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产后子宫后位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2001年1月~2008年3月共行输卵结扎术3 544例,受术者为二胎产后42天~1年的健康育龄妇女,年龄30~40岁,经妇查及B超检查,其中后位子宫为2 847例,占受术人数的80.3%。这一现象表明,相当部分的产妇没做好产后预防子宫后位的工作。
  
  子宫后位产生的原因
  
  正常的子宫位置是前倾前屈的,骨盆底肌和筋膜及韧带的支托作用,使子宫维持在正常位置。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有4条。其中子宫圆韧带的作用是使子宫底保持前倾位置,子宫骶韧带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地保持子宫于前倾位置。健康女性的子宫后位大多是由于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松驰造成。另外,本站为育龄妇女婚前B超查体时发现,个别健康育龄妇女为先天性子宫后位,一部分是由于盆腔疾病、粘连、瘢痕形成所致。
  
  子宫后位的病理变化及危害
  女性生殖器的静脉无静脉瓣,壁薄、缺乏固有的弹性,易于扩张,在各器管及其周围形成弯曲的静脉丛。子宫体的静脉血60%经输卵管卵巢静脉流出盆腔,当子宫后倒时,卵巢丛血管可随子宫体下降屈曲在骶骨凹的两侧,使血液回流受到影响,因而处于瘀血状态,形成盆腔瘀血症。患者出现:①下腹部疼痛:多数为慢性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疼痛,或为下腹部两侧的疼痛,可同时累及一侧或两侧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或骶部,酸痛无力,多开始于月经中期;②腰骶部痛:疼痛部位相当于骶骨背部,经前期久站或性交后加重;③性感不快:大多数患者,性交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时几乎难以忍受,不但当时疼痛,而且次日下腹痛,腰痛、白带多等症状都明显加重,因而对性生活厌烦害怕;④极度疲劳:患者多整天感到非常疲劳,几乎无力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包括家务);⑤白带过多:半数以上患者有白带过多,白带的性状多为清澈的黏液,无感染征象;⑥瘀血性痛经:半数以上有此特点,即经前数天即开始出现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痛,以月经前1天与当天最甚。一旦月经通畅流出,疼痛即明显减轻或消失;⑦月经改变:多数患者经血颜色发黑,部分患者经血量较多,常因兼有子宫肥大,而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肥大症。还有部分患者月经量反较前减少,但伴有明显的经前期乳房肿痛;⑧外阴肿胀、阴道坠痛,患者常感外阴肿或阴道坠痛,重者犹如分娩时的坠胀痛。外阴可表现着色、阴唇肿胀,有的可见外阴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曲张;⑨膀胱和尿道症状:有1/3以上患者,经前期有尿意频数或排尿痛症状,易被误认为泌尿道感染,但尿常规检查正常,对某些症状严重者,进一步做膀胱镜检查时,可发现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和水肿。个别患者由于瘀血的小静脉破裂,可出现血尿;⑩直肠坠痛: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痛或排便时直肠坠痛,总有便意未完的感觉。严重者,可误认为自己患有痔疮而到外科就医。以经前期较明显,尤以Ⅲ度子宫后倒者较多见。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某些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心情烦躁,易激动,好生气,好哭有泪,情绪低,夜梦多,多恶梦,因极度疲劳感及精神、体力上的无能感多很严重,故常有头胀痛。另外,子宫后位,改变了子宫颈外口与后穹隆精液池的正常位置关系,均不利于精子上行,引起不孕症。子宫后位者,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流产术时容易造成子宫穿孔,在输卵管结扎术时,造成提管困难,增加受术者的痛苦。
  
  子宫后位的预防
  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过度扩张,使弹性减弱。因此,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稍事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健身操。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推迟至产后第3日起床稍事活动,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健身操。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助于体力恢复、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驰。产后健身操应包括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和能锻炼骨盆底肌及筋膜的缩肛动作。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胸膝卧位,以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产妇应于产后42日去医院做产后健康检查,并作妇科检查,观察盆腔内生殖器是否已恢复至非孕状态,发现子宫后位,以利于及时纠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討六味地黄加味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10例社区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六味地黄加味,同服西药贝拉普利;对照组单服贝拉普利。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在降低SBP、DBP及血BUN、CR和血β2微球蛋白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加味具备良好的保护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草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383例全部经CT或MR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男294例,女89例,年龄20~58岁;病程2天~16年;结果:383例中,治愈301例,好转6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4.7%。结论:针刺加中草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疗法 中草药外敷治疗  doi:10.3969/j.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