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S/MS法测定中原汉族房颤患者利伐沙班血浆药物浓度

来源 :药物分析杂志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中原汉族房颤患者血浆中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方法:选用UItimate XB-C8(3.0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436.0(母离子)→m/z 145.1/230.9(利伐沙班),m/z 472.2(母离子)→m/z 289.0/324.1(内标达比加群),考察其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并使用该方法对20例房颤患者稳态谷浓度和峰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血浆中利伐沙班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2.48X+0.04,R2=0.993 7(W=1/X2),在质量浓度1~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回收率范围在101.0%~119.2%之间,利伐沙班低、中、高浓度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准确度在86.8%~116.7%之间,批内批间精密度均低于7.9%;利伐沙班及其内标达比加群的绝对提取回收率分别在85.3%~108.0%,83.2%~88.6%之间,且RSD在3.0%~6.7%之间;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的基质效应可忽略不计;利伐沙班血浆样品冻融循环3次,-20℃存放的稳定性考察结果均符合原则要求,测得20例中原汉族房颤患者利伐沙班稳态谷质量浓度为(83.86±84.56)ng·mL-1,测得稳态峰质量浓度为(326.69±156.13)ng·mL-1。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中原汉族房颤患者血浆利伐沙班药物浓度的测定。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影响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深部自发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84例幕上深部自发性脑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把全部患者划分成预后良好组(n=68,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n=16,mRS评分>2分)。收集所有患者的性
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了单调、乏味的印象。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做出改变,以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生动、恰当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脚手架""孵化器"。论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运用情境教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毫米波对膝关节痛临床改善及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9月在北京市健宫医院治疗的89例膝关节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穴位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毫米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介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pain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质量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完成决定性转折的一部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感性活动”原则为核心的对象性理论可溯源至黑格尔的“活动”原则和费尔巴哈的“感性”原则。马克思对象性理论阐释了“感性活动”创设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对象性关系的丧失,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对象性关系的复归,实现了对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这彰显了其浓厚而深
深部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劣化、扩容和流变效应显著。基于增量塑性流动理论和流变理论,将改进伯格斯体、改进黏塑性体和应变软化塑性体串联建立了BVS模型,可描述围岩应变软化、塑性扩容、蠕变三阶段、稳定与非稳定蠕变、流变损伤和流变扩容6个力学特性。推导了该模型的三维增量本构方程,并开发出可供FLAC3D调用的数值形式。结合三维增量本构方程导出的参数辨识公式和中煤能源新集口孜东煤矿岩样试验数据,辨识了BVS模型
《林泉》是叶小纲于2001年创作的现代古筝独奏曲,延续我国古筝作曲领域的优良传统,以《林泉高致》为题材,以古筝细腻的音色与优美动人的音响效果刻画出水的灵动与意蕴。文章从文化内涵、主题与织体、乐曲结构、调式定弦、和声色彩性、旋律写作六大方面分析其音乐表现力,结合自身对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深刻理解与分析进行诠释这首作品。
在《1844年手稿》创立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Ⅱ中,马克思从生产、生产者的物相化力量、事物性的创制出发的劳动产品分析,明显不同于《穆勒笔记》中的主体际关系的交往异化构式,也异质于从主体需要出发的劳动异化构式Ⅰ。然而,青年马克思此时的构式逻辑仍然是隐性唯心史观的人本主义价值悬设,在他眼里,劳动应该是属于工人自己的生命实现出来的主体活动,但它却异化为属于他人发财致富的他性活动,所以,扬弃异化,废除劳动颠倒
吕佩尔茨于2016年被正式介绍到中国来,探讨绘画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批评家们普遍赞同吕佩尔茨尔茨的主张:绘画应该回归绘画本身而不是工具。但是即便是以学术性和追求实在为目标并力图推动中国艺术走向理性与自主的中国知名批评家在这次轰轰烈烈的讨论中也没有得出什么建设性意见。除了文章所收录的外国批评家理查德·希夫(Dr.RichardShiff)和碧雅塔·莱芬舍特(Dr.BeateReifenscheid)
在《青年黑格尔》一书的“导论”部分,卢卡奇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考哲学问题进路的开端。而其后的研究者对马克思这部“奇书”中的经济哲学语境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由此引发了学界对该文献的主题及其思想发育程度的激烈争论。检视马克思文献,可以发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的起源文献,其主题是质疑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其中既有相对成熟的思想也有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