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宇宙主题式单元教学策略研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引言
  主题单元教学属于小学科学教学课程改革探索中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其不但和科学知识学习的规律相适应,而且也适应学生的具体认知学习特点。要完成好课堂教学,课前预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各种单元主题的学习内涵,使用典型化的教学资源做深入拓展与延伸创造,进而实现主题单元教学的理想化教学效果。
  1.主题单元的建构特点
  主题单元建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立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内在联系,开展同质化或者异质化建构的有序组合方式;(2)以学生生活为基本出发点,找寻科学教学过程中一连串的实践活动;(3)制造“对话”交流模式,引起思维间的碰撞;(4)对各项信息资源做高效整合,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挖掘各项单元主题思想。
  2.主题单元设计的基本原理
  2.1主题单元的设计含义
  “主”就是事物的本质,“题”是标题、题目。“主题”就是中心思想,“单元”指的则是存在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组事物。主题单元指的是和具体主题有关的一项教学单元活动,单元之中的各项活动之间有着相应的联系性关系才,就总体层面而言,主题单元设计属于将各个学科之间同样的主题内容结合在一起,设计成一个一体化的主题设计单元,围绕学生在集中的时间内做集中训练学习[2]。
  2.2主题单元设计特点
  2.2.1贴近生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行课题主题选择的过程中,一般选择真实的情境当成理论支撑,所选择的主题要保险出自然、社会、生活间同学习的关系,同时在一个主题单元要设立一个个小的主题,各个小主题离不开大主题的核心思路。
  例如在学习《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时,介绍九大行星的排布顺序,并且以生活环境中的四季变化为例,举出四季各自的代表星座。学校如果有条件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夏天的银河系或者一些录像资料,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外星人ET》等科幻电影,让学生设计一些如何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信息的卡片等。
  2.2.2课程内容主题化综合化
  主题单元教学不拘泥于传统的分学科教学局限,而是由一些不固定的学科围绕着同样一个主题从各个不同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的课程综合教学,之后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一连串的教学活动。此项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是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代替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分学科概念。主题教学是了解学生的现实性要求为基础,分析了现存教学经验水平,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的组合排列方式,之后再依照具体的设计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内容主体化让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密度,且容量性较大,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掌握各项学习内容。
  例如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的地球形状,之后组织全班讨论总结,让学生深入的认识地球的形状从而形成认知过程的冲突。而学生在了解了地球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再指引学生树立天体环境概念,让学生清楚地球是天体众多星球中的一个以及地球产生的原因,为其未来学习更深入具体的知识奠定学习基础。而以地球是圆为例,可以引出历史学科中麦哲伦航海的故事,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认知。
  2.2.3主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其构建基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的基础是活动性。以活动水平的提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学习《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时,可以先询问学生为什么每天会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讨论之后告诉学生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圈约要24小时。另外将古人对昼夜的成因以及哥白尼的伟大猜想一并组合告知学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加深认识。
  2.2.4设计有均衡性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内容编排需要遵循均衡性的特点,从上至下做好各个单元主题之间的逻辑概念发展和应用顺序的排布。
  例如学习《探索宇宙历史》时,此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宇宙的历史有所了解,了解一些宇宙的探测工具。使用主题单元教学方式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探秘宇宙的工具和其具体的功能信息让学生学习,之后再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宇航员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秘宇宙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均衡分布课内理论与课外拓展各方面知识的构成。
  3.结语
  关于主题单元教学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还有很多的地方不够完善,未来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完善。而一位科学教师,需要秉承着一宗探索与思索的精神,在现代化的时代学习背景下,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思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湖南】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有效地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针对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积极地探究有效的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认真对待的一项课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趣味识字教学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识字是阅读的开始。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都会产生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宣传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启蒙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沿阵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深化教师认识,夯实创新基础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只有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实验观、态度观、方法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科学精神、讲授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态度。在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296例NAFLD患者和189例健康对照个体血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