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教研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它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大大拓展了教研空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生命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源共事,省资减力促学习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园内资源共享
  校园网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科研究的有力阵地,我们充分放大校园网的学习、实践、交流功能。一是加强园本课程的网络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的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日趋广泛和深入开展,电子备课已在我园蓬勃开展,它已成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点和突破口。我们通过电子备课,分工合作,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使教师方便、快捷地撰写和修改教学设计。把更多时间放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来,深化教师的课程意识,从而极大地提高备课效率,提升专业实施能力。二是通过论文、案例、随笔等的撰写,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修和自醒。我们要求老师每月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在校园网上共享,并要求所有老师在上网进行阅读、打分,每次评选最优秀的3篇论文进行表彰,从而分享教师间的成功经验,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2.通过录像和光盘,实现园外资源共享
  教师的发展需要不断“加油”。以往,“请进来”、“走出去”是老师“加油”的最佳途径。在目前幼儿园的人员和经费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活动方式,每次外出活动我们都拍摄录像,利用集体备课和年级组活动,组织老师观看、评析。这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以及她们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教学特色,都成了大家学习的目标。这种活动,既盘活了优质资源,又创新了教研方式,受到大家的称赞。她们都说,这是“名师直接进课堂,优质资源共分享”。
  
  ●网络论坛,拓展空间促交流。
  
  1.校园论坛,教师沟通学习的平台
  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同事间少了沟通的机会。校园网络论坛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在这里,老师们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声。有的人喜欢音乐,就把自己喜欢的乐曲传到论坛里,与他人一起聆听。有的人喜欢文学,就把一些经典的作品放在论坛里,供大家一起分享。碰到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大家集思广益,互相探讨。即使坐在家中也可在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次,有位老师要上公开课,在论坛里发了个帖子,全体教师帮她出谋划策,有的下载课件,有的搜索与课题有关的文本资料等等。大家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创设教学新情境,以达成教学设计的最优化目标。
  
  2.校外论坛,教师走向科研的平台
  根据市局统一安排,将全市所有课题都进行了有效组合。我园研究的是乒乓课题,自然归属为“健康共同体”,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课题组专门设立了“健康共同体论坛”。教师在研究中出现困难,可以和同行一起探讨,吸取他人的思想精髓。可以请教专家,获取专家引领,从而明确研究方向,少走弯路。
  论坛所提供的交流平台无疑是一种直接、恰当的有效方式。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及专题论坛等,丰富了教师间的研讨模式、内容,通过理念的、行为技术的各层面问题研讨,发挥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作用,在智慧与情感的交流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实录,同帮互学促提高
  
  网络教研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的新方式,在目前我园经济还达不到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录像来弥补这一缺陷。
  
  1.自我反思评自己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其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让教师看见自己原汁原味的教学实况,我们对每位教师进行了课堂实录,让教师自己反省、思考、探索,从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位老师有很重的口头禅,多次提醒仍不见效,看了自己的录像后,她感触很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了明显的改变。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行为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2.同伴互助促成长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园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骨干教师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可以帮助和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另外,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也能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教师们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就会少走弯路,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超越时空界限的交流、探讨、对话和互动条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采得百花方成蜜,淘尽黄沙始成金”,相信,以后我们一定会在信息技术的广阔天地里走得更好,收获更多。
其他文献
● 中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明确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中学数学教学的硬件环境,而且还为中学数学教学和学习
NOC活动  获奖课例展示    编者按:本期为大家呈现的两个英语课例都是获得第六届NOC“教学实践评优”赛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作品,而且都以种植为话题的。一个谈论植树、种花的步骤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一个描述植树的全过程,所涉及的语法知识都是一般过去时。鉴于两个课例的内容相近,我们对其进行对比展示与点评。希望能给广大英语教师带来启示。    课例Planting  林 慧 广东省广州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以接受、记忆为主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如果不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必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   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将“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当前的课堂,是我们要寻找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
《可能性》一课是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可能性”内容基础上的深化。本课中,要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如何用好、用透“抛硬币”的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定量”的关键最。  聂鹏老师在《可能性》一课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载体,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掷硬币、掷骰子、猜拳、玩转盘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公平性,体验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特
编者按:在通往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路上,数字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智能和廉价化的趋势,计算机不再是连接网络的唯一设备,更多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进入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更易于操作,并极具互动性的应用手段融入到教育领域——触摸,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低龄化,将一个个“数字原住民”推上舞台闪亮登场。这也使我们开始给予学前教育信息化领域更多的关注,于是我们发现,在与我们同行的人中,很多已经坚持了数十
●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信息教材《计算机小画家》第8课《彩色橡皮》。“彩色橡皮”工具是画图基本工具中的一个。考虑到对图像色彩的处理,一个封闭的区域可以直接用“颜色填充”工具完成,因此在制作素材时特意将需要擦除的色彩制作得零散、不易使用“颜色填充”工具,从而引出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修改图像的工具,运用“彩色橡皮”工具可以实现快速擦除图像的效果。  ●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
什么是电子书包?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对此说法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十年前,我们就开始了对电子书包的探索;说陌生,是因为到现在,电子书包还只是少数实验学校的实验项目,我们对其只能是远观其形,遥听其音。  2011年4月末,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对学校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愈加深远。其中,案例教学在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视角出发,分析一般教学案例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区别,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对信息化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及呈现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案例;呈现方式    教学案例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学习,一方面促使自己更深刻地认识教学工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不仅能够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能够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符合个性教育的方向。  当前高中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任务难度太大,学生无话可说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由此可见任务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
冒泡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冒泡排序算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相对于Excel、FrontPage、QQ之类的软件,算法在学生眼里是抽象而高深的,因此,缺乏学习的热情。而浙教版的教材特别强调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算法失去兴趣,甚至反感。那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算法是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核心内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