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的演化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洲进入11月,冰原逐渐融化。过不了多久,帝王企鹅就会群起出海捕鱼。值此南国的夏日时分,它们会游进严寒的南大洋,潜入超过450米深的海洋深处,搜寻鱼类、乌贼和磷虾大快朵颐,以准备踏上前往内陆的长征,抵达冬天的繁殖地。等到出发的时刻来临,它们会跳出水域、回到冰上,于是在海与冰之间的那段短暂时刻,是唯一能让企鹅体验到大多数鸟类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的确,帝王企鹅和其他企鹅都是很奇特的鸟类。它们像所有鸟类一样,拥有羽毛、翅膀、嘴喙,也会产卵;不过企鹅又展现出另一些特点,使它们明显地有别于其他鸟类:它们的翅膀已演化成鳍肢以便游泳;如同注册商标的晚礼服羽色可提供伪装效果,以躲避来自上方与下方的掠食者;致密的骨骼可为潜水时提供“压舱物”;粗短的双脚可在水中操控身体的行进方向,也让它们在陆地上摇摇摆摆,走得好可爱(也可以有效节能)。多亏有这些特点,企鹅才能征服海域,其中的许多种类(包括帝王企鹅)能够克服地球上最严酷的环境之一。
  长久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很想知道,这些奇特的鸟类究竟在何时演化出来?又是如何扩及整个南半球?而过去10年间研究化石所得的新发现,有助于重建出企鹅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企鹅的许多特点是在很温和的环境中形成的,而非人们想到企鹅时总会联想到的恶劣、酷寒环境;但是有那样的演化史。并不能使企鹅在面对未来的暖化气候时提高存活的机会。由上述的新发现可以清楚看出,企鹅有这样的生物特质和地理分布,反映出过去数千万年来大陆漂移、气候变迁和天择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也凸显出面对快速的气候变迁效应,现代的企鹅是很脆弱的。
  大灭绝的幸存者
  科学家在150余年前就找到企鹅化石,但早期发现的多半只是残余碎片,无法为企鹅的来历提供太多信息。最早鉴定出来的企鹅化石只有一块骨头,是由不知名的毛利人在新西兰的石灰岩中采得的。化石最后到了英国解剖学家赫胥黎手中,他鉴定出这块碎片是一种已经灭绝企鹅的踝骨,它的体型比帝王企鹅还大——帝王企鹅已有将近90厘米高、40千克重,是现今最大的企鹅。赫胥黎将之命名为南极古冠企鹅,学名意为“南方的古代善潜者”。随后的几十年间,又有更多的巨型企鹅化石在新西兰和其他地方出土,但都和赫胥黎鉴定的踝骨一样是零星碎片,很难判别。科学家依然困惑,很想知道这些巨型企鹅如何生活及为何走向灭绝,又在较大的企鹅演化图像中居于何种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企鹅的化石记录开始有了进展。当时,佛岱斯在新西兰南方的威马特附近,偶然发现了一块破碎的腿骨,从一片砂岩峭壁面凸出来。小心剔除它周围的岩石后,佛岱斯又发现了更多骨头,它们都属于一只生存于2700万年前的大型企鹅。这副不完整的骨架提供了新的角度,使科学家深入了解到古代企鹅的身体架构。但是,它还是不够古老,无法透露企鹅的演化起源。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符合需求的化石终于出现了。当时在新西兰的威帕拉地区出现了好几个样本,能够说明企鹅的最早期演化阶段。这些骨骸的定年结果介于6200万~5800万年前,显示早期企鹅的外表非常像鸬鹚,有着长而窄的嘴喙和柔韧可弯的翅膀。经过仔细检视,科学家发现它们已发展出典型的企鹅特征,例如上翅骨又扁又宽,很像现代的企鹅,而且踝骨短且粗,多数骨头也比会飞的鸟类致密许多。
  分析过这些原始企鹅化石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佛岱斯、他的研究生安藤达郎与新西兰地质及核子科学研究所的琼斯,把它们划入一个新的威玛努企鹅属(在毛利语中是“水鸟”之意),并且分为两个物种:体型较大的是曼纳林威玛努企鹅,接近帝王企鹅的大小,约有90厘米高;另一种是第一威玛努企鹅,站立时约为75厘米高,比现代的黄眼企鹅稍大一点。这两种企鹅似乎不会在空中飞,倒是都善于在水中推动自己前进。
  威玛努企鹅是已知最古老的企鹅,也是现代鸟类谱系之中最古老的代表种类之一。这些企鹅在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后短暂生活了一段时间(大灭绝事件终结了白垩纪,也灭绝了恐龙和许多生物)。有些专家认为,大灭绝事件也几乎让所有鸟类都灭绝了,或许只有少数谱系存活下来。而这样的局面意味着:企鹅谱系和其他现代鸟类谱系都是在大灭绝之后的短短几百万年间,由单一的祖先系统快速演化而来的。不过,根据一些可靠线索,包括化石和现代鸟类的DNA指纹,科学家给出一种比较可信的解释,也就是早在史诗般的大灾难摧毁一切之前,许多现代鸟类谱系就已演化出来,而且想尽办法撑了下来,而恐龙则没能撑过去。
  因此,最早的企鹅出现在新西兰很可能并非巧合。时至今日,许多企鹅都住在新西兰的沿海地带。在人类抵达那里之前(不到1000年前),位于南太平洋和南大洋边缘的这些气候温和的岛屿成为海鸟的天堂,那里没有陆生的掠食性哺乳动物,鸟群享有足够的繁殖空间,而周围海域更可为它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由地质证据可知,这个地区在白垩纪末期同样适合海鸟生活,因此企鹅可能就在那时演化出来(尽管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今,新西兰是西兰迪亚这个水底迷你大陆露出海面的最大部分(西兰迪亚大约是在8500万年前从冈瓦纳超大陆分裂出来的)。分裂开来以后,西兰迪亚带着许多动植物,包括恐龙,向北漂进太平洋,最后大约在南极和热带地区之问的中点停下来。在这段漂移过程中,西兰迪亚的气温逐渐降低,也逐渐下沉,于是浅海淹没了陆地,在边缘形成一片宽阔的大陆架。尽管西兰迪亚独立于其他板块之外,却也没能毫发无伤地逃过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它上面的许多海洋和陆生生物都在灭绝事件中相继死去。然而,那些生物的厄运却成为企鹅好运的开始。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在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血液净化科行MHD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HD治
“哲学是科学之母”这种说法有各种用途,例如为自己穷极无聊的文章起个看起来有深度的头,或者在辩护自己明显没有前景的科系价值时进行最后抵抗。然而,我相信这种说法无法在讨论中为哲学价值提供任何支持。现在,我讨论“哲学是科学之母”的三种可能意涵,并说明它们都对想要为哲学护航的人没有帮助。  假设有一个气急败坏的哲学人这样主张:“哲学是科学之母!”  这时,任何具有基本思辨能力的人,第一时间的反应应该会是:
曾亲眼看到两名外星人修理UFO  现年83岁的理查德·弗兰奇是美国空军的一名退役中校,20世纪50年代,他是美军“蓝皮书”计划首席调查官员之一。弗兰奇中校的主要工作就是专门调查和揭穿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飞碟目击报告,力求证明这些所谓的“飞碟”都是大气现象、气象气球或虚假报告。作为一名专门揭穿UFO虚假目击报告的美军官员,弗兰奇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奉命前往加拿大纽芬兰海岸,并亲眼目睹了两名不到1米
目的 探讨降低老年重症肺炎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肠内营养(EN)支持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杭州市老年病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0例给予EN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
目的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武警后勤医院附属医院神经外三科住院采用阿替普酶静脉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儿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儿,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浅析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区别》(见2002年第3期《办公室业务》,以下简称《区别》)一文,就大体相同但有细微区别的党政公文格式作了较全面、较仔细的分析、比较,这对澄清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