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结果,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理念已开始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它正作为全新的意识规范过程改变着中国特定群体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本文就是通过梳理消费主义社会中所呈现的消费的后现代特征,积极思索这些消费倾向带来的社会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的后现代特征;可持续消费
经济-科技全球化浪潮已将我们卷入消费社会的浪潮中。中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一种近乎戏剧化的速度进入了另一个经济阶段:消费者中心阶段。文化不仅鼓励而且参与刺激、煽动、诱惑人们消费。其中,大众媒介尤其是广告被广泛地应用,为产品的营销鸣锣开道;政府把拉动消费作为工作的重点,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消费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把每个人裹挟其中。作为消费者他们处处受到欢迎、尊重和礼遇。广告,媒介,时尚杂志无孔不入地赤裸裸地宣传消费文化,崇尚和追逐当下直接的感性诉求与欲望满足的感官娱乐主义语境下,消费者沉湎于当下即时的浮华的占用和享乐。他们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消费商品中,唯一得到的是尽情消费的刺激感和欣快感,在漫无边际的景象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呈现出全球化的消费文化主导下的后现代特征。
一、现代消费者消费特征及趋势
(一)炫耀、享乐与超前性
在消费社会,消费不仅是满足特定需要的商品使用价值,还赋予了新的影像与意义,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重视其使用价值,更注重商品对于其身份、地位和声望的象征意义。正如人类学家弗里德曼所说的,"在世界系统范围内的消费总是对认同的消费"。[1]消费和认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就是我所消费的东西,"我买什么"则"我是什么";另一方面,面对景象世界,"我"消费什么,是由"我"对"我是谁"的认同所决定的。所以现代消费者会寻求某些高档品牌的产品和休闲空间作为自己社会身份及审美趣味的明确标志,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金钱和社会地位,具有炫耀性的特征。凡勃伦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 消费"的论述, 人们为了进行社会地位的竞赛,使消费品的效用在使用价值之外,"有了作为相对支付能力的证明和派生效用。消费品的这种间接的或者派生的用途,使消费行为有了荣誉性,从而使最能适应这个消费的竞赛目的的物品也用了荣誉性。"[2]
用弗洛姆的话说,"现代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消费机器,变成彻底的消费者,因而人变成机器的一个附件,而不再是人"。[3]随着消费主义全球化的蔓延,消费享乐主义的"魔爪"逐渐伸到了中国,成为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主流。消费享乐主义作为主流的情感和需要的满足形式,掩盖了在背后操纵消费者欲望和热情的资本和权力的作用,仿佛消费是消费者的自由和幸福,它麻痹了人们的消费理性,崇尚消费至上,使人们沉浸在物质享受中。
超前消费,即超出自己目前的消费能力,而预支以后的消费能力作为偿还的消费方式。超前消费是享乐消费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产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透支消费和分期付款消费。目前在中国,这两种主要的超前消费方式已经逐步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特别是分期付款消费已经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青睐,比如典型的购房和购车消费,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喜欢提前享受,而这种超前消费恰恰给年轻人提供了最好的享受平台。"超前消费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
(二)时尚、模拟与符号性
时尚(fashion),是商品形式的最终阶段,它引领着人们不断追求消费的无止境。时尚是动态的、短暂的、易逝的和不断扩散的,不断更新的时尚潮流使人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消费动力。波德里亚把时尚世界当作符码统治的一种范式来加以考察。在时尚的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能指的简单游戏"以及作为结果的"每种指涉系统的丧失"。[4]时尚具有两种符号意义,一种是"示同",就是借消费来表现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相同和一致;另一种是"示差",即借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不同和差别。人们购买商品,多受从众心理的驱使而产生消费行为,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同一件崖)商品,所以就更加流行。为了不被时尚落下,她们追赶着潮流。
波德里亚提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的时代",模拟的广泛存在是导致现实与想象、真与假之间界限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商品的丰富性,是模拟的必然结果,信用卡模拟金钱成为了人们消费的手段,品牌的模拟使人们难以区分真品和赝品的区别真和现实已经不复存在,他们都消失在雪崩似飞来的各种模拟之中。模拟的超现实魅力特征在现代消费群体中亦可见一斑。
在后现代世界中,客体和商品都是符号,在使用和消费它们的时候,我们使用或消费的也是符号。波德里亚认为符码是一种"意义的符号",人们通过物品的差异性符号来表达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物品的差异性符号、物品的地位象征性符号、物品的消费环境空间符号以及物品的消费仪式符号,这些都体现了消费的符号性特征。我们不但消费物品本身,而且消费物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包括情调、趣味、品位、美感、风格、身份、地位、氛围、气派和心情。
(三)情绪化、碎片化与非情感性
后现代社会中,与新消费手段相关的消费生活具有情绪化、碎片化和不连续性特点。在充满景象的世界中,人们购买的感性冲动造成了许多消费的情绪化。我们今天可以买一件衣服,明天看到好看的鞋还可以买,后天再看到迷人的泳装仍然可以购为己有。这种购物并非出于需要,而是一种购买情绪化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绪化、碎片化和非连续性的生活中,仅有的连续性就是花钱是不断的。
詹明信认为后现代社会消费的另一个特征是情感的消退,即消费表现出非情感性特征。在快餐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消费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比如我们与服务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已经被物所取代,演变成一种机械的和非情感性的交换。人们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沙漠"中,唯一得到的是尽情消费的刺激感和欣快感,在漫无边际的景象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二、思索与对策
当下消费主义成为一种大众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它才对环境、能源与生态问题造成了现实压力,它的不可持续性充分暴露出来。消费主义的核心--享乐主义,导致了人们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攀比、炫耀、竞争与模仿,从而导致了抽象的需要能力(want to want)与消费欲望的形成和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大量消费"的需要,"大量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使环境、能源和生态承受了巨大压力。消费主义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并积极探索可行的方案。本文也旨在对此问题进行思索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 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
可持续消费观念,即适度、和谐、公平消费观念。当代消费者应该认识到一切消费活动皆取之于地球上的资源,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由于人们无节制地开发和消费,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伤痕累累,如果人类不及时反省,用行动拯救她,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当代消费者应该树立适度、节俭的消费观念我们可以享受生活,但一定要适度,只有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才能维护人类社会的健康运转,必须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念,不能一味地追求享受、时尚、超前、攀比……
(二)培养科学理财观
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是一个理智的敢花钱和会花钱的统一。我们不缺乏敢花钱的冲动消费,却缺乏花钱的理性和算计,因而常易发生冲动消费、盲目攀比炫耀、浪费资源、一味追求、无计划性等现象。对青少年理财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
(三)引导发展消费理念
当前的新型消费理念是确保生存消费,注重发展消费,适度享受消费。首先要保证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消费,不能为了其它消费而抑制最基本的需要,身心的健康是最重要的。适度享受消费后,应该把更多的消费能力花在发展自我的能力上。
【参考文献】
[1].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3.
[2].[美]凡勃伦著,蔡百受译. 有闲阶级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3.
[3].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9.
[4].[美] 乔治·瑞泽尔著,谢立中译. 后现代社会理论[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3.
作者简介:郑海霞,(1978-),女,河南周口人,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文化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的后现代特征;可持续消费
经济-科技全球化浪潮已将我们卷入消费社会的浪潮中。中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一种近乎戏剧化的速度进入了另一个经济阶段:消费者中心阶段。文化不仅鼓励而且参与刺激、煽动、诱惑人们消费。其中,大众媒介尤其是广告被广泛地应用,为产品的营销鸣锣开道;政府把拉动消费作为工作的重点,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消费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把每个人裹挟其中。作为消费者他们处处受到欢迎、尊重和礼遇。广告,媒介,时尚杂志无孔不入地赤裸裸地宣传消费文化,崇尚和追逐当下直接的感性诉求与欲望满足的感官娱乐主义语境下,消费者沉湎于当下即时的浮华的占用和享乐。他们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消费商品中,唯一得到的是尽情消费的刺激感和欣快感,在漫无边际的景象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呈现出全球化的消费文化主导下的后现代特征。
一、现代消费者消费特征及趋势
(一)炫耀、享乐与超前性
在消费社会,消费不仅是满足特定需要的商品使用价值,还赋予了新的影像与意义,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重视其使用价值,更注重商品对于其身份、地位和声望的象征意义。正如人类学家弗里德曼所说的,"在世界系统范围内的消费总是对认同的消费"。[1]消费和认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就是我所消费的东西,"我买什么"则"我是什么";另一方面,面对景象世界,"我"消费什么,是由"我"对"我是谁"的认同所决定的。所以现代消费者会寻求某些高档品牌的产品和休闲空间作为自己社会身份及审美趣味的明确标志,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金钱和社会地位,具有炫耀性的特征。凡勃伦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 消费"的论述, 人们为了进行社会地位的竞赛,使消费品的效用在使用价值之外,"有了作为相对支付能力的证明和派生效用。消费品的这种间接的或者派生的用途,使消费行为有了荣誉性,从而使最能适应这个消费的竞赛目的的物品也用了荣誉性。"[2]
用弗洛姆的话说,"现代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消费机器,变成彻底的消费者,因而人变成机器的一个附件,而不再是人"。[3]随着消费主义全球化的蔓延,消费享乐主义的"魔爪"逐渐伸到了中国,成为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主流。消费享乐主义作为主流的情感和需要的满足形式,掩盖了在背后操纵消费者欲望和热情的资本和权力的作用,仿佛消费是消费者的自由和幸福,它麻痹了人们的消费理性,崇尚消费至上,使人们沉浸在物质享受中。
超前消费,即超出自己目前的消费能力,而预支以后的消费能力作为偿还的消费方式。超前消费是享乐消费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产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透支消费和分期付款消费。目前在中国,这两种主要的超前消费方式已经逐步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特别是分期付款消费已经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青睐,比如典型的购房和购车消费,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喜欢提前享受,而这种超前消费恰恰给年轻人提供了最好的享受平台。"超前消费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
(二)时尚、模拟与符号性
时尚(fashion),是商品形式的最终阶段,它引领着人们不断追求消费的无止境。时尚是动态的、短暂的、易逝的和不断扩散的,不断更新的时尚潮流使人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消费动力。波德里亚把时尚世界当作符码统治的一种范式来加以考察。在时尚的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能指的简单游戏"以及作为结果的"每种指涉系统的丧失"。[4]时尚具有两种符号意义,一种是"示同",就是借消费来表现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相同和一致;另一种是"示差",即借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不同和差别。人们购买商品,多受从众心理的驱使而产生消费行为,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同一件崖)商品,所以就更加流行。为了不被时尚落下,她们追赶着潮流。
波德里亚提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的时代",模拟的广泛存在是导致现实与想象、真与假之间界限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商品的丰富性,是模拟的必然结果,信用卡模拟金钱成为了人们消费的手段,品牌的模拟使人们难以区分真品和赝品的区别真和现实已经不复存在,他们都消失在雪崩似飞来的各种模拟之中。模拟的超现实魅力特征在现代消费群体中亦可见一斑。
在后现代世界中,客体和商品都是符号,在使用和消费它们的时候,我们使用或消费的也是符号。波德里亚认为符码是一种"意义的符号",人们通过物品的差异性符号来表达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物品的差异性符号、物品的地位象征性符号、物品的消费环境空间符号以及物品的消费仪式符号,这些都体现了消费的符号性特征。我们不但消费物品本身,而且消费物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包括情调、趣味、品位、美感、风格、身份、地位、氛围、气派和心情。
(三)情绪化、碎片化与非情感性
后现代社会中,与新消费手段相关的消费生活具有情绪化、碎片化和不连续性特点。在充满景象的世界中,人们购买的感性冲动造成了许多消费的情绪化。我们今天可以买一件衣服,明天看到好看的鞋还可以买,后天再看到迷人的泳装仍然可以购为己有。这种购物并非出于需要,而是一种购买情绪化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绪化、碎片化和非连续性的生活中,仅有的连续性就是花钱是不断的。
詹明信认为后现代社会消费的另一个特征是情感的消退,即消费表现出非情感性特征。在快餐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消费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比如我们与服务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已经被物所取代,演变成一种机械的和非情感性的交换。人们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沙漠"中,唯一得到的是尽情消费的刺激感和欣快感,在漫无边际的景象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二、思索与对策
当下消费主义成为一种大众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它才对环境、能源与生态问题造成了现实压力,它的不可持续性充分暴露出来。消费主义的核心--享乐主义,导致了人们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攀比、炫耀、竞争与模仿,从而导致了抽象的需要能力(want to want)与消费欲望的形成和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大量消费"的需要,"大量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使环境、能源和生态承受了巨大压力。消费主义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并积极探索可行的方案。本文也旨在对此问题进行思索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 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
可持续消费观念,即适度、和谐、公平消费观念。当代消费者应该认识到一切消费活动皆取之于地球上的资源,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由于人们无节制地开发和消费,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伤痕累累,如果人类不及时反省,用行动拯救她,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当代消费者应该树立适度、节俭的消费观念我们可以享受生活,但一定要适度,只有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才能维护人类社会的健康运转,必须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念,不能一味地追求享受、时尚、超前、攀比……
(二)培养科学理财观
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是一个理智的敢花钱和会花钱的统一。我们不缺乏敢花钱的冲动消费,却缺乏花钱的理性和算计,因而常易发生冲动消费、盲目攀比炫耀、浪费资源、一味追求、无计划性等现象。对青少年理财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
(三)引导发展消费理念
当前的新型消费理念是确保生存消费,注重发展消费,适度享受消费。首先要保证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消费,不能为了其它消费而抑制最基本的需要,身心的健康是最重要的。适度享受消费后,应该把更多的消费能力花在发展自我的能力上。
【参考文献】
[1].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3.
[2].[美]凡勃伦著,蔡百受译. 有闲阶级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3.
[3].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9.
[4].[美] 乔治·瑞泽尔著,谢立中译. 后现代社会理论[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3.
作者简介:郑海霞,(1978-),女,河南周口人,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