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舞台名角,今日辛勤园丁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以来,为配合沈阳市开展的“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积极组织该院知名教授为广大喜欢戏曲的市民开办“名家讲堂”,讲授戏曲知识,教唱戏曲名段。在诸多授课老师中,讲授京剧老旦艺术的史云兰教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她曾在舞台上演出过《杨门女将》《望儿楼》等一大批京剧经典剧目;曾参加过京剧音配像录制工作;曾与谭元寿、梅葆玖、叶少兰、尚长荣等京剧大家同台演出过……她的精彩表演曾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瑞环的好评,是中年老旦演员中的佼佼者,在全国小有名气。
  一位舞台上声名鹊起的演员,在表演的黄金年龄离开舞台当起了老师,她经过了怎样的角色转换?很多喜欢京剧的观众都很关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史云兰,走进她的艺术人生。
  软磨硬泡,敲开艺术殿堂大门
  史云兰祖籍山东,1960年出生在滨城大连的一个造船工人之家,姐弟4人,她排行老二。父母虽无多少艺术细胞,可她却自幼喜歌好舞,用她自己的话说:“连做梦都想当演员。”也许是天随人愿,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她梦想成真。
  上世纪70年代初,大连市成立了艺术学校。听到招生的消息,还在读小学的史云兰执意要母亲带着去报考,母亲不同意,她就使出小孩子所有的“本事”——“狂轰烂炸”“软磨硬泡”,最后,在这个传统的家庭里,淳朴、憨厚的父亲发挥了一家之主的权威,拍板支持了她:“只要你自己喜欢,就去报名吧!”结果,天资聪慧的史云兰经过精心准备,一试得中,考进了京剧班。
  进校后,学校根据她的嗓音条件让她师从哈鸿滨、尹俊英二位著名演员,专攻老旦演唱艺术。史云兰当时虽还是个小毛丫头,可她人小鬼大,志向高远,一心要当一名有出息的演员。她不仅上课认真听讲、细心揣摩,课后还注意消化、刻苦练习,学校的练功房里常常留下她不知疲倦的身影。既使是放假回家,她也要抽空在家中的小院里练身段、跑圆场,时常招惹的邻居小伙伴们跟在她身后一起伸胳膊抬腿的“比划”。春秋几度,在辛勤汗水的陪伴下,史云兰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进入了大连京剧团,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专业演员。
  毕业后,史云兰深知京剧博大精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必须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于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水平。由于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在学习上老师的口传亲授极为重要,因此,除了正常的学习、练功、演出外,史云兰经常利用演出间隙,自费奔波于大连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之间,四处求师学艺,饿了啃一口面包,渴了喝一口自带的茶水,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能访到名师、学到真艺,什么苦我都能吃。”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史云兰终于得到了京剧名家李鸣岩、王梦云、王晶华、赵葆秀等的传授和辅导,并被京剧老旦泰斗李多奎先生的琴师、著名京胡演奏家周文贵先生亲自收为关门弟子,成为李多奎(京剧老李派)的继承人。在这些京剧名家的指导下,史云兰的表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掌握的大戏越来越多,先后演出了《杨门女将》《雏风凌空》《岳母刺字》《望儿楼》《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钓金龟》等老旦重头戏,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广泛赞赏和好评,并逐渐在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天道酬勤,京剧舞台崭露头角
  史云兰是一位不安于现状的青年人,她坚信天道酬勤,尤其信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老话,不仅虚心向老前辈学习科学的发音方法和表演程式,还常年坚持练功,胳膊腿儿上经常留下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大连姑娘爱美是全国有名的,有一段时间,大夏天里她连裙子和短袖衫都不敢穿。时间长了,连深知女儿生活习惯的母亲也奇怪起来,以为女儿出了什么问题。一次,史云兰的母亲实在憋不住了就问她:“你一向很时髦,最近这是怎么了,大热的天,整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是不是皮肤得了什么病?”当史云兰说明真相后,母亲心疼地抚摸着她身上的伤痕,泪水夺眶而出。一些要好的同事看到她玩命似的练功,就劝她:“你是演老旦的,武功根本用不上,何必自讨苦吃。”每当此时,她总是淡淡一笑了之。正是凭着这种吃苦的精神,史云兰打下扎实的“毯子功”“把子功”等武功基础,因此,除了自己主演的大戏外,在《八仙过海》《虹桥增珠》等戏中当配角时也能熟练完成“云里加官”等很多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著名京剧老旦赵葆秀在谈及史云兰时,曾肯定地说:“史云兰是一个很勤奋的演员,坚持下去一定有发展。”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磨练,史云兰很快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年轻演员:一些全国性大型活动和重要演出经常邀请她加盟,她先后与谭元寿、梅葆玖、叶少兰、尚长荣、童祥苓、李维康、朱世慧等京剧名家同台献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不仅专门录播了她主演的折子戏,还请她担任“戏迷擂台赛”的评委。京剧界一些知名人士普遍认为,她的表演端庄大方、嗓音高亢、韵味醇厚,唱、念、做俱佳,称她是京剧老旦行当中老李派(李多奎)难得的后继人才。
  演技精湛的“小老旦”
  1992年4月,在山东潍坊举办的“第九界国际风筝节”期间,为了突出中国特色,组委会在开幕式上专门安排了一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群英会”,邀请国内老、中、青三代京剧名家登台献艺,当时已开始崭露头角的史云兰也受邀参加。
  出席风筝节开幕式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专程观看了这场演出。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的精彩演唱吸引了李瑞环同志的目光,每段演唱结束,他都热烈鼓掌,为演员喝彩。在演到折子戏《打龙袍》时,文武场的乐器一响,当饰演“李后”的演员,一句“龙车凤辇进皇城,御街上来了我讨饭的人”一出口,那洪亮的声音马上打动了对京剧十分在行的李瑞环。特别是“李后”一亮相,那俊秀的扮相、稳健的台风,更是牢牢吸引住了李瑞环的眼球。等“李后”一大段唱腔唱完后,他带头鼓起掌来,那高兴劲就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全部演出结束后,李瑞环走上舞台向艺术家们表示祝贺,并走到演员中间要与大家合影留念,正当摄影师举起相机准备拍摄时,他突然说:“稍等一下!”然后环顾了一下四周后,问身边工作人员:“刚才演《打龙袍》的‘小老旦’哪去了?”工作人员有点茫然。“快把她找来。”“她在后台卸妆呢!”有人赶紧提供线索。工作人员马上来到后台,只见史云兰刚卸完妆,正在整理东西。“快!李瑞环同志喊你去合影。”“是吗?”史云兰显得有些惊讶,随即回过神儿来,撂下手中的东西抬腿就跑,到了台上李瑞环亲切地将她拉到身边,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合完影,李瑞环详细询问了史云兰从艺经历等情况,最后和蔼地对她说:“你今天演得不错,以后还要多努力啊!”史云兰激动地边连声回答“是”边不住地点头。   此后,史云兰时刻牢记李瑞环的教诲,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取得骄人的业绩。在大连京剧团工作期间,她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两次个人专场演出,赢得了梨园内外一致好评,这在全国年轻老旦演员中十分罕见,她的演艺功力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此后,中央电视台陆续现场直播了她主演的京剧《遇皇后》《钓金龟》《李逵探母》《游六殿》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2003年,鉴于她的艺术水准,有关部门调她参加了“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的录制工作,安排她与京剧花脸名家孟广禄一起为前辈大师方荣翔、栗敏主演的《遇皇后·打龙袍》配像。“京剧音配像工程”是李瑞环关心、京剧大师张君秋主抓的京剧史上的大事,对表演要求十分严格、几近苛刻,史云兰不负众望,以精湛的表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她还先后荣获了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表演一等奖、文化部中青年演员奖等一系列奖项。1999年,她不到40岁即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接受重任,为国粹艺术载桃育李
  2003年9月,正在史云兰舞台表演日臻成熟之时,组织上根据京剧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把她调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任教,这对她来说,意味着舞台演出将大幅度减少。组织上知道,对于一个40岁刚出头而且正直声名鹊起之时的演员来讲,是几近残酷的,但京剧教育又确实需要她这样的人才。
  “史云兰能接受组织的安排吗?”有关领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找她谈话。“行,没问题,我服从组织的安排。”没想到当说明情况后,史云兰爽快地答应了组织的安排。从此她担负起了培养京剧接班人的重任,像许多京剧前辈那样,奈住清贫,日夜为京剧的传承和振兴栽桃育李,做起了自己的贡献。由于思想开拓、工作勤奋、业务精湛,史云兰很快在新的岗位上脱颖而出,2004年7月,在任教刚刚10个月之后就走上了戏曲系主任的岗位,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
  走马上任后,史云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中,为培养京剧事业的接班人出力献策。她认为,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京剧教学,教师的水平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于是,她积极向上级领导陈述自己的观点,不断建言献策。她的观点和建议很快得到了沈阳师范大学和戏剧艺术学院两级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学校开始逐步加大对戏曲系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先后建起了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专业排练厅、剧目教室、乐队排练厅,并配备了一大批专业教学设备,使整个戏曲系的硬件条件迅速跃升为国内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史云兰还根据京剧教学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大力提倡“教演结合”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们要多演出、多见观众,在实践中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在演出中提高表演技能,为此,她建议学院成立一个自己的剧团。她的这一理念和建议,不仅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还得到了辽宁省主管领导和省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很快,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12月23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成立了自己的京剧团,并被冠名为“辽宁实验京剧团”。如此冠名,彰显出了辽宁省和沈阳师范大学为“国粹”艺术培养后继人才的决心和气魄。从此,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戏曲系的学生们,有了提高艺术水平的宽阔平台,不仅经常对外演出,还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国粹。
  如今,史云兰还在辛勤的培育着京剧新苗,相信不久的将来,她的学生们将在京剧舞台上为观众朔造出更多、更新、更好、更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京剧未来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安徽省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于2007年成立,其前身是濉溪县任集初级中学,始建于1967年。在多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以“改革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努力追求“打造和谐教育、构建人文校园”的奋斗目标,倡导坚持科学发展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宗旨,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
有时候,解读一所学校比解读一个人的灵魂还难,辽宁省本溪市群力小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学校座落于辽宁省东部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本溪,这是一座生长煤铁资源的城市,还是一座生长神奇山水的城市,更是一座生长教育精神的城市。多年以来,该市的教育始终都能以敏锐的触觉去感应时代的脉搏,其教育从业者更是以理性而又不缺乏激情的神圣使命,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自身超越。  群力小学便是这样的一个缩影。学校创建于1958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日前宣布,今年将新增设食品安全信息员、食品安全协管员、蒙特梭利教育培训师、贵宾服务师、亚健康管理师、儿童健康管理师6种新职业证书。
教育部、公安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重点场所在使用期间应当至少每两小时巡查一次。  《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重點场所在使用期间应当至少每两小时巡查一次。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学校消防安全工
新高考政策出来之后,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过来,因此,教师的课堂变革就显的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今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常常是“编剧”;在课堂中是“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课后,教师要做评委,评价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这过程中,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编导”。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来组织教学,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能使学生养成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和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今社会的功利性应试教育,使语文也沦为追求分数的学科,逐渐陷入“教师可教可不教,学生可学可不学”的尴尬境地。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版块。拓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广度,增加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厚度,为学生搭建好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平台,为以后的学习与社会生活作好铺垫,是高中新课程改
“从小惯,长大管”的家教要不得  博主:薛 涌  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成长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放任娇惯。有家长说:“我并非让孩子达到我的什么期望,但孩子养成了难以容忍的坏毛病——比如沉溺于网络——不强制不行!”  孩子陷于网络、手机而不能自拔,是笔者所带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些东西对有些孩子来说,如同毒瘾一样戒不了,最终严重影响到学业,乃至高中毕业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甚至有些学
2014年10月6日,武汉市小学六年级3500多名学生在全市35个考点,同时参加了一场“语数外”三科大联考。此前,武汉官方的“小升初”统一招生考试已经被取消12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基础教育1号文件就是《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落实推进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时候,这场民间的“小升初”联考投射出了不同的意向。  民间联考的背后 
一、项目准备期测评  项目准备期测评的目的在于明确学生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便于在后面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调整项目的时间线和针对具体的学生或者小组进行指导。项目准备期测评可分为学生基础知识的测评和基础能力的测评两个模块。  1.学生基础知识测评。  学生基础知识测评的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关于项目本身的知识背景,有多种测评方案可供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快速试题测评法、五分钟知识检查法、练习
美术教师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美术课为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打开了一扇门。美术课程寓教于乐的愉悦性,是其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  杨景芝教学观逐渐被认同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小学,美术教师吴红霞正在上课:“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学生们听了哈哈大笑。吴红霞接着说:“所以,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