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改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通过一节公开课提出一点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物理新课改反思
  
  一、课程背景材料
  2008年10月,我在我校听了一节题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内容多、抽象,而且学生探究时课堂秩序不易把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测出摩擦力大小,然后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接着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继续同样的演示,最后将结论说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并练习,对学生而言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就是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数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新课程希望学生能将传统上法中老师的演示做出来,并获得结论,然而,我以前听过的以这节为内容的课却事与愿违,探究在一片嘈杂声中结束,很少学生有结论,不少学生茫茫然一节课。究其原因,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能力背景,试想,科学家在没有认识到这个结论之前,经过了多少个春秋的艰苦奋斗才有今天的结果,要学生一节课有结论,太难;其次为了学生探究的活动的正常进行,老师应该事先设计合理有趣情境,让学生知道探究的目的与大致做法;最后是老师应该考虑安排课堂的进程,不能由学生天马行空。基于这样的想法,该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以与探究紧密联系的实验和问题引导课堂,效果很好。
  二、教学片断
  上课时,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滑动摩擦力,是那些因素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2.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4.是否与材料有关?5.是否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教师:针对学生的各种猜想,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2.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4.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我们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教师:在实验桌上放着一些器材,学生从中选取合适自己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提示大家注意: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同学们注意。学生:动手实验,完成后找另一个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特别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只有在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讨论)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下面同学们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小组交流实验完毕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并组织学生讨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5.得到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
  三、反思与评价
  这一堂课的导入有几个非常巧妙的地方,第一个是通过多种方法灌输点拨,起到有效的作用,如一问接一问的有效提问法,分组探究法,学生实验时的控制变量法等。第二是巧设问题情景,循循善诱,扫清学生实验探究中的困惑,老师没给结论,都是学生讨论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新课改要求物理课教学要更新教育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劳动和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按新课改的精神,教学中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我努力贯彻新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实验、观察、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教师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实验情境、问题情景的重要性。
  过去我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可是我没想到,这样做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限于被动地听课,而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都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解决的,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书,最后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学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
  在教学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会因学生的不同和其它因素的不同而改变,希望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9)  【摘要】:文章对研究企业网络培训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梳理,提出企业推行网络培训的主要环节,期待能对企业网络培训的具体实施有所裨益。  【关键词】:企业网络培训;教育培训;网络培训课程    企业网络培训研究是信息时代和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技术革新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企业网络培训的深入研究,可以总结基于网络的培训学科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对思想品德厌学的现象,通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及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同时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也给思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品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目标教学方式主动权情境教学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意识淡薄甚至厌恶的思想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因为思品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学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只有创设出文章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与氛围,唤醒学生益友的感知体验和美好的记忆,学生才会渐入佳境,体会到作者的胸臆。  1、以图画再现情境,引领学生创造心中最美的画卷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的语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用形象作词,用情感谱曲,它看上去就是一幅多彩多姿、形象鲜明的画,读
【摘要】笔者结合学院实际教学经历和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策略三个大方面对本学院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口腔医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初地方职业大学诞
目前学生中知识水平好差悬殊很大,我们认为,在具体掌握上,如内容的深广度,进度的快慢等等,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原有知识基础很差的一些学生,要不要打基础?要不要有一定的要求?对这个问题目前在教师中间有一些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对这一部分学生,不要做太高的要求”;但我认为“对这一部分学生还应帮助他们打好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据了解这一部分学生有的根本不想读书,对学习感到害怕,缺乏信心。
【摘要】应用题改革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上历来都是改革数学教材的重点内容,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已不再是传统教材上的集中编排,而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部分内容结合了起来,实现了计算与应用的相结合,是在宏观指导下数学教育新理念的一次全方位改革。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过去应用题教学存在的弊端和如何设计应用题,进行有效的教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题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优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再加上学生作文数量多、容量大,给教师造成很重的批改压力。于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减轻教师的批改压力成了当务之急,而多边互动作文批改法恰恰解决了这问题。本人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对互动作文批改法深有体会,下面就此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易中天先生说过一句话:“要让历史这只硬邦邦的‘冻鸡’飞起来。”类似地,数学逻辑严密,理论抽象表现形式也比较枯燥。课堂教学时学生常觉得抽象难懂,硬邦邦的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但数学思考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因此,借用易中天先生这句话,结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我提出:点燃和激起学生的火热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欣赏数学冰冷的美丽。让数学这只硬邦邦的“冻鸡”在课堂上飞起来!  其实任何一种数学思想和理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无效教学付出,成为英语教学的突破口。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希望为其他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策略    眾所周知,英语教学成绩低迷是制约初中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费时多、收效低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学生各方面素质无法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