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诺亚方舟”,我搬到了新家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伊巴诺蒂,是一只雄性罗氏长颈鹿,人类也称呼我们为巴林戈长颈鹿,或乌干达长颈鹿。我有着高大的身型,每天要花16至20个小时觅食。然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长颈鹿的栖息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小,食物来源急剧减少。在过去的30多年里,罗氏长颈鹿数量下降了80%左右,整个非洲只剩下大约3000只了。
  我有8个小伙伴,以前我们一起生活在肯尼亚巴林戈湖的一个小岛上,岛上有我们爱吃的金合欢树叶、种荚,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当然,我们也有烦恼,我们生活的岛周围开始涨水了。最开始时,我们生活的岛是一个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但近些年持续大雨,水位不断上涨,我们生活的岛变成了四面环水的孤岛,岛的面积也越来越小,食物也越来越不好找了,金合欢树叶、种荚,你们在哪里呀?
  前段时间,听岛上的小鸟说,在不远处有很多我们爱吃的食物,可是从岛到那里需要蹚过1600米的水路,水里面还有鳄鱼,我们没办法离开这里。幸运的是,我和伙伴们在岸边发现了一栋小房子,房子里面有好多我们爱吃的食物,而且这些食物就像吃不完似的,每天都有,我和伙伴们天天都来这栋小房子吃食物,大家的温饱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开心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岛周边的水越来越多,岛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难找到除了小房子以外地方的食物。更让我担心的是,我们的伙伴阿西瓦和帕萨卡还走丢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2021年1月,我和往常一样到小房子里吃东西,忽然,小房子旁边出现了几个人类,我后面的帘子被人类放了下来,小房子也被一条船拖拽着开始前行。我很慌张,我不知道这栋小房子会漂向哪里。
  不一会儿,小房子靠岸了,我迈着大长腿上了岸,这片陆地有很多我们爱吃的食物,阿西瓦和帕萨卡也在这里,我撒欢似的奔向他们。没过多久,我的其他伙伴们也到了这里,我们又可以开心地一起生活了。
  后来,听伙伴们说,他们也是坐着小房子过来的。阿西瓦和帕萨卡来得最早,他们是在2020年12月过来的,我是第三个来的,恩加里科尼来得最晚,她和她快5个月大的孩子诺艾尔是2021年4月12日才到了这里。原来,我们生活的小岛水位越来越高,植物越来越少,已经不适合我们生存了。人类为了保护我们,在与我们生活的小岛隔水相望的大陆上,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占地17.8万平方千米的长颈鹿自然保护区。
  为了让我们安全撤离原先的小岛,肯尼亚的工作人员在2020年1月就开始准备了。他们打造了一个长颈鹿的“诺亚方舟”,并把它做成了小房子的模样。方舟停靠在小岛岸边,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木筏上面放置美食,并且让我们自由随意地上下木筏,等我们熟悉得差不多了,工作人员才开始着手让我们登上方舟,驶往新家园。
  到达新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这里有充足的食物,也不用担心会被水淹没。听说,长颈鹿保护组织正在考虑一個更长远的计划,他们打算引进肯尼亚其他地区的罗氏长颈鹿,从而在保护区里建立一个更大的罗氏长颈鹿种群,这个保护区预计可以容纳50只长颈鹿。假如这个全新的长颈鹿自然保护区能够成功地建立起来,我们会有更多长颈鹿伙伴来此生活,我们的数量可能就会更多,人类将来看到我们的概率也会更大了。
其他文献
沉浸式艺术兴起于数字艺术的加持。数字技术的出现,更容易地满足了人类对沉浸体验的亘古需求,而人类的感官也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和媒体形式下被激活、驯化。沉浸感的形成需要给观众以引导线索,使其形成对现实再解读后的幻想。沉浸感设计不仅要利用沉浸式体验中的多感官和多媒体设计来最大化地拉近与观察者的心理距离,还要消除或模糊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感知边界,让观众对自己的意识空间和现有空间进行融合进而成功体验沉浸感。
黄昏,天际的最后一缕霞光透过头顶上的夜合欢,满树粉红的繁花,连成了片,望不到头,真可谓云蒸霞蔚。忽地,树蝉惊起,霎时仿佛有一阵嘹亮的声浪框住了天地。就在这时,一片羽状的叶子不偏不倚地飘到我面前。我不禁低头审视,知道那不过是草木的循序生长与凋零罢了,不必惊慌,也无从逃避。  然而,若不是这片偶然飘落下来的羽叶,我恐怕很难再忆起一段乡间小事。那年,我为了完成一篇关于陶瓷雕塑的论文,曾在一个海边小镇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