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基础是很重要的,而七年级的数学又有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小学六个年级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又可以某种程度上脱离小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因为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复、补充和延伸。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对小学知识进行更系统、全面、更具逻辑性的延伸,因此,面对学习程度各异的学生,摆在老师面前的将是如何想尽办法使学生可以齐头并进,补缺补漏,扎实双基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会造成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呢?通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动机。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很少有人会想到“我要学习”,更多是“要我学习”,他们读书,要么为家长,要么迫于老师,要么随波逐流地跟着同学和朋友一年又一年地读,无法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很聪明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但由于学习动机的错误性,直接导致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的偏离正轨,面对学习,他们消极被动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可想而知,在这样状态下的学习怎么能有良好的效果呢?
第二,家庭因素。一个重视学习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在学习态度方面会明显比不怎么重视学习的家庭的孩子好很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一个家长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关心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该子女至少在学习态度方面比较端正,成绩自然也不会落后到哪里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起言传身教的示范性和督促性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一对好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的影响要超过好几个好老师。
第三,社会氛围。社会是个大染缸,对于初中阶段这群心智不成熟却心高气傲的男女生来说,社会更是在充满诱惑的同时充满着陷阱或荆棘,特别是农村,甚至有些人为的阻碍学生正常学习的因素。举个例子,有一次我班上有个学生的奶奶跑到学校说坚决不支持她的孙女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原因是她去求神拜佛时抽到了不好的签,那些神啊佛啊叫她的孙女不能去参加活动。我辩不过她心中崇拜的偶像,捶胸顿足百口莫辩。可见,导致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社会氛围,家庭教育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教师教学。这其中包含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认真执教的老师会想法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进,面对后进生,有耐心想方法想措施帮助学生进步。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使学生喜欢学,有效果,有收获,有成功的体验,并持之以恒。通过平时的教学,使学生能认真学习,打好基础。
数学是门理科,受基础影响比起其他科目来得更大。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呢?综合以上所述四个原因,主要还得从教师本身和学生个人下手,学生是“学”的主体,而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更乐于学,学得更好。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端正学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通过引导,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能使以后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举个例子:曾经,有个同学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经常打瞌睡,有一次我把他逮个正着,叫醒他,并和颜悦色地问他龟兔赛跑的故事是什么,他回答得很好,我继续问他兔子输的原因只是睡觉吗?他想了一会儿,会心地笑了,聪明的他在以后的课堂很少再打瞌睡,随着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通过这个故事却能使一个聪明的人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在教学教育中,我常常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如寓言、数学家的故事等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态度摆正,学好就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因为数学中有很多题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学科。曾经我总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上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将数学有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效果上了一个层次。那是在讲解合并同类项,我讲起动物园关动物的事情,同学顿时积极参与了进来,最后得出鼠类和鹰类是不能关在一起诸如此类的结论,从中引出合并同类项应该是同类项放在一个括号中自行合并的结论;又比如,在讲解对称时,我通过几张美丽的剪纸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小小的插曲就能活跃整个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进而爱上数学。
第三,掌握有效方法。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思想方法就那几个,然而题目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对于数学学科尤为重要,比如,在讲解题目:若(5x 2y-12)2 13x 2y一6l-0,则2x 4y=_____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老是无法较好的掌握,后来我采取了类比的方法帮助同学理解:教学过程中,我提问,如果甲、乙两个同学的口袋里的钱和为零,那说明什么情况,多数同学马上想到甲和乙口袋里都没钱,因为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个人的钱的和为零,以此类推,同学能反应出因为平方和绝对值的情况下只能为非负数的情况下,5x 2y-12=0和3x 2y-6=0联立方程组,即可解题,只要理解方法对了,类似题目均能迎刃而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题型往往产生相同的解题方法以及步骤,,所以数学学习得精选精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通过做题后的及时反思总结出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往往能花较少时间就可以把数学学的不错。
第四,获得成功经验。通过做题过程,获得做题目的方法、经验,取得解题的体验过程,解题成功的经验,以至成绩提高的经验,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对于取得良好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比如,很多同学遇到综合题,可能由于懒惰、畏惧,导致可以做好的题目却没做,以至失分,这种情况主要源于同学没有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不足所致,因此在解题分析过程中,老师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让学生把综合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一一解开,自然可以解题,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大胆分析,小心求解,久而久之,同学在经过几次成功体验后,遇到综合题自然有信心解题,不再产生畏难情绪而导致失分的情况。
总之,七年级是打基础的年级,进入初中以后,学习数学迎来了新的阶段,在教学中,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同学克服困难,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态度、兴趣、方法、习惯、经验的几种关系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努力改善不足,感受数学的生活美和艺术美,让同学觉得打好数学基础,有信心有能力把数学学好,争取最终的进步和成功。
第一,学习动机。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很少有人会想到“我要学习”,更多是“要我学习”,他们读书,要么为家长,要么迫于老师,要么随波逐流地跟着同学和朋友一年又一年地读,无法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很聪明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但由于学习动机的错误性,直接导致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的偏离正轨,面对学习,他们消极被动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可想而知,在这样状态下的学习怎么能有良好的效果呢?
第二,家庭因素。一个重视学习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在学习态度方面会明显比不怎么重视学习的家庭的孩子好很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一个家长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关心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该子女至少在学习态度方面比较端正,成绩自然也不会落后到哪里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起言传身教的示范性和督促性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一对好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的影响要超过好几个好老师。
第三,社会氛围。社会是个大染缸,对于初中阶段这群心智不成熟却心高气傲的男女生来说,社会更是在充满诱惑的同时充满着陷阱或荆棘,特别是农村,甚至有些人为的阻碍学生正常学习的因素。举个例子,有一次我班上有个学生的奶奶跑到学校说坚决不支持她的孙女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原因是她去求神拜佛时抽到了不好的签,那些神啊佛啊叫她的孙女不能去参加活动。我辩不过她心中崇拜的偶像,捶胸顿足百口莫辩。可见,导致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社会氛围,家庭教育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教师教学。这其中包含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认真执教的老师会想法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进,面对后进生,有耐心想方法想措施帮助学生进步。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使学生喜欢学,有效果,有收获,有成功的体验,并持之以恒。通过平时的教学,使学生能认真学习,打好基础。
数学是门理科,受基础影响比起其他科目来得更大。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呢?综合以上所述四个原因,主要还得从教师本身和学生个人下手,学生是“学”的主体,而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更乐于学,学得更好。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端正学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通过引导,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能使以后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举个例子:曾经,有个同学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经常打瞌睡,有一次我把他逮个正着,叫醒他,并和颜悦色地问他龟兔赛跑的故事是什么,他回答得很好,我继续问他兔子输的原因只是睡觉吗?他想了一会儿,会心地笑了,聪明的他在以后的课堂很少再打瞌睡,随着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通过这个故事却能使一个聪明的人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在教学教育中,我常常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如寓言、数学家的故事等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态度摆正,学好就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因为数学中有很多题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学科。曾经我总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上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将数学有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效果上了一个层次。那是在讲解合并同类项,我讲起动物园关动物的事情,同学顿时积极参与了进来,最后得出鼠类和鹰类是不能关在一起诸如此类的结论,从中引出合并同类项应该是同类项放在一个括号中自行合并的结论;又比如,在讲解对称时,我通过几张美丽的剪纸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小小的插曲就能活跃整个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进而爱上数学。
第三,掌握有效方法。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思想方法就那几个,然而题目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对于数学学科尤为重要,比如,在讲解题目:若(5x 2y-12)2 13x 2y一6l-0,则2x 4y=_____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老是无法较好的掌握,后来我采取了类比的方法帮助同学理解:教学过程中,我提问,如果甲、乙两个同学的口袋里的钱和为零,那说明什么情况,多数同学马上想到甲和乙口袋里都没钱,因为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个人的钱的和为零,以此类推,同学能反应出因为平方和绝对值的情况下只能为非负数的情况下,5x 2y-12=0和3x 2y-6=0联立方程组,即可解题,只要理解方法对了,类似题目均能迎刃而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题型往往产生相同的解题方法以及步骤,,所以数学学习得精选精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通过做题后的及时反思总结出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往往能花较少时间就可以把数学学的不错。
第四,获得成功经验。通过做题过程,获得做题目的方法、经验,取得解题的体验过程,解题成功的经验,以至成绩提高的经验,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对于取得良好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比如,很多同学遇到综合题,可能由于懒惰、畏惧,导致可以做好的题目却没做,以至失分,这种情况主要源于同学没有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不足所致,因此在解题分析过程中,老师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让学生把综合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一一解开,自然可以解题,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大胆分析,小心求解,久而久之,同学在经过几次成功体验后,遇到综合题自然有信心解题,不再产生畏难情绪而导致失分的情况。
总之,七年级是打基础的年级,进入初中以后,学习数学迎来了新的阶段,在教学中,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同学克服困难,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态度、兴趣、方法、习惯、经验的几种关系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努力改善不足,感受数学的生活美和艺术美,让同学觉得打好数学基础,有信心有能力把数学学好,争取最终的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