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艺术与学生质疑习惯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生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的人很多,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的去文字上找答案,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问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我在实习中体会到: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再次,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会提问,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习惯。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一、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利亚怎么会找不到木匣呢? 木匣是被敌人抢走了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讲科利亚找木匣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最终怎样找到木匣的过程。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二、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三、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小狮子艾尔沙》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小狮子艾尔沙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联系课文,小狮子回来了,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我"當然高兴;但又为小狮子艾尔沙不能适应自然环境——"我"所以又感到难过。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学生质疑:"为什么朱鹮会这么少呢?""朱鹮消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种种由于人类不重视自然保护,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许多生物灭亡、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解答了这一问题,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能有效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利器。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都有很大帮助。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
【摘 要】“探究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究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行为的表现,实施策略主要有:创设新奇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关键词】初中政治 探究教学 探究兴趣 主
摘 要 自媒体是一种媒介资源,也是一种信息互动、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在自媒体的传播和宣传之下,可以加速档案信息的快速流动,让更多的人知晓和熟悉。立足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生态环境,就自媒体与档案信息传播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媒体开展档案信息的传播活动做了阐述。  关键词 自媒体;档案信息;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2-0029-
【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大学英语课堂借助时下最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为平台,实现课堂“翻转”,将知识的传授通过微信平台课下完成,而课堂上主要通过教师的辅助和学生的协作实现对知识的内化。本文主要探索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教学设计,讨论当前模式的优点和局限,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微信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研究背景  1.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
针对视频采集技术的发展现状展开必要的说明,在此基础之上,就相对典型的视频监控技术以及设备选用做出讨论。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R+"新媒体技术使传统戏剧观演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它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影体验丰富戏剧艺术呈现、拓宽戏剧传播界面,开创了戏剧"R+"出版新时代。文章观察戏剧出版与"R+"技术融合
【摘 要】对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而言,不等式占据了较大的部分,也成为了学习数量大小关系的主要内容,并且还成为了学习高中数学和其它学科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所以,掌握好不等式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教版的数学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人教版数学教材里的所有知识点都可以体现出这两种的综合。【关键词】高中数学  人教版  不等式  教学方法 引 言:在高中时期,不等式一直都是教学中的
【摘要】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希望通过这一系列 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同时也促进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充分挖掘生活情趣,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剪纸;兴趣;创造性;创造性思维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