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的校外少儿声乐教育出现了让人可喜的繁荣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多少孩子是真的有兴趣,又有多少孩子是“被兴趣”了?对于有兴趣的孩子来说,有效的培养方法会锦上添花;对于“被兴趣”的孩子来说,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产生兴趣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兴趣  声乐  教学方法  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外少儿声乐教育已成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少儿加入到声乐学习的行列中,在这看似繁荣可喜的现象中,笔者不禁陷入思考:在这支庞大的学习队伍中,有多少孩子是真正的兴趣使然,又有多少孩子是迫于社会压力,在家长的逼迫中“被学习”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3-10岁的少儿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及生理发育上还不成熟,畏难心理、逆反心理表现明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两年多的教学中,不乏遇到一些学习与“被学习”的实例:有一位中级班9岁左右的小女生,在几次的声乐课学习中,笔者发现该学员从不主动参与笔者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每节课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角落里。在与学生家长沟通后笔者了解到,小姑娘平时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家长认为女孩子培养一个兴趣特长是很有必要的,在未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就直接送来上培训班。试分析该学员的心理:1.父母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小小的自尊心受到打击。2.我好像对唱歌不感兴趣。3.周末还要来上课,牺牲了我的玩耍时间。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笔者没有直接找孩子谈心,而是主动邀请该学员参加了几次教学环节中设计的小游戏,让小学员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并在游戏过程中找到团结协作的集体归属感,使小姑娘渐渐融入到学习氛围中,笔者又找机会给了小学员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当一曲表演完毕后,所有人掌声响了起来,笔者能从她的表情中看到兴奋和自豪。经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小学员的学习兴趣渐渐培养了起来,有了兴趣,学习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唱歌技能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从上述中的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声乐教材的新旧结合
   校外教育不同于校内教育,校内音乐课上总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教材和培养目标。而校外教育在遵循最终的培养目标不变的条件下,要发展与校内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现如今有关校外声乐教育的教材比较单一,多为一些流传多年的经典儿歌。经典固然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些歌曲已完全满足不了少儿的求知欲与对外来事物的新鲜感。对于这些从小已经听到滚瓜烂熟的音乐,孩子们已失去了对它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每年的教材编写中,笔者都尽可能的去发掘更多更新的少儿歌曲,这些最新的歌曲创编很容易就会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经典曲目,笔者亦不会舍弃,而是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抓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典儿歌《小红帽》,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就已经学会唱了,那么在曲调已经熟记的情况下,笔者会设计故事情境请学生表演。将学员们分角色表演,小红帽、大灰狼、邀请家长表演、加入诗朗诵、配合舞蹈等等,经过“包装”的经典儿歌同样能让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二、声乐教学环节的生动有趣
   有人说小孩子学唱歌不就是扯着嗓子大声喊吗?有什么学习的?其实不然,在少儿阶段,孩子的发声器官还十分稚嫩,如果一味的蛮唱会造成声带甚至其他身体机能的永久损伤。但对于理解接受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孩子来说,枯燥的声乐理论知识、技能练习有时又会成为斩断孩子兴趣的刽子手。如何用简单、通俗、生动、有趣的方法来传授这些基础知识又成为了声乐教学中一个重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基础的乐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孩子在学习唱歌几年后还无法自己识谱,基本乐理知识的缺失对于学员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作为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对于基本乐理的教学,教师们可以采用图片法、童谣法进行教学。将“1、2、3、4、5、6、7”这七个音配合形象的图片,比如“2”就像只鸭子,“5”像挂钩等等,联系生活中最易想到的事物,配合简单的童谣——“1”是老大像铅笔”、2“是老二像鸭子……直观又形象的教学将会把这些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有趣味,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生涩难懂。其次,对于少儿来说,爱动爱玩是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压抑孩子的这种天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过度纵容又会打乱课堂秩序。在这里,掌握好一个“度”非常重要。当教师发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热情不够高涨时,一个小游戏就会解决这个窘境。比如简单易学的绕口令、你来比划我来猜、歌词接龙等等都会成为调动孩子兴趣的不二法宝。最后,要鼓励孩子们对所学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可以尝试给歌曲配上简单的诗朗诵,加上表情动作,甚至是对歌词的改编等等。教师对创编活动中好的部分给予鼓励,不好的部分引导大家一起再改编,让孩子们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提升荣誉感。
   此外,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表演舞台、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对特殊情况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等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力提升的源泉”,兴趣是声乐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职业修养、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能迅速建立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直观感受。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做好一名“兴趣”的引导者和培训师。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创作民族器乐协奏曲,通过持续的探索、创新涌现了很多经典作品,古筝协奏曲也不例外。《西楚霸王》是古筝协奏曲的代表性曲目,拥有较典型的意义。本文以《西楚霸王》为例,研究如何利用演奏者自身完成古筝演奏技法的二度创作,最终实现更好的音乐表现。  关键词:古筝 演奏技法 二度创作 音乐表现  在众多古筝协奏曲中,《西楚霸王》是最重要的历史题材构成部分之一,宏大的历史叙事场景突破了
期刊
摘要:即兴伴奏是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很多学生觉得操作起来异常困难的一门课程。就以钢琴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有着扎实的演奏基础,但就即兴伴奏而言也是一项必须认真面对的全新的课题。殊不知,对于欧洲音乐历史来说,钢琴虽然有着几百年的丰富积累,但“即兴伴奏”则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通过不断积累和大量的实践堆砌而成,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本文就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的变和弦的色彩功能、伴奏音型的
期刊
摘要:《我爱这土地》曾获得2002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也是著名作曲家陆在易的代表作品。本文从歌曲的思想内涵、词曲结合、主题发展、钢琴伴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歌曲创作上重新思考"陆在易现象"对我国当代雅俗共赏类艺术歌曲创作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我爱这土地》 陆在易现象 大爱情怀  2013年9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陆在易作品音乐会”获得的空前成功,把我国这位著名的作曲家重新带回
期刊
周杰伦的婚讯日前传出,令媒体、歌迷都深感震撼。也许在很多人心里,周杰伦永远都是音乐上的伙伴,因为位置站得太高,我们似乎认为他永远不会结婚,不会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来,与女歌手有所不同,我们任性地希望他永远追求事业。但事实不会如此,尽管歌迷依然对新专辑翘首期盼,可就现在的情形来说,对爱情、家庭的向往,已经盖过周杰伦一向强烈的事业心。从2000年第一张专辑Jay Album到2012年为止的《十二新作》
期刊
摘要:多元化是声乐教学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出现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意义和特点,探究了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希望能为多元化声乐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声乐教学 多元化 意义 特点   多元化是全球文化目前最典型的发展趋势之一,多元化意味着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由,这对于传承本国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精华、重新焕发文化生命力有积极意义,有利
期刊
摘要:在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下,民族传统音乐正处于逐渐蜕化的尴尬境遇,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使得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面临传承危机。地方高校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方面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左江流域的传统民族音乐为例,全面分析和探讨了以广西地区为代表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传承和发扬左江流域民族音乐教育上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期刊
由瓦西里·佩特连科率领的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继为国家大剧院第三届国际打击乐节精彩献礼后,10月6日晚,又在同一舞台为观众奉献了一台主打俄式交响经典与意大利歌剧咏叹的音乐饕餮大餐,为持续两月、汇集了五大世界顶尖乐团的国家大剧院“秋季交响盛宴”拉开了序幕。  纯正地道的俄式经典  美轮美奂意大利咏叹  此番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可谓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使命。5日晚,乐团已携手小提琴家宁峰,以及尼
期刊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同心协力破除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推动素质教育;二是群策群力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城乡结合部小学位于城市中心区与农村的中间,既不像城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较丰富完备,又不像农村小学是社会和政策关注的重点,处于教育发展洼地。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教育的功利化、城乡结合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学校历史欠账等因素影响,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各门课程,特别是以音
期刊
摘要:音乐,是由音符构筑的画卷。其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表现形式,对青少年素质培养、情操陶冶、审美提升、艺术感知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外在旋律还是内在精神,均有较高的造诣。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感知 音乐兴趣   认识音乐,感知音乐,学会欣赏,自身实践应该成为当今青少年必备的素质之一。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音乐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这一素质。而当今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并不为部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近几年艺术高考的“持续高温”现象让人不得不担心其前景与未来,2008年开始“突然转凉”,然而2012年“轻度回暖”让人开始冷静的思考其原因与影响。本文以山东艺术高考现象为例,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如何让艺术高考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 本质 艺术高考 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