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美育已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且越来越显示其存在的价值。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健全人格、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开发智力、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有一些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较为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但也有一些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有一定困难。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既让他们跟上,又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经调查发现在同一年级,甚至同一教学班中,学生之间主要存在两种差异:一是由于自身素质,有的学生乐感好,会识谱,唱准调子;而有的学生看到谱想一下,也能唱;还有的学生一唱就走调。二是由于心理素质,有的会唱不敢唱,有的不会唱但敢唱。
  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
  音乐差异的形成,或是由于遗传因素,或是由于教育的失策:有的地方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音乐课,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其主要责任不在于教师或学生个人,而是历史的原因。但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敢于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使之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不能嫌弃他们,应该有耐心、诚心,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进步,并学会。
  2.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必须弄清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心理素质问题。只有查明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更是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总目标的首位。“理想中的音乐教师应是充满激情,用自己的表演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音乐作品境界中的那种老师。”这是从报纸上看到学生的内心表白,提醒我们应注重教师的示范演唱。我们必须把教师的范唱作为迸发学生情感的火花,作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因为通过范唱不仅可以使教师进入“角色”,深刻体验歌曲的意境,把歌曲的情感内涵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而且可以把这种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从心头生发学唱的愿望和要求。然而,随着教育现代化、多媒体的普及,在音乐课堂上,老师的范唱已越来越少,被录音、视频所取代。录音范唱可以用,在学生熟悉歌曲的时候用,但教师的范唱绝不能省,特别是对歌曲进行分析、情感处理的时候,教师的范唱是最直观、最生动的审美情感展示。因为音乐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能用语言讲清楚,有些东西只能靠聆听、充分感悟才能领悟。
  4.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欣赏课。
  音乐课程标准把感受、鉴赏、表现放在学段内容标准的前面,强调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理解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使音乐艺术形象具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高层次学生实现自我超越的手段。合理、艺术地安排好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鉴别力。音乐欣赏能够调节学生因繁重的“主课”作业所带来的疲劳心境,使之劳逸结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音乐欣赏,能使学生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不茫然地追个人所认为的“歌星”,使学习、生活规律化;音乐欣赏,能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了解和熟悉各民族的风情及历史变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意识和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但每个学生的审美偏好是不同的,音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差异,结合音乐欣赏课,有计划地进行听赏技能的培训,反复聆听,反复练习,让学生养成“在听赏中思考、在思考中听赏”的习惯。同时及时评价社会上的流行歌曲,形成正确的音乐评价标准,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歌曲对学生的侵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让音乐走进校园,培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1.利用学校有线广播,有计划地播放教材中的曲目,让学生多听。
  通过有线广播,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在音乐的情绪中产生共鸣。播放的曲目与教师音乐课可同步进行,让学生多听,实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并让学生联系曲名产生联想和讲述,然后教师再具体分析讲解,也可鼓励。通过广播,学生得到音乐知识的巩固和思想情操的升华。
  2.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纸、杂志、书籍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了解、学习音乐。
  通过橱窗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层次的精美图片,有关于声乐、器乐、舞蹈;组织古今中外音乐家肖像展等,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还可把校内外举行的各类比赛、会演节目剧照拿出来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通过黑板报刊登一些音乐家小故事或音乐知识连载,以及音乐知识快速抢答等生动活泼的内容,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喜爱。另外,通过图书馆和阅览室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天地,让他们沉浸在音乐中。
  3.开展音乐课外活动,重视音乐第二课堂。
  在第二课堂音乐活动中,组织学校合唱队、舞蹈队、军乐队、锣鼓队等让学生参与和表现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定期进行辅导活动。利用电教,让学生通过视听觉感受优秀剧目,可以选拔优秀的、精彩的节目,献给广大师生欣赏,同时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可以对外表演,为学校争荣誉;还可以通过音乐加强校与校的交流,并相互切磋。
  通过以上两方面课内、课外与校内、校外相结合,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水平,正确对待学生的音乐差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力,让音乐无处不在。
其他文献
目的:  蜂毒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起效快、作用强,是一个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天然药物。然而,蜂毒素溶血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前期对蜂毒素分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能否灵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主要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教育技术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
摘 要: 网络成瘾概念于1994年出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比例增加,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导大学生戒除网络成瘾陋习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成瘾 危害 戒除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精神科专家格登博格(Goldberg)在1994年提出,Goldberg坚
目的:通过回顾住院病历观察和比较原发性肝癌各证型通过中医药治疗后的KPS评分、症状、肿瘤指标、肝功能变化及中位生存期,探讨原发性肝癌各证型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
摘 要: “鲤鱼跳龙门”——高考结束了,然而,还难以轻言画上句号,接下来的考试分数、择校,或是榜上有名的欣喜,或是“名落孙山”的悲哀,高考的余波还会继续震荡,还会继续演绎着人间的大喜大悲,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段内仍然冲击着千万个家庭和学子。万人共挤“独木桥”的时候,有谁关注“鲤鱼如何跳龙门”的实效,“减负增效”真正的意义,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成长。给祖国的花朵赋予生命的活力吧!  关键词: 高考压
目的:通过临床对骨性关节炎全膝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度(ROM)等指标的观察来明确不同时间介入持续被动活动(CPM)对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52名骨性关节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