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浓缩在细节里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i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一位专门负责为客商订票的小姐,负责给德国一家公司的经理购买往返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每次去大阪,他的座位总在靠列车右边的窗口,每次回东京,又总在靠左边的窗口。问这位购票的小姐,答曰:为的是能让您往返都能欣赏美丽的富士山。这位德国经理深为感动,当然也就乐于和日本的这家公司进行贸易合作了。
  管理的艺术是相通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往往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枝末节上。因此,我们既要注重抓好诸如主题活动、节庆典礼、考试比赛之类的重要工作,追求“情节”的生动,更要花大力气抓好这些情节发展过程中和每日每时的一些“细节”管理。因为一定程度上,精彩的细节更能吸引读者,更能提高作品的品位档次。
  一篇精彩的小说,未必有动人的情节,但一定有精彩的细节,“小说,小说,就是从小处说说”(陆文夫语)。教育亦然。
  著名作家莫言在散文《我的老师》一文里,介绍了一位让“我”铭记终身的好老师:
  第三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里,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里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为什么要把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惊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的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感动不已……(《莫言散文》)
  可以说,老师的一个细节,影响了莫言的一辈子。
  再来看看我们周围——班会课上,学校教导主任作广播讲话,班主任却伏在讲台上忙着不知写些什么。请问,教师的这一“细节”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会产生怎样的“身教”效果。一会儿,广播会结束,班主任讲话,下面的同学也是做作业者有之,打瞌睡者有之。以为学生都没有吵闹,便自顾自地喋喋不休。忽视了学生不在听你讲话这一“细节”,你讲话这一“情节”又有多大意义呢?
  我校要求,校园内自行车一律推行,但一些老师往往不能自觉执行,特别是早上或晚间仍照骑不误。于是,我给大家送了这样两句话:其一,“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其二,“每当你在校园骑车时,请回头看看,你的身后总有学生在看着你”。
  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管理是一种细节文化。人格浓缩在细节里。良好的校园风尚,理想的办学质量,一位位优秀的教师,一个个优秀学生,都要在这种严格的细节管理之中脱颖而出。
  
  (摘自《我的教育苦旅》,有删节)
其他文献
摘要:本人自去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学生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而班主任工作的进行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队班子即班委,班委的团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班风的好坏。一个优秀的班委能对班主任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本文就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委、加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团队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诸位班主任老师共勉。  关键词:班级;学生;班委;团队精神;管理工
摘要:《烦恼人生》通过分析普通城市人印家厚的生活琐事,借助对印家厚言行、心理细节描写的透析,反映了印氏人性的“大众化”倾向,印家厚在现实生活中演绎的外在“小男人”作风、内心的“小算盘”、意识中的“小性子”汇聚成“大众化”人性,从而为描绘“大众化”人物形象性格浓墨重彩地画上了一笔。  关键词:人物形象;印家厚;生存本相    “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摘要:中国的社会救济事业开始向近代转型的时间界定,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针对国民政府1943年颁布的《社会救济法》,从6个方面进行个案分析,认为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事业,虽不可能彻底完成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但开始稀疏地出现一些近代化特征的萌芽:社会救济范围更广泛,救济设施更丰富,救济程序更规范灵活,救济经费管理更制度化,救济方法更多种多样,救济机构职责更明确。较之传统的社会救济而言,民国的社会救济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21世纪前20年
摘要:行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个体内在的原因却是主要的。为此,我们要通过情感交流,引导他们转变,不断增加对他们的感情投入;尊重行困生的人格,让其自我转变;发掘行困生的闪光点,知人善用,增强其自信心,转变其学习态度。由此而切实、有效地解决一些行困生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  关键词:行困生;情感交流;尊重;人格;闪光点    在中小学校出现的行为困难学生,即行困生,其根源可能来自社会、
摘要:在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提出了“课堂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本文论述了有效教学活动对课堂实效的重要影响,并着重分析了预设有效教学活动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教学活动;预设;有效性    近几年开展得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公开课中,教师都预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此,我们提出了“课堂实效性研究”
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大家普遍有这样的认识误区:高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跟高一、高二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高三复习课基础知识可以不复习了,应当以重难点知识为主,辅以各地调研题和历届高考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高考应试水平。所以从一轮复习开始,不少老师就开始大量训练对知识能力水平要求比较高的题目,甚至不惜采用题海战术,重复多次训练,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望题兴叹,望而
摘要: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幅度最大的一次,许多新的理念和内容需要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去认识、理解和体会。没有具体的方法可借鉴,只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和实验。兴奋、困惑和摸索是笔者参与这次课改至今的感受和体会。  关键词:兴奋;困惑;摸索    和广大体育教师一样,笔者抱着成为一个适时的体育教师的初衷,求得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仔细阅读、认真研究,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新
摘要:农村教师培训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培训质量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培训模式是提升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实现区域教育整体升位入手,探索了“请上来、送下去、‘网’起来”培训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教师培训;培训模式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的相对滞后制约着区域教育的发展,这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实现区域教育整体升位,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落实政治课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教师;难点;人格魅力;教法魅力    初中政治由于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给教师提出两个难点:①政治课本身比较枯燥;②学生受年龄限制,对一些理论知识没有感性认识,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