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约70%的患者能够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病毒和宿主因素对治疗的结局有决定性影响。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复发,称为难治性丙型肝炎。对干扰素治疗结果的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有研究报道,利用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对治疗的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可以对远期的治疗结果进行预测,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设计治疗方案。新型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也将为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其他文献
成人急性乙型肝炎大多呈自限性病程,但有5%-10%的慢性化几率,本文针对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适应的患者群以及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作一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联合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鉴别、预示病情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采用循环酶法,胆碱酯酶测定用速率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系DC(MDC)和浆细胞DC(PDC)】的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静脉抗凝全血,利用荧光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杂的就业环境,且大学生就业后短期内换工作的人数和频率越来越高,这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的高校职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乙肝患者血清中ANA的表达及其与肝功能、HBVDNA的关系。方法对35例乙肝携带1患者、192例慢性乙肝患者,3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中的ANA、肝功能、HBVDN
在当前教育领域中,高校教师合作是实现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必由途径。基于此目标所衍生的高校教师合作文化,也是对教师文化及高校文化融合的体现,对教师个人及高等院校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弱有所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提法将资助工作提升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