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逻辑指向

来源 :毛泽东思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邓小平没有明确提出过,但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以生产力标准为理论支点,坚持效率与公平的辩证观,由此而生发的一系列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论和政策,都显示着其经济发展理论逻辑地指向这一命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则历史地指向这一命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推进。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以及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关于研究、指导和实现中国科学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领导型革命党向领导型执政党的伟大转型.改变领导方式、加强执政能力,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必然要求;开展政权建设、理顺党政关系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