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地铁施工的人行天桥改造设计方案

来源 :基层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具体工程为例,针对城市地铁施工与人行过街天桥桩基之间的冲突,根据该段工程的地质情况,在设计过程中经认真研究和多方面的比较,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天桥改造后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得出可将人行天桥桥桩落在地铁主体结构边导洞上,既能避免两者之间的冲突,保证人行天桥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又能保证地下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该方案可大量推广应用于类拟工程施工中对中、小跨径桥梁的改造。
  关键词:地铁工程;人行天桥;改造方案;叠落结构
  引言
  目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较多,线位大部分在市政红线范围内敷设,经常与人行过街天桥的桩基发生矛盾。如在北京地铁某站方案设计过程中,发现该处正在进行过街人行天桥的修建,该项目中天桥桥桩与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相冲突,如图1所示。为了给地铁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同时又要满足行人过街的便利,建议对两个项目进行统筹协调,对天桥修建项目调整建设时序及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优化,将相冲突的天桥桥桩落在主体边导洞上,如图2所示。因此下文主要分析优化后的设计方案中,两结构叠落受力后对车站主体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加上天桥荷载后车站结构的变形。
  图1  原设计方案                     图2  改造后的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车站设计概况
  北京某地铁车站位于安定路与北三环中路的交叉路口,沿北三环中路东西向布置,人口密集,交通繁忙。因受该处的环形互通立交桥及大型管线等限制,车站采用暗挖双层分离岛式,车站施工工法采用“洞桩法”施工。车站横断面尺寸为15.7×13.6m,上导洞尺寸为5.6×4.6m,围护桩直径为1.0m。
  1.2 天桥设计概况
  该人行天桥位于路口的四个象限,采用桩基础,钢结构箱型截面梁型式。桥梁跨径为22.3m,桥面宽3.0m,净宽2.7m,主梁截面高1.0m,采用D=0.8m“T”型墩柱,天桥桩长25m,桩径1.2m。桥面铺装采用5cm厚环氧树脂聚合物。
  2 天桥改造方案
  因车站主体结构与一座人行天桥桩基冲突,且车站站位因外界控制因素限制,不能通过调整线路来对天桥基础进行避让。为了使地下工程和天桥工程能共同实现,可按常用的处理方式—桩基托换方案进行处理。但鉴于该工程的特殊环境,桩基附近有互通立交桥挡墙基础及1500×1500电力管道等因素,管线迁改难度大、路由选择难等问题,桩基托换方案或改为扩大基础方案均无法实施。
  通过研讨拟采取的方案是先修建地铁工程,待整个主体拱二衬部完成之后,开始施工天桥桩基础的,将桥桩落在地铁结构边导洞上,处理好节点处的钢筋焊接与预留,这样可避免桥桩与车站结构之间的冲突,且天桥有了更稳定的基础型式,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但是这种方案中车站会增加一部分天桥荷载传下来的外力。根据此思路,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这一部分外加力对车站主体的影响。
  3 数值模拟
  本文利用MIDAS/GTS建立模型。土体、桥桩及主体二衬等采用平面应变单元。其中土体参数根据地质勘测资料,见表1。车站围护结构参数取C30混凝土,导洞单元参数取C20混凝土,主体二衬结构参数取C40混凝土。根据北京地铁已完成的某相关工程经验,取桩端荷载300KN/m2。建立如下模型,见图3。模型尺寸为80×50m,共计580个节点,1085个三角形平面单元。
  表1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层号
  土层名称
  重度


  (


  側向压
  力系数


  压缩模型E
  (MPa)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度)
  ①1
  杂填土
  17
  8
  10
  ③1
  粉质粘土
  20.0
  0.42
  7.4
  26
  15
  ④3
  粉细砂
  20.0
  0.40
  17
  0
  27
  ④
  粉质粘土
  19.5   0.45
  8.9
  28
  15
  ⑥
  粉质粘土
  19.7
  0.42
  1.26
  30
  15
  ⑦
  卵石
  22
  0.25
  45.0
  0
  40
  


  图3 有限元模型
  4 计算结果分析
  模型不考虑开挖土体对车站主体的影响,仅分析主体承受桥桩带来的附加力影响。为研究桥桩基础施工与地铁车站施工工序之间的关系,首先计算三组模型,分别为:(1)在导洞及围护桩施工完成,待施作拱部二衬及部分边墙结构之后,施工天桥基础,即在模型中增加天桥荷载;(2)待施作车站中板结构,即站厅层闭合成环之后,施工天桥基础;(3)待施作车站底板及侧墙结构,即整个车站主体完成之后,施工天桥基础。
  对比三组模型,选取主体二衬与天桥荷载最近的两个有代表性节点竖向位移值,得表2:
  表2  代表性节点竖向位移值
  节点号
  第一组模型竖
  向位移(mm)
  第二组模型竖
  向位移(mm)
  第三组模型竖
  向位移(mm)
  43
  -3.06
  -2.42
  -1.81
  40
  -3.10
  -2.46
  -1.84
  从表2可知,天桥荷载对地铁车站结构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为竖向变形。当天桥荷载在完成拱部二衬及部分侧墙时增加,主体最大变形值为下沉3.1mm;当天桥荷载在完成中板结构时增加,主体最大变形值为下沉2.46mm;当天桥荷载在完成整个车站主体结构时增加,主体最大变形值为下沉1.84mm。
  从变形量值可以看出,最大仅约为3.1mm。主要是因为冠梁和围护桩已完成,导洞内已回填混凝土,结构稳定,竖向荷载主要由这三者共同承受。
  从变形值差别可以看出,在完成不同工序之后增加天桥荷载,竖向位移会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第二组模型与第一组模型相比,施作车站中板,车站上部结构闭合成环,对结构受力较好。第三组模型与第二组模型相比,整个车站结构已完成,底板基础稳固,空间形成整体,对外加荷载提供了更好的受力条件。但天桥施工时间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整体工程筹划具体安排。
  对比三组模型,选取与节点43和节点40对称同位置节点竖向位移值,
  得表3:
  表3 与代表性节点对称同位置节点竖向位移值
  节点号
  第一组模型竖
  向位移(mm)
  第二组模型竖
  向位移(mm)
  第三组模型竖
  向位移(mm)
  35
  -0.98
  -0.88
  -0.77
  34
  -0.93
  -0.84
  -0.74
  从表3可知,三组模型中最大竖向变形值分别为-0.98mm、-0.88mm和-0.77mm,天桥荷载对车站另一侧结构影响很小。但从表2与表3对比可知,结构会产生差异沉降,由此会产生附加应力,计算得出异沉降分别为2.17mm、1.62mm和1.1mm,但数值较小,可通过施工时序及加固等措施控制或消除。
  5 结语
  本文基于实际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1优化后的方案,即天桥桥桩落在地铁小导洞上,天桥荷载对车站主体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施工天桥对车站的影响与车站施工工序有密切关系,由之前计算结果分析建议,待完成车站拱部二衬及中板结构之后,再开始施工天桥基础。不仅对车站影响较小,也可将人行天桥竣工时间提前。
  2施工期间要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进行注浆加固,避免产生差异沉降。
  3施作天桥桥桩时,应严格控制钻孔位置、垂直度,做好节点处钢筋预留,确保两結构紧密结合。虽然桩长变短,但桩底落在主体小导洞上,基础更稳定,承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复杂环境条件下天桥设计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分析,姚燕明,徐永刚.
  [2]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CJJ 69- 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S].
  [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电力系统中物资合同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物资合同管理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物资的正常供应。  关键词:电力系统;物资合同管理;不足;应对措施  引言  合同管理涉及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资合同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物资与其它企业的物资相比,更具有专业性及特殊性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积极进行给排水建设,可以更好地确保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供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用水的要求更高,因此政府需要对给排水的质量严加控制,加大对市政工程给排水体系的监管力度。政府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改善市政工程给排水的施工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水排水;施工管理  众所周知,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理,是城市建设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并且可以为居民
期刊
摘要:变压器检修有较高的要求,这不仅因为变压器检修有严格的工艺质量标准,还在于变压器修理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经济上考虑也必须“修必修好”。因此,本文探讨了变压器检修方法与技术要求,结合两个案例分析了变压器检修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检修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作输变电系统的“心脏”,确保变压器安全可靠地运行,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节约节能型园林技术体系构建的意义、理论基础及方法,并探讨了其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财和节力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节约;节能;园林技术体系;建设;应用  0 引言  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但是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因为现存的资源和能源是历经数十亿年演化而成,通俗地说就是大自然的造化。人类在利用这些资源和能源的同时,不能忽视大部分资源和能源是
期刊
摘要: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建筑的给水排水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建筑建设依照的标准之一。但是随着工程项目要求的不断变化,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标准也很难确定,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给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国出现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正确的认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从而对整个给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应用分析  从
期刊
摘要:水利项目在当今时代发展迅速,而项目的监理工作是确保项目的整体质量。由于水利项目涉及人员多以及施工场地较为分散,没有科学地进行施工管理,项目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影响施工进度。如何对水利项目的监理及协调,让项目进展顺利及质量得到控制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水利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协调进行探索,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水利项目;施工监理;协调  1、水利施工阶段监理概述  水利
期刊
摘要:电力企业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用电检查不仅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电力学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用电检查就是电力企业对外进行售后服务,不仅能够维护客户、促进营销,还能够保证客户的安全。本文立足于用电检查的重要性,通过对用电检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可资借鉴的解决对策,促进用电检查工作稳定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营销;用电检查;问题对策  1
期刊
摘要:配电网线损反映了电力企业从规划设计阶段到经营运行阶段全过程的管理水平,加强线损管理一直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配电网线损面临的难题,就如何运用电能量采集系统更好的管理配电网线损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实时线损;大数据;采集系统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電力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运用,实现了高质
期刊
摘要:从现状看,变电站安设的配电装置,惯常预设双母线架构下的双分段衔接。然而,一期工程惯常只安设一台合规的主变,220千伏架构内的配电装置,关涉着双母线特有的衔接途径。母差保护依循的改造流程以内,会涉及体系架构下的线路停电、主变范畴内的停电状态。为此,要创设停电时段的施工方案,选取最佳情形下的母差保护,限缩停电损失。  关键词:变电站;双母线分段;母差保护  双母线特有的分段接线,正渐渐被延展采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的蓬勃发展,GPS测量由于精度高,能给建设工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GPS测量  前言  GPS定位在初期时只具备静态作业模式,静态定位所获取的基线解精度可达5mm(双频)/10mm(单频)+2*10-6D。快速静态定位逐步成为短基线测量作业的新突破,如此实现GPS 测量效率的提高。与常规测量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