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习作兴趣的思考与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水平一直是制约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重要因素。“作文难,难作文”,这是许多学生的感受,更毋宁谈兴趣浓厚了。面对这个难题,我不断地探索,努力地让自己走出教学困境。
  一、自由表达,消除畏难情绪
  消除畏难情绪,树立“我会写,我能写好”的信心,是写作的关键一步,假如畏难怕写,谈何兴趣?然而学生普遍对习作有着畏难情绪,他们常常抱怨: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总把写作想得太难,认为写作就是要写“大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孩子们:写文章,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或所想写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见闻和生活体验,所以写文章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
  如何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动笔写作呢?鼓励自由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写日记,要求是必须每天都写,必须是自己写,不能抄。学生们一听,个个怨声载道,我便对他们说:“要是哪天你们觉得那天没事发生,不会写,没关系,你便在那天写‘今天没什么事情发生,我不知道写什么’,写多几天,你便会写了。”“这样也可以?”学生们既吃惊迟疑,又如释重负。后来收学生的日记本来看,当然有些学生真的是连续几天都是写“今天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话。其中永霖同学在写了一周这样的话后,写道:“语文老师说把这句话写多几次就会写的了,我都写了一周啦,还是不会写,语文老师是骗我的。”我看了会心一笑:要的就是这个!在当天的语文课上,我便把这短小的日记呈现给全班同学看,并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总是抱怨说不会写作文、不会写日记,你看,这不便是了?写文章、写日记就应该这样,笔随心动,有感而发。这就是永霖同学自己的想法啊,这篇日记,我打100分!因为写的完全是自己所想所悟。”这样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平凡细小的事情也可写进作文去,写作原来并非自己想得那么难。
  我常常鼓励学生,不要说现在你的基础如何,不要认定自己不会写作文,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努力就会有进步。如果不去努力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写呢?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如果不去迈出第一步,如果沒有无数次跌跌撞撞和摔倒之后的积累和修正,我们怎能学会走路呢?
  二、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欲望
  一是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品味语言魅力,从而产生写作欲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较差,要么句意表达不清楚,要么搭配前后矛盾,要么语句重复罗嗦。为此,我开展美文欣赏活动,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文、段、句进行欣赏交流,如春天时,我组织一场“花的美文盛宴”,让学生欣赏描写花的句子,“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白白的栀子花像一颗颗银亮银亮的星星挂满了栀子树的枝头: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躲在绿叶哥哥身后,像一位位羞羞答答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熟睡的婴儿……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等等。我让学生对这些优美的语句畅谈自己的感受,细细品尝,让自己的心和大自然的美景自然而然地整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品味语言的能力,还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
  二是营造写作氛围,刺激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燃起学生写作欲望的,当然要数写作氛围的有效营造了。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到带头写作,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写作发生兴趣。我常常和学生说:“一个能用笔写作,记录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情感的人,是幸福的。”我本人便是享受写作的人。实践证明,一个喜欢写作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写作的学生。我常常认真观察班中的学生和班里发生的趣事,写下我的《班谱日志》,如我写过一篇《不只42种可爱》,记录了班上42个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形式的可爱带给我的感动:下课和放学总是笑着挥手同老师说“再见”的有礼貌的小贝;上下午都及时给我的水杯添水的体贴的小仪;行事风风火火,但打扫风扇灰尘不怕脏难累的浩然;为了不给奶奶添麻烦,忍着牙疼默默吃了一个星期消炎药的小薪……我把班谱日志通过投影仪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看着自己身边的故事被老师写进文章里,觉得既新奇又亲切,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加入写《班谱日志》的行列,学生写作的兴趣被点燃,写作积极性大大得以提高。
  除了以身作则,我还进行美文好段推荐工作。在班级中举行作文比赛、优秀习作展示等活动,其中我特别设置优秀片段和优美句子展示栏,这样这些活动便不再是作文优等生的专利,普通学生的习作也能被选上,从而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写作的乐趣,使学生迸发出写作的欲望。
  三、扶放结合,培养动笔能力
  为降低写作难度,我采用“扶着写”和“放手写”相结合的办法,由易入难地逐渐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动笔写作的能力。
  1. 指导写作方法
  由于学生的写作基础比较薄弱,写作知识与技法较为欠缺,所以我对他们的写作指导是以“范文引路”为基础的。
  第一步是明确写作主题。如果写作文没有主题或主题出现偏差,就等于出行没有正确的方向。在每一次习作前,我都会让学生认真读题目要求,思考并讨论写作的主题,如记叙文主要以记叙的事情为主题,写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还可以写自己的感悟;说明文就要说明事物的构成、外形、功能等。
  第二步是理清写作的条理。我告诉学生作文要有条理,明确了写作主题后,要在脑子里想好“准备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一个轮廓,完成“开头—主体—结尾”的构思,最好能列一下写作提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写作方法,我采用了“范文引路”的教学。
  习作范文是一种仿写用的举例性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范文,“认识”写作的路子,从而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使学生效法、仿写作文。实践证明,“范文引路”这种扶着写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三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的“笔下生辉”,要求学生观察选择身边美丽的景物,如门前的一棵老槐树、河上的一座小桥、公园里的一座假山……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用一段话进行描写。教学时,我出示范文《我爱家乡的杨梅》,与学生们进行共读欣赏,通过交流明白了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第一段概括介绍家乡的杨梅,中间二至四段分别详细写了杨梅的形、色、味,最后一段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接着我便让学生讨论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什么内容,学生根据我们当地的实际,纷纷提出可写家乡的荔枝、龙眼、香蕉等。然后我以“家乡的龙眼”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把一些本文的关键词有次序地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提醒进行补充写作,可以说是进一步降低写作难度。通过范文引路,对大部分的学生有示范性的帮助,打消了他们对写作的恐惧,不但令他们有话可写,激发写作欲望,还增强了孩子们写作的自信心。
  2. 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离不开素材,好的素材是写作者对手头和头脑中已有资料进行梳理、组合加工出来的,是丰厚素材积累的结晶。但学生们往往没有积累素材的意识,他们头脑里的素材库存极其有限,所以往往不知道作文写什么,以为作文就是靠冥思苦想想出来或写出来的,跟自己的生活没什么联系,写作时常常“无可炊之米”。由此我决定帮助他们丰富写作的素材,为写作降低难度。
  (1)增加生活体验。儿童天性活泼,爱玩好动,喜爱游戏,我便找时机组织各种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尽情活动,快乐游戏。这样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一人一事,一玩一动都给我们快乐的体验,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2)提供文字或图画资料。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遇到“材”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这就是要写作时,所知道和掌握的材料却有限,以致无从下笔。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我有时会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字资料作为补充。如观看电影《隐形的翅膀》后写观后感,我先让学生讨论概括电影的主要内容,又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悟,提炼出“身残志坚、坚持不懈、理想”等主题,相对应提供相关的名人名言、例子等,给学生一个写作的参考。
  (3)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在教学作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生活,捕捉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动情点”。有一年,学校举行大型感恩励志演讲,主讲老师一句句抑扬顿挫的话语,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感人故事,勾起了在场所有师生和家长的感动,会场上那与父母、老师的感恩拥抱,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在当天的语文课上,我便让学生回顾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思想感悟,动笔写下来。
  在此过程中,我由开始的“扶着学”到逐渐放手,让学生们多纬度地参与写作活动,一方面丰富他们的体验,从提供素材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行积累素材,一方面教给写作方法,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总而言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实实在在地用真心去期待,呵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并通过巧妙的引导加以点拨,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才能兴起他们写作之兴趣,才能使他们笔随心动,爱写、乐写,写出自我的精彩。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若没有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
利用污水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效率及寿命的项目,运用了纳米材料和荷叶原理,设计了一种防污防水的新型涂层,构筑的清洁系统,能有效地防止了灰尘颗粒,以及污染物质引起的热斑效应给太阳能电池板带来的伤害。同时,本系统首次实现了污水资源利用清洗太阳能电池板,降低了清洗难度和成本。  一、系统构成  由可生成纳米级薄膜的喷雾,需要保护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冲洗装置三大部分构成。  二、系统个体作用  1. 纳米级喷雾
本文在分析农村人畜饮水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制度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在中学外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直是我们中学教师一块“难啃的山芋”,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只注重对学生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要素进行技术训练,而没有关注到非智力心理因素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人的心理素质可划分为智力因素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素质两大类。其中非智力因素虽然本身不是智力,却决定着人的智力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它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五种基
时下我们的教育存在一个怪圈:教育理论层出不穷,但教育成果大多只在城市开花结果,农村教育尤其是偏远的乡村少有成果。  一、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农村小学的设施设备简陋,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学校添加设施设备,优化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小学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对一些规模小、分布散的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做到节省资
期刊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一、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进行情感教育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对话的过程,精神的陶冶更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之上。任何一种文本知识都内在地蕴含着一定意义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金黄的麦杆、五彩缤纷的种子、不着名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根,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环境”正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中班《好玩的叶子》这一自然主题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  一、解放课堂,丰富经验  1. 让孩子的眼睛动起来。金秋十月,许多树叶都变黄了,在风中,这些顽皮的树叶娃娃飞下来,把大地妆点得更加美丽
物理学是一门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人们以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概念、公式,从而忽视了物理学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客观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自然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就是物理学中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学会应用唯物辩证的思想和方法来学习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