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动态表现(附80例分析)

来源 :福建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表现的认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不同时间段内CT影像的变化。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检查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最早于产后5小时扫描,最迟干1岁后复查,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早期(发病0~6天内)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
其他文献
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普及,给企业内部网络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当前企业内部网络的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分析,设计出了内网行为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术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以来,在气管切开术中采用倒“U”形气管黏膜软骨瓣的经验。结果在应用此法132例中,68例置换气管套管,
ST段下降是心肌缺血最重要的心电图表现,但也可见于非心肌缺血的许多情况,如运动,饱餐,体位改变,情绪激动,心室肌复极异常,心室肥厚,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笔者结合临床工作中遇到的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要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红肿、溃烂和组织坏死。目前医院发生率为3%~14%。精神病人
目的探讨双侧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间C2及C3型骨折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间,我院骨科采用双侧解剖型钢板治疗的19例股骨髁间C2及C3型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在医学领域里,特别是影像技术中,相继出现了CR(计算机摄影)、DR(数字X线摄影)等数字化影像技术,使影像科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无胶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