培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8(2):41-42.
[2] 王美芝.沿江地区杨树营林措施[J].安徽林业,2003(6):14.
[3] 杜启军.浅谈现代林业营林方法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0(3):93.
[4] 田亚坤,沈兆辉.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3):20.
关键词 杨树;速生丰产林;产量指标;营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214-02
杨树速生丰产林是我国北方地区退耕还林、河滩、阶地造林、四旁绿化并取得单位面积最大产出的理想造林模式,也是我国由采伐天然林为主转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必然选择,同时是我国北方地区平原、浅山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在营林实践中,目前普遍存在着速生丰产技术掌握不够或走进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营林误区,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健康发展。根据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产量指标,培养中径材(胸径20~28 cm),轮伐期6~10年,平均年产材积19.5~27.0 m3/hm2。培养大径材(胸径30 cm以上),轮伐期10~14年,平均年产材积15.0~22.5 m3/hm2。要达到杨树速生丰产的目的,栽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目前,影响杨树速生丰产的限制性因子是林地土壤肥力。因此,采用整地、浇灌、施肥等措施培肥土壤尤为重要。此外,栽植良种壮苗、选用适宜密度、及时合理修枝、加强病虫害防治、必要的间伐等技术措施同等重要。结合笔者的多处实践,现将营造技术简述如下。
1 造林地选择与整理
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是速生丰产林成功的前提。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地应选择在河滩地、阶地或采伐迹地、废河道、低产农田及退耕还林地。具体要求:地下水位1.5~3.0 m,可溶盐含量低于0.1%~0.2%,土壤质地砂壤、轻砂壤最佳,沙土、轻黏土亦可[1-2]。
深翻整地是造林前必不可少的工序,它能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整地方法有以下几种,可灵活运用。一是全面深翻加大穴整地,适用于采伐迹地。全面深翻30~40 cm,定植点上挖1 m×1 m×1 m的大穴。二是带状整地,沿植树行挖宽1.5~2.0 m,深1 m的壕,回填时将表土或好土填在30~60 cm根系分布处。三是大穴整地,在四旁植树不便全面深翻的条件下,挖1 m×1 m×1 m的大穴。四是客土深翻整地,适用于低产林地整地。在瘠薄的沙地上,客土(淤土)2 250~3 000 m3/hm2,盖于地表,再全面深翻,可提高木材产量近10倍[3-4]。
2 选择良种壮苗
营造速生丰产林,良种壮苗是物质基础。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如中林46、中林2001、中林2025、欧美107号和108号、沙兰杨、72杨、三倍体毛白杨等。壮苗的标准:苗高4~5 m,胸径3~4 cm,干形通直、圆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二年生平茬苗。实践证明,采用壮苗造林的投入产出比为1∶30。即一般情况下,壮苗造林增加苗木成本450元/hm2,到采伐时,可增加材积30 m3/hm2以上,增加收入13 500元/hm2。
3 确定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对林分的采伐年龄、材积及产量有很大影响。各地可根据培养目的,确定造林密度。2 m×3 m株行距为极密型,可培养胸径12~14 cm的造纸材,采伐年限为4~5年,年平均产材积30 m3/hm2。该密度为69杨、72杨的极限密度,可选择较窄冠的欧美杨;3 m×5 m、3 m×6 m、4 m×5 m为中密度株行距,适用于培养胸径22~28 cm的中径材,采伐年限8~10年,年平均产材积21~24 m3/hm2;5 m×6 m、6 m×6 m、4 m×8 m为一般密度株行距,适用于培育30~36 cm的大径材。采伐年限10~14年,年平均产材积15.0~22.5 m3/hm2;7 m×7 m、8 m×8 m、6 m×10 m等稀密度株行距,由于轮伐周期长,木材产量低,前期投入多,不符合河南省省情和林农种植习惯。只有在间伐收获一批中小径材后才会有此大株行距。
4 造林
补植对杨树速生丰产林一般无效,使成林缺株,导致减产。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确保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不再补植。
4.1 造林季节选择
杨树造林多为春季,在土壤解冻后至树苗萌动前后均可进行,但以3月底至4月初(清明前),造林成活率较高。清明过后,苗木开始发芽,不宜栽植。在春旱严重和其他因素不利春季造林时,可采用秋季造林。秋季造林易早,初霜之后,苗木叶片开始发黄和脱落时,可带叶栽植。尤其是春季造林成活率较低的72杨和中林2025杨,适合秋季造林。实践证明,杨树秋季造林不但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缩短栽植缓苗期,促进幼树健壮生长。
4.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提倡“三大一深”,即大穴、大苗、大水并深栽植。深栽70~80 cm,有利于吸收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并能使埋入地下的苗干转化为根,提高抗旱性和成活率。栽植时要求“三埋两踩一提苗”,不能窝根,栽后浇透水并踏实覆土。栽植时应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尽量采用本地优质苗木。外地调运的苗木,要注意运输保护,避免失水过多,栽前苗木根系浸水5~7 d,剪去侧枝和顶端不充实的部分。
4.3 插干造林
沿河滩地和阶地宜推广。地下水位在1.5~3.0 m时可采用。将截根的大苗深栽地下水中或用铁钎打孔插入地下水中,利用杨树苗干萌生不定根的能力和浸入地下水直接吸水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水分优势,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
5 农林间作与松土除草
5.1 农林间作
农林间作是林木与农作物相间同时生存于同一块土地上的经营模式。它可以利用农作物收益以短养长,起到以农代抚、以农养林、促进杨树幼林生长的作用。因此,尽可能实行农林间作。为了延长间作时间和间作方便,在造林时,应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如培养大径材可采用4 m×8 m、3 m×10 m、4 m×10 m的株行距。间作时,农作物与树行必须保持1 m的距离,并以豆科作物和低杆作物为主。 5.2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消灭杂草。造林后松土除草要求“除早、除小、除了”,每年1~3次,深度一般为5~10 cm,不要伤根。间作时,结合农作物管理,对行间和株间全面除草。林分郁闭停止间作后,仍应坚持松土除草,可采用行间圆耙机械除草。
6 肥水管理
施肥和灌溉是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其产量指标的重要因素。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要求栽植时每株穴施有机肥5~10 kg,第2年、第3年5月每株追施尿素200~300 g,并加入适量过磷酸钙。沙地施肥应注意2个方面:一是多施过磷酸钙,二是量少次多。施肥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肥效,因此施肥往往配合灌溉。灌溉每年3~4次,一是返青水(3月下旬,树木发芽前),二是促生水(5—6月,促进枝叶扩大),三是夏季干旱时浇水(降雨多时可免),四是封冻水(11月灌,促进根系生长)。
7 整形修枝
7.1 整形
整形是为了保证树干通直,避免出现“歪脖”现象。剪去影响顶端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在第1年生长结束就应开始,直到3~5年树高达10~14 m已形成通直的主干为止。
7.2 修枝
8 m以下树干侧枝着生处的直径达10 cm时,即应修去,称此为“固定直径的修枝”。一般要求:1~3年少量整形;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可修到树高的1/2~2/3处。修枝在冬季进行,也可在春季进行;贴紧树干,不留枝桩;工具锐利,伤口平;修枝后修枝部位长出的萌条应及时剪去。
8 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发生严重时可毁灭整个林分,因此它是整个丰产林建设成败的关键。各地应建立病虫测报站,培训病虫测报人员,及时准确掌握病虫信息。建立专业森防队,实行机械喷防,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应以营林措施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实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9 间伐和主伐
9.1 间伐
间伐不增加产量,但能早期收获小径材;2 m×3 m、2 m×4 m、2 m×5 m等密度的林分间伐无效,即使间伐,其保留木材积增长较少,效果不明显,应及时主伐;3 m×5 m、3 m×6 m、3 m×4 m这类密度的林分可在第4~6年间伐胸径16~18 cm的小径材,间伐强度1/3~1/2;间伐的原则:留大伐小,留优伐劣,留稀伐密。
9.2 主伐
主伐时间:林分的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时年龄为适宜主伐年龄。主伐方式:一般采取小面积皆伐。
10 参考文献
[1] 陈宝银.杨树速生丰产林集约栽培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8(2):41-42.
[2] 王美芝.沿江地区杨树营林措施[J].安徽林业,2003(6):14.
[3] 杜启军.浅谈现代林业营林方法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0(3):93.
[4] 田亚坤,沈兆辉.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