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下的化学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下,传统的化学课堂拥有很多的变革机会和优化途径,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对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作用显著。在本文中,笔者就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信息技术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出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化学课堂;信息技术;直观生动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而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发生着很多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工作服务,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把握新技术,更好地让信息技术为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服务呢?
  一、以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化学学科本就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化学知识,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不外乎都是一些抽象性很强的知识点,每当遇到这些知识点时,很多教师想要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讲清楚总是感到异常吃力,毕竟,让高中生理解一些深刻抽象的空洞理论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来突破这些难点知识就成为了备课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了。例如,笔者在讲到“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这节的内容时,对于如何阐述微观粒子的形成、相互间的作用力以及粒子之间的联系等非常抽象的知识点,笔者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但最终下来,效果都不好。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想让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清楚是非常困难的。思考之下,笔者决定采用多媒体工具,希望借助于信息技术来辅助这一难点知识的讲解活动。在备课环节中,笔者制作了这样一个FLASH动画:先显示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组成,并且核外电子是呈现出三层分布的特点。接下来,让最外层的电子开始不停的闪烁,并逐渐从钠原子转移到氯原子,为了强化效果,笔者用箭头标明转移的方向,引出电子失去与得到的过程。再接下来,与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化合价相呼应,得到一个电子,显负一价,失去一个电子,显正一价,这样一来两个阴阳离子由于作用力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实现平衡,这样稳定下来形成的作用力就是离子键。通过这种夸张而生动的动画模拟,NaCl、HCl的形成过程被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也就呼之欲出了。最终,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本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上课效果。
  二、以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工具给我们展示的知识点是以静态化、平面化为主要特征的,这种静态化、平面化的知识点最大的弊端就是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依赖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而这些恰恰是很多学生所缺乏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于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从而造就了思维上的阻滞点。例如,在讲到工业制取硫酸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依靠语言进行描述分析,为了增强直观性,教师最多也只能用实物、标本,或者是模型等方式来为学生尽量构建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但即使是这样,这些平面化、静态化的展示依然让学生感到十分空洞,学生对于整个工业制取硫酸的过程依然是懵懵懂懂,在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倘若这时候,教师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以真实的声效、逼真的画面把硫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制取过程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当学生看到沸腾炉真的沸腾了起来,看到生成的二氧化硫经过热交换器奔向接触室,变成了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进入了吸收室以后,出来了一缸热气腾腾的还散发着烟雾的硫酸时,教师无需多言,在生动直观的情境感染下,学生早已经把该记住的知识记在头脑中了,且不会有丝毫的勉强。这种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通过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的知识,同时,也能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一些生趣,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下从事学习活动。
  三、以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化学学科中有很多的实验活动在课堂环境是是无法正常开展的,像是一些宏观的、微观的的实验,或者一些实验过程很长或很短的实验,如合成氨、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腐蚀过程等,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实验活动在课堂上难以开展,这样一来,教师只能牺牲实验,而代之以语言讲解的方式。实验活动本身是立体直观的活动,而语言讲解分析则是完全的理论分析,这样的讲实验当然不可能很好的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了。如果我们能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多媒体工具为手段开展一些模拟性的实验活动,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实验,但至少在多媒体工具中,学生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不仅如此,模拟实验下,很多的反应过程也可以被人为地控制,例如,一些反应过程过长或过短的反应现象,一些很难观察到的微观的实验现象,这些难以被观察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加快或者放慢,或者放大或者缩小,这样一来,整个实验的可观性就能够大大提升了,而有了较强的可观性,学生就能更加轻松有效地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这对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如今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化学课堂拥有更多的机会注入新鲜的生命力,对于化学教学活动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利的发展机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理性地对待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恰当的、有分寸的运用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艳霞.高中化学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2期
  [2]杨春耕.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浅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3期
  [3]王欢.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0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那么如何恰当地
为了探讨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采集无污染茶园土壤,喷施180mg/kg的硝酸铅,平衡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分析土壤中水溶性铅和交换态铅含量
背包旅游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黄山市发展背包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具有发展背包旅游的各种条件,可以从政府加快制定鼓励措施,改善基础服务设施,旅行社
【摘 要】针对目前化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景创设的不足,本文以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为主要的理论支撑,通过对问题情景的界定及其特点、功能的分析,力图构建起化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景创设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景;原则;构建  一、前言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其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校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