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分别采用西药和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并将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记录结果显示,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同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均占有显著优势,两组数据差异经计算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减少患者治疗后胃炎复发现象。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分析是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 03-0137-02
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嗳气、恶心呕吐、烧灼感及胃痛胃胀等,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及易反复发作等特征,因此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健康,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1]。西药治疗是以往临床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采用中药疗法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为此,本文便将西药治疗方案与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就诊于我院的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定为本次分析病例,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其中40患者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8.0±3_2)歲;4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7.5±3.1)岁。两组患者时间的基本信息经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西药奥美拉唑片(生产厂家:许昌高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766)口服,每日2次,每次20m~2片;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中药组方:半夏、党参各159,黄连、炙甘草、黄芩各69,大枣、干姜各10。针对脾胃虚寒者方中添加生黄芪209、吴茱萸69、党参增加159;胃阴虚者方中添加太子参和石斛各159,并将党参去除;胃中炽热者方中添加蒲公英209;伴有反酸者方中添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各20g;胃部疼痛严重者方中添加延胡索、白芍、乌药各10 9;胀满者方中添加砂仁69、焦山楂159。以水煎制,早晚各1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标准
详细记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治疗后回访半年了解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并将其记录进行对比。
1.4 临床效果判定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以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总例数×100%。痊愈=患者通过治疗后腹部不适、暖气、恶心及泛酸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显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仅有轻微不良反应,依然未有复发现象;无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
1.5 统计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采取x2检验,最终分析结果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显着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判定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2.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已经达到了95.0%,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半年内复发率也较高,其数据结果达到了18.2%,而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复发率仅为2.6%,两组数据统计学计算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计数资料对比
记录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其数据结果达到了15.0%,而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5%,两组患者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嗳气、恶心及泛酸等临床症状。临床针对该病主要给予西药治疗,奥美拉唑为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该可抑制胃黏膜壁细胞内的质子泵活性,使胃酸分泌降低,从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但西药副作用较大,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中医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主要是由于长期情志不佳、饮食不节及外邪犯胃导致人体脾胃功能失调致脾胃湿热。因此治疗应以理气和中、清热化湿及和胃降逆为主[4]。本文中采用的半夏泻心汤为中药组方,方中添加的半夏具有燥湿降逆的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清热燥湿;大枣可益气补血、调和脾胃;干姜温中散寒、健运脾阳;炙甘草补脾益气、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起到理气和中、辛开苦降及和胃消痞的作用,同时辨证加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改善[5]。在本次分析结果中也显示,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给予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其用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区志军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5):823-825
[2]桑凤梅,张士金,赵方方.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 (17): 2522-2523.
[3]陈益萍.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07): 106-107
[4]谢平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 25(8):105-107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分析是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 03-0137-02
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嗳气、恶心呕吐、烧灼感及胃痛胃胀等,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及易反复发作等特征,因此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健康,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1]。西药治疗是以往临床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采用中药疗法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为此,本文便将西药治疗方案与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现将对比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就诊于我院的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定为本次分析病例,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其中40患者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8.0±3_2)歲;4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7.5±3.1)岁。两组患者时间的基本信息经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西药奥美拉唑片(生产厂家:许昌高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766)口服,每日2次,每次20m~2片;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中药组方:半夏、党参各159,黄连、炙甘草、黄芩各69,大枣、干姜各10。针对脾胃虚寒者方中添加生黄芪209、吴茱萸69、党参增加159;胃阴虚者方中添加太子参和石斛各159,并将党参去除;胃中炽热者方中添加蒲公英209;伴有反酸者方中添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各20g;胃部疼痛严重者方中添加延胡索、白芍、乌药各10 9;胀满者方中添加砂仁69、焦山楂159。以水煎制,早晚各1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标准
详细记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治疗后回访半年了解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并将其记录进行对比。
1.4 临床效果判定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以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总例数×100%。痊愈=患者通过治疗后腹部不适、暖气、恶心及泛酸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显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仅有轻微不良反应,依然未有复发现象;无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
1.5 统计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采取x2检验,最终分析结果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显着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判定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2.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已经达到了95.0%,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半年内复发率也较高,其数据结果达到了18.2%,而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复发率仅为2.6%,两组数据统计学计算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计数资料对比
记录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其数据结果达到了15.0%,而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5%,两组患者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嗳气、恶心及泛酸等临床症状。临床针对该病主要给予西药治疗,奥美拉唑为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该可抑制胃黏膜壁细胞内的质子泵活性,使胃酸分泌降低,从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但西药副作用较大,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中医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主要是由于长期情志不佳、饮食不节及外邪犯胃导致人体脾胃功能失调致脾胃湿热。因此治疗应以理气和中、清热化湿及和胃降逆为主[4]。本文中采用的半夏泻心汤为中药组方,方中添加的半夏具有燥湿降逆的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清热燥湿;大枣可益气补血、调和脾胃;干姜温中散寒、健运脾阳;炙甘草补脾益气、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起到理气和中、辛开苦降及和胃消痞的作用,同时辨证加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改善[5]。在本次分析结果中也显示,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给予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其用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区志军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5):823-825
[2]桑凤梅,张士金,赵方方.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 (17): 2522-2523.
[3]陈益萍.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07): 106-107
[4]谢平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 25(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