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缺乏责任感的归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对他人、对集体漠不关心,对自己应当做的事不够积极主动。这正是幼儿责任感缺乏的表现所在。笔者旨在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对策,为广大教师提供操作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 责任感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1
  一. 缺乏责任感的归因分析
  幼儿缺乏责任感的主要原因有:
  1.遗传因素和家庭成员早期的影响。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这是遗传素质的共性;但儿童的遗传素质也具有一定的个别差异,这些遗传素质的个性,使有的儿童易于发展成为关心集体,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人。在家庭中成人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处事方式和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如,有人喜欢评论别人或对单位集体中的事加以议论,对这些人和事的评论,往往要倾注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但常常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存在,使幼小的心灵中无意留下了一种对人对事的情绪、态度。
  2.社会环境中,成人的语言、行动的耳濡目染,给幼儿直接的模仿。如,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有秩序上车,给老弱病残和抱小孩的人让座。”这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以抢到座位为强,沾沾自喜,有些人又故作病态,成了“弱者”;而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视而不见。
  3.不同成员在教育上的要求不一致和培养思想上的忽视是幼儿缺乏责任感的主要原因。人的性格的形成本身是要长期的教育和多方面的熏陶的结果。目前,“倒三角”型的家庭成员结构方式,孩子已在绝大多数的家庭中成为全体成员保护的对象。包办、代替过多,周围成员对幼儿的要求不一致。在教育方面,家长与教师教育上的方法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家庭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智力投资的书本知识教学,技能特长的培训和身体的养育,却轻品德教育,行为规则的示范和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对幼儿进行责任感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 对幼儿进行责任感培养的理论依据
  1.对幼儿进行责任感培养是《规程》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规程》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里是对幼儿道德、情感与社会化和培养良好个性提出的总目标。
  幼儿的责任感体现在爱心上,表现为对人、对己、对事、对集体的态度上。一个缺乏对自己、对社会责任感的人,何能成为21世纪的主人呢?因此,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个性的未来使我们的职责。
  2.对幼儿进行责任感的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幼儿的责任感可在后天进行培养,尤其进入幼儿园后,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具有最佳的效果。
  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资料表明:
  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迅速,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这一时间,儿童的人际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同伴关系开始发展,幼儿更多的时间是与同伴交往。他们开始能够独立有意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能够承担一定的任务,出现了最初的責任感。这时期幼儿正进入幼儿园的中班。
  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顾忌,自我意识明显加强,开始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对集体和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时,幼儿已进入大班。
  因此,对中、大班幼儿进行责任感的培养是有可能的,而且在幼儿园集体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同伴间相互的影响,较能形成幼儿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也是可行的。
  (二)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
  1.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循环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处事之中。幼儿在和同伴、成人交往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各个群体活动中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逐步建立起对自己、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感。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与同伴交往、承担责任,给幼儿有意识地布置一点小任务,并讲清要求。如练习整理玩具、折棉被、制作小玩具,做老师与家长的通讯员、值日生等等,并让幼儿明白接受一个任务,承担一种角色自己应尽到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每个任务。
  2.设计相关的专题活动。
  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要根据幼儿各年龄班的教育要求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题性的教育活动,常采用主题谈话、参观、讨论、上课、情景表演、木偶等集中活动形式。通过具体事例,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形成责任感。如,组织幼儿参观交通警察、营业员、医生、司机、服务员、教师等人的工作,了解各行各业人们如何认真负责地工作及意义,配合进行以“夸妈妈”“夸爸爸”“我当老师”为专题的讨论,使幼儿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许多富有责任感的人们付出的劳动,并组织相应的角色在区域活动中巩固,鼓励幼儿认真模仿并创造性地表现有关责任行为。对中、大班幼儿组织开展“帮助小幼儿”的活动,让他们对更小的幼儿产生关心、保护的情感,激发主动关心他人的责任感。大班幼儿开展“我像小学生”的活动,参观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与认识自然、探索世界、练习技能、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磨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坚强意志。另外,可利用班级集体的比赛活动,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珍惜集体荣誉,把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自觉地乐意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为集体的成败感到自豪或失落的情感。
  如果说,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零碎细小的,无意随机的教育,那么专题活动是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3.榜样示范和表扬、激励。
  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通过讲雷锋、邱少云、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和运用幼儿生活周围的现实实例进行行为示范,提供幼儿学习、模仿、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在日常生活和专题教育活动中,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发现幼儿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行为表现,及时表扬鼓励,巩固和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吴闽波,陶志琼.3-6岁儿童责任意识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6]赵初元.浅谈加强幼儿责任心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3]尹飞.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J].教育理论,2008(11)
  [4]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罗秋华,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责任感[J].幼教园地
其他文献
利用硝酸盐和含硫燃烧剂硫脲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燃烧法在较低的起始温度(500~550℃)合成了白光发光二级管用红色荧光粉Ca1-xSrxS:Eu^2+,研究了其发光性质。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物
以提纯凹凸棒石矿物为原料,通过纳米磁性粒子复合,制备成新型矿物磁性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活化条件对磁性药物载体材料比表面积、磁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该复合材
随着在线旅游服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但对在线旅游供应链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且以定性研究为主,少量定量研究侧重于价格或者服务质量的单方面研究,而鲜有将价格和非价格因素共同纳入分析框架,从旅游服务供应链相关成员相互博弈的角度进行动态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在线旅游服务供应链服务质量动态变化的特点,采用微分博弈模型将在线旅游服务供应链相关成员的服务质量、广告宣传努力
数值风洞方法可为复杂形体结构的风压分布确定和结构风振系数选取等提供非试验性的依据.基于fluent6.3软件平台,利用标准k-ε模型,对处于大气边界层中的哈大客运专线沿线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