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略论大学班级柔性管理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h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直接影响下诞生了柔性管理的理念,较之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理念在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方面更加有效,已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本文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大学班级管理中,启发管理者提高班级管理艺术,追求更高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大学 班级管理 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214-02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直接影响下诞生了柔性管理的理念,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管理者的作用在于命令、监督和控制,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率但同时忽略了对人性的关怀。较之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理念在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方面更加有效,已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本文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大学班级管理中,启发管理者提高班级管理艺术,追求更高的管理效果。
  一、柔性管理的含义
  郑其续先生在其著作《柔性管理》中提出“一般来说,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识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非强制性,通过将组织意识内化为成员的自我意识,进而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工作方式,而不依靠法律规章制度等强制性手段。第二,“以人为本”,要想成员自觉接受组织意识,组织意识必须是有利于全体组织成员的,是在尊重所有成员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上提炼出来的。柔性管理是在提高组织成员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平等管理。著名的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总结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同样也是柔性管理的精髓。
  二、柔性管理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引入
  (一)柔性管理重视学生的多元要求与全面发展
  大学是一个知识多元化、信息密集化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中的组成群体之一——大学生,对于尊重、理解、平等、关爱等情感上的需求,较之其他社会群体更为强烈。大学生正处在敏感、活泼、冲动的年龄阶段。热情、积极、叛逆、桀骜不逊是他们的特征。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屑于死板的规定及简单的奖惩措施,对三令五申的强制性规章更加抵触。因此,在大学班级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承认差异,重视人的多元要求与全面发展。②一方面发扬大学生热情、上进的积极特征,引导他们参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另一方面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关心他们的需求,将其叛逆等消极特征融化于和谐、平等的集体氛围中,转变为学习中的大胆质疑与挑战精神。
  (二)柔性管理有利于提升班级干部的管理威信
  在很多大学,一线学生管理者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另一方面承担着学生管理工作,即使有一些专职的管理者也因为所带学生人数众多,将一部分管理工作下放给了班级干部。而班级干部拥有的权利相对较小,既不能把班级成员当成自己的下级进行领导,也无权对班级成员进行奖惩,在这种情况下,班级干部如何树立自己在班级成员中的威信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柔性管理要求班级干部在对班级事务、班级成员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为班级成员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广大成员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升班级干部的工作威信,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三)柔性管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柔性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目标明确、过程模糊的管理方式。③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人、因物、因境而不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运用精细的管理方式对之进行管理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柔性的模糊管理过程一方面努力创设宽松活跃的管理环境,扩大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使其在不受外界不良干扰或管理者无理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地按照自我本性、喜好、能力发展自己,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只要不违反相关的制度,就享有自主选择具体方法和途径的权利,大大改善了以往刚性管理体制下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柔性管理提倡“平等、尊重、信任、激励”的管理理念,通过关心体贴、心理沟通、说服教育等模糊控制的方式,通过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和感情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建立起和谐、温暖的师生关系。
  三、探索柔性管理方法,追求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
  柔性管理的特点是非强制性,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加潜在的影响,从而把教师的意志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权力影响力失效,师生之间感情的建立依靠关心、理解、尊重、信任,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沟通、激励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④
  (一)设立班级心理信息员,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关注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极易产生心理冲突,给他们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烦恼,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给学习与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惨剧,云南马加爵一案就是实例。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有很多种,大多数集中为:自身观念与周围环境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教师应该在班级设立一名心理信息员,关注并协助教师解决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毕竟同学之间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容易沟通。同时由于接触的机会比较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作为心理信息员,要求能够关心同学、喜欢并善于与人交流,人际关系和谐,自身开朗活泼,积极热情。心理信息员的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同学中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预防知识,二是发现同学中存在心理问题后及时向教师汇报并协助解决。许多大学已经在实践这一举措,效果相当不错。
  (二)创新师生沟通方式,拓宽师生沟通平台
  在班级管理中,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是召开班会,不过一方面由于学生宿舍相对分散,上课教室不固定等因素,班会召开的频率并不高,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班级干部传达下去的,师生之间的沟通机会较少。另一方面,班会这种沟通方式也有它的弊端:一是侧重于单向的沟通,教师的说教色彩很浓,自我意识很重,很多时候是从自己的主观想法出发对学生提出要求,并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实现了“上情下达”,但并不能“下情上达”,不能实现管理上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二是班会实质上是一种集体沟通方式,教师只限于关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略了个别学生的需要,不能实现管理上的“为了一切的学生”。因此,柔性管理要通过创新沟通方式,拓宽师生沟通平台来优化班级管理效果。
  1.倾听的艺术
  柔性管理是以平等、尊重、理解为前提进行沟通的,平等、尊重、理解又是以倾听对方的意见,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为基础的,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倾听就是沟通”“沟通就是管理”这一深层次的管理艺术。倾听是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的一种方式,又分为“听而不闻”“敷衍地听”“有选择地听”和“同理心倾听”。“听而不闻”和“敷衍地听”都是一种消极的倾听方式,“有选择地听”拿自己的喜好、尺度去衡量听到的内容,并做出相应判断,没有考虑到诉说者的感受与立场。“同理心倾听”认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与价值观,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仔细倾听每一句话,即使不认同也要包容,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指责或评判学生的想法,教师就应该达到这一沟通程度,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当学生明白自己谈话的对象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等着做出判断的权力执行者时,他们会毫不隐瞒地说出心事,分享情感。这样,二者之间就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了。
  2.网络沟通平台
  通过建立QQ群,建立校内网,拓宽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渠道,同时,班级里所有的同学又可以在此畅所欲言,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宿舍趣闻,加强了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诉说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之间就可以解答掉,疑难问题由班干部定期收集上来,教师及时给予诊断和解决。
  建立班级网站充分体现了把个性发挥空间留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的柔性管理思想。班级发展的目标、班级活动的方案、班级的荣誉、教育教学资源等都可以在网站上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班级的特色,积极融入班级。通过发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网站建设,让学生意识到班级进步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班级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指激发人的行动动机的心理过程,激,是诱发动机;励,是强化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充分体现了柔性管理的主动性,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中不断添加的“兴奋剂”。⑤激励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另一方面,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更加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团结、进步。在众多的激励方式中,目标激励普遍被使用,下面就目标激励法简单谈谈实施的原则。
  1.目标合理——“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
  心理学上把目标称为诱因,由诱因诱发动机,再由动机到达成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过程,目标作为诱因对学生的积极性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不管是集体目标还是个人目标都要制定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合理的目标能够诱发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如果目标制定得过高、过远,学生对于实现不了的事情,除了空想很难做出其他实质性的努力。
  2.奖励——公平、公正、透明、公开
  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实现的目标,教师要善于观察并适时的奖励,对于错误和缺点应及时批评和指正,并且应该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的原则。公平、公正就是要对不同学生的同等成绩采取同等的奖励,一碗水端平,不以个人喜恶、主观偏见来评判和处理人和事。透明、公开就是奖励原因、奖励措施要公布于众,让学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学生才会去比较奖励给自己的影响来确定是否做出相应的努力。
  四、结论
  传统的刚性班级管理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奏效,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班级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随着人性化管理大势所趋,大学班级管理更应与时俱进,打破“制度为本”的传统管理方式,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柔性管理。但是,提倡柔性管理并不是不讲原则、一团和气,应该刚柔并济、宽严有度、严慈相济、情理交融,只有做到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才能达到集体与个人的和谐。
  注释:
  ①郑其绪.柔性管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②钟晓龙.大学班级自我管理的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③顾薇.略论柔性管理——大学班级管理新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01(6):117-118.
  ④尹育专.论大学班级管理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10):85-88
  ⑤靳云全,陈璟.激励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2):178-179.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时代,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以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相关资讯权威性强等特点,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而且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运用现代传媒这把“双刃剑”,充分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牢牢把握现代传媒主动权,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教学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思想政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独白式教学占据统治地位,没有真正理解对话的内涵。本文指出思想政治课对话性教学主要应坚持师生价值平等原则、个体差异性原则、开放原则,构建对话性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策略需要营造出自由的交流情景、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舞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教学基本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对话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3
崔永红(1949.10-)男,汉族,甘肃古浪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青海省社会科学院;1991
期刊
《新西部》杂志(理论)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智力支持,是我国首批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国中文重要学
公共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其公共性才是本质属性,在效率与公平的权衡中,只有把公平置于首位才能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公共利益,以效率作为是否适合外包的衡量标准偏离了公共服
新时代的医疗发展过程中,药物方面的管控,必须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应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完成,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医疗中药学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促使各项问题的解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中学英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从课堂教学、阅读材料精选及阅读能力训练三个不同方面出发,论述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和
摘要在刑法理论和实务操作中,经常可以遇到认定共同犯罪的问题。当实施共同犯罪行为的主体中一人或多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时,是否还成立共同犯罪,对参与犯罪人的刑罚应当如何界定,都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中日两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的不同规定入手,分析了两国对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并根据其优劣进行了选择。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共同犯罪 日本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