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使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三维目标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提出来的。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一堂课教学的终级方向。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准确、全面地定位好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好教学进程,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体现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任务。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动起来。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总之,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毕竟“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被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增强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如学习日期表达必须先学会月份和序数词的表达,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围绕“Birthday”话题的一系列活动,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过程和方法都是紧紧围绕认知月份、序数词和谈论日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所进行的,做到了在过程进行中和方法展示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因此,那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
突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如以“Birthday”为话题谈论日期,谈论自己的生日,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去学习;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实际也调查过,的确如此),关于把第一块蛋糕分给谁,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由此教师可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这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上述案例正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生日→日期→生日(调查),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索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强化了对日期表达的知识掌握,正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因此,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需要英语教师认真领悟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总之,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的三个侧面。因此,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一堂课教学的终级方向。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准确、全面地定位好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好教学进程,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体现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任务。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动起来。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总之,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毕竟“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被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增强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如学习日期表达必须先学会月份和序数词的表达,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围绕“Birthday”话题的一系列活动,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过程和方法都是紧紧围绕认知月份、序数词和谈论日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所进行的,做到了在过程进行中和方法展示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因此,那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
突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如以“Birthday”为话题谈论日期,谈论自己的生日,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去学习;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实际也调查过,的确如此),关于把第一块蛋糕分给谁,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由此教师可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这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上述案例正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生日→日期→生日(调查),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索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强化了对日期表达的知识掌握,正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因此,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需要英语教师认真领悟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总之,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的三个侧面。因此,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