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多的另一个可可西里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段时期,他把自己当成了环保大救星,觉得除了自己人人都在破坏环境,搞得自己焦虑不堪。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当不了救星,也不是英雄,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江源人,于是他开始宽容、平和地面对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
  
  大漠、荒烟,孤寂、困潦……
  与偷猎者的殊死搏斗,绝境逢生后的泰然处之。
  也许这就是电影《可可西里》留给人们对那片苍茫之地的最初感知。然而,作为三江源头的守护者,哈希·扎西多杰所见到和亲历的,却不只是电影胶片中那一幕幕血脉贲张的镜头。在经历了无数次与盗猎分子的生死较量后,他化身为环保人士,不断为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奔走呼吁。
  继获得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2009年第四届欧莱雅“母亲河奖”之后,哈希·扎西多杰近日又被推荐成为“世博城市之星”,以表彰他在水源地保护方面的杰出贡献——在过去十几年里,他放弃了体面的公职,作为一名民间志愿者,专心守护三江源一带的生态环境。现在哈希·扎西多杰的身份是: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扎多。
  缓缓走来的扎多,淡定、从容,却又带着一丝困惑。
  
  从战士到卫士
  
  他就是电影《可可西里》人物的原型,唯一跟着索南达杰12次走进可可西里的人。在这片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的神秘之地,他是索南达杰招募到的第一个志愿兵。可可西里无人区,在行政区划上归属青海省治多县,面积约占治多县的65%。当时为了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时任治多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成立了西部工作委员会(简称西部工委),很难想象,西部工委成立之初的目的并不是保护藏羚羊,而是去寻找金矿。
  这个故事扎多已经对媒体重复了很多遍——
  1985年,青海省治多县索加乡,索南达杰和扎多共同的故乡,包畜到户的第一年,畜牧业罕见地大丰收,全乡上下高兴成一团。就在这时,一场大雪灾抹掉了乡里的全部牲畜。“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这场雪对索南达杰的打击太大了。”扎多说,“索南达杰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擅长思考,认为我们乡下人只盯住牛羊是翻不了身的,所以他就想到了矿产开发,盯上了可可西里。他说这里不是无人区,而是无法区,没有法律,没有人管,肯定是要死人的……”
  “索南达杰牺牲时的身份是:治多县委副书记,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可可西里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扎多强调,“索南达杰后来被宣传成‘环保卫士’。但最初,我们并不是为了环保进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希望能找到矿产,在财政上两年断奶,三年自足。”
  然而,索南达杰从一个热切地渴求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主义者,很快转变成一个为守护藏羚羊而殉道的理想主义者,从而将西部工委的使命,从矿业开发变为阻截盗猎——这个奇特的转变究竟来自哪里?
  “来自我们的文化根基。”扎多的回答多少让人有些错愕。
  藏族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种平等享有生命——即便一草一木!
  藏族人相信:没有哪一种动物是有害的。每当夏季来临,青藏高原上的许多寺院会闭关两个月,僧人们足不出户——这仅仅因为,这两个月中,万物复苏,地上虫子很多,僧人相信自己一出门,就会伤及生命。
  在藏族人的传说中,远古的祖先——格萨尔王,正是为了降服践踏生灵的三大狩猎部落,才召集部下平服天下。最后,当他登临雪山,远眺雪域大地时,看到迁往产仔地的藏羚羊,如云雾弥漫,向天际扩散;追逐嬉戏的野驴,卷起漫天风尘,甩蹄奔腾似雷鸣山呼;野牦牛越过山峰的黑影,好似夜幕降临……
  这种文明的样式,使青藏高原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舒缓而松弛的。可是,当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沙图什”可以带来巨额利润时,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暴利不断刺激着贪婪的不法商人、盗猎分子的欲望,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的藏羚羊遭到成批捕杀。
  索南达杰和扎多在可可西里发现了那些被剥了皮的、血淋淋的藏羚羊的身体。它们有些是活着就被生生地扯下了皮。那些刚刚出生的小藏羚羊,肌体几乎是透明的。血与零下40度的白雾相凝,变成一团奇怪的气息,久久缠绕。
  这一切让铁一般的索南达杰作出了选择。扎多记得:最初进入可可西里时,索南达杰身上带着一本书,是《工业矿产手册》;后来,他提包里的书变成了《濒危物种名录》。
  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遭偷猎分子枪击身亡,他保持跪射姿势的遗体很快被发现了,身边是整整两车约2000多张藏羚羊皮。因为护送一个受伤的盗猎者去医院而侥幸逃过一劫的扎多自此离开了西部工委。
  但保护可可西里的基因却从索南达杰传承到扎多身上。这个一直站在索南达杰身边的男人,开始另外一段保护可可西里的历程。“也许,可可西里就是我的命运,也注定了我要守护着这方土地。后来的一些年里,我反复梦到索南达杰,前不久又去了一次可可西里,又去了事发地,索书记的死带给我太大的震撼。”
  
  普氏原羚守护神
  
  索南达杰的死唤起了人们对藏羚羊的深切关注,自此以后,青藏公路上建起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也成为可可西里地区的旗舰和标志。
  自打1992年就开始跟着索南达杰的扎多一直被称为“藏羚羊的保护神”。“其实现在我希望自己是普氏原羚的保护神,我希望将来普氏原羚能和藏羚羊一样被关注、受保护。我知道媒体的传播力量特别大,传播出去以后能有这样的效应,大熊猫保护就是这样。在我们那个地区牧区根本不通公路的地方,用的床单、喝茶的茶杯上都有大熊猫的图案。现在我只要去内地某个地方,大家都会问:扎多大哥,藏羚羊现在怎么样?”
  扎多口中的普氏原羚,是一种比大熊猫还濒危的极少物种,只在青海湖一带生活。据专家估计全球可能仅有300余只。作为藏原羚的一类,普氏原羚生存现状堪忧。“青海湖的栖息地已经不成样子了。现在青海湖是青海最发达的地区。到青海湖玩,环湖自行车,这些东西越多,普氏原羚越倒霉。说是普氏原羚一直在保护,但是物种仍然在萎缩。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栖息地。”
  “青藏铁路旁边一直有围栏,不让动物过去的。还有公路的围栏和牧民的围栏。这样就隔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普氏原羚想到这边喝水的话,就要玩命了,需要通过围栏。它们跳过去时常常被钩住,血淋淋地死在上面,很惨。我们现在给牧民做工作,就把围栏上面的的刺去掉。但这也并不是一个很管用的方法。”
  扎多坦承,藏族本身传统特别注重生态,珍惜生命。但现在的文化却起了很大的变化。之前,高寒草原生态系统里面牧民的方式是部落游牧制,现在牧民却开始定居了,而且把草场承包给个人了。这样就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以前都是几户人家一起经营一群牛羊,几千年来,藏族人积累了很多轮牧的传统知识。比如冬季、夏季的游牧制度,由部落头人决定游牧的时间,人们一起将牛群、羊群赶到冬季牧场或夏季牧场。那时帐篷附近的草不让吃,只有在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才让牛羊吃这些草,大人会教小孩子将牲畜赶到别的草场去。
  这种游牧制度不用围栏,对野生动物不会造成影响。牲畜在这边草场时,野生动物可以在另一边的草场,互不干涉。但承包到户后,首先是游牧的余地少了。如果有人提议从夏季牧场搬到冬季牧场,有的人会不愿意,就算其他人都迁到了冬季牧场,但留下来这户的牲畜会把好草场照样吃掉,等于是给他占了便宜,所以大家索性都不迁。这就会产生“公共悲剧”。
  另外,草场都划分到户之后,也引发许多草场纠纷。以前是集体放牧,有统一的禁牧制度,而现在是漫天开花,到处都在吃,对植被、生态、野生动物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政府在牧区大力推广的牧民定居点也造成许多新问题。现在,定居点周边的草场退化最为严重,尤其在定居点附近。同样的500只羊,若照以往的游牧方式,对草场的压力远远小于现在定居并漫天开花式的放牧方式。
  这样的方式,对扎多来说做环保的难度就更加大。一户一户地谈,今天答应,明天反悔,根本没办法持续。为此,扎多觉得组织化特别重要。他们在不同乡村成立了村级生态保护组织,并建立起以乡村环保组织为基础的藏羚羊保护基地,还有若干个生态保护协会。
  保护的方法也很有趣,叫作“信仰法”。“我们在哈秀社区,做千源水源计划,就是保护1000个水源头。方法是按照佛教的方式,让每个源头都飘起高僧加持过的经帆。依靠信仰,做村民教育,一家一户来保护,不用花钱了,他们自己也特别高兴,保护高僧加持过的水源头是莫大的荣誉,所以一代代都会来保护。这比平常老是说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有用多了。用信仰道德概念来说,这就是生态道德。”
  扎多还把环保的主力对象放在年轻人身上,大力推进青少年生态道德建设,努力培养他们对于社区、周围环境、民族文化的关心和责任感。以前藏族的赛马会上,大家都穿老虎、豹子的皮镶边的衣服。潇洒的康巴汉子在赛马节上穿着老虎头皮装饰的服装大出风头。如何让大家拥有绿色消费理念?扎多决定做生态文化节。在那个节上,他给大家放了一段视频资料,里面是一部外国纪录片,记录老虎如何被盗猎者残忍扑杀、如何被偷运出去、又如何被制成衣服的种种细节,让大家了解这些皮从哪里来。同时他又放了一个大家一起讨论我们能否摈弃这些镶边的习惯的视频,里面真实地记录了扎多和同伴们当时的激烈讨论和不同观点。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触目惊心。从此以后,当地人再也不穿戴濒危动物制品了。“生态文化节核心的东西就是让年轻人建立自我教育的方式。生态和文化要自建,最主要的是年轻人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保护,仍在路上
  
  扎多的青年人绿色希望计划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全球化风暴的日益来袭,淳朴的牧民孩子一点点被外来的花花世界所侵蚀,虚荣心正在成为他们自我教育的巨大障碍。
  牧区的这种互相攀比的风气导致许多家庭成为拥有卡车、摩托车的贫困户,不得不依靠扶贫资金。其实在当地很多地方不通公路,马仍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很多人为了追逐城市里的消费,看见什么好东西,就卖一只羊,结果羊都卖掉了。羊减少了,反过来对生态也产生影响,原来牛羊马与草原的各种植物之间形成了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了,比如很多羊吃而牛不吃的草成为优势种,这样植物不同种群的结构以及连带生态要发生变化。”
  让扎多纠结的类似问题还有很多。有段时期,他把自己当成了环保大救星,觉得除了自己人人都在破坏环境,搞得自己焦虑不堪。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当不了救星,也不是英雄,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江源人,于是他开始宽容、平和地面对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
其他文献
口罩,基本靠“抢”      套用一句俚俗的广告语,“今年送礼送什么?送礼就要送口罩”。是的,这个冬天里销量增幅最大的应该就是口罩了吧。   根据今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公布的全球城市空气质量榜,在91个国家 1081座城市中,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室外空气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排名最靠前的海口也不过是814名,而包括北京在内有18座直辖市或省会城市排在1000名之后。   据悉,此次世卫
宪法保护信仰自由嘛,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一种信仰,则无论如何是反人类、反人性的。    本届世界杯弄到最后到底看啥都搞糊涂了。  人说一爪、一马、一豪乳而已。  就说那头怪怪的头足类,鼓一蛙眼,细看真还双眼皮,七场球的预测居然场场中的,决赛那会,人人头上码着一堆吸盘,场内一举一动,无不满脑子凑合着一条八爪鱼的臧否,还真看个“球”呢!  那晚包个歌厅,一帮朋友要来啤酒使劲地疯,满屋的脚丫味和猥
一个德国人,不是专业历史学家,也不是汉学研究者,却要写书告诉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你信吗?  10年前,托马斯·布兰特(Thomas Brandt)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的印尼籍华裔太太卡特里娜就不信:一个西方人怎么可能比中国人更懂得中国的历史,更何况布兰特不会说中文、之前从没去过中国,怎么驾驭得了如此宏大的课题。  布兰特无畏,他不要用文字来征服读者,而是以图案吸引眼球。他的
旅欧画家姚逸之最近回到故乡上海,趁美术界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重审一次70年代以来主流美术的面貌,在参观了好几个画展后若有所思地对我说:所谓经典作品不是由画家吹成的,而是要靠时间来证明。红色题材的作品今天来看仍然涌动着激动人心的力量,除题材本身的崇高与厚重外,还要靠画家的时代意识与扎实的基本功。中国的绘画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西方美术的主动吸纳,已经唤醒了现代意识,但要真正通向世界艺术的堂奥,寻找
洋人最时髦的说法是,为了放慢全球变暖,宠物还是改狗为兔的好,改鸡也行。    哥本哈根的环保大会没有开成一次团结的大会和胜利的大会,有点不欢而散的意思。虽说国际大腕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最后也没形成一份有约束力的文件,与会各方还相互埋怨、指责。英国的环境部长更跳出来使坏,非说是由于中国的破坏(英文“sabotage”),会议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英国人也是高抬中国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列强林立,发展中
“他突破了专业化日趋严重的学术界:科学—人文,行政—教研,专家—通才,乃至古今中西之争的藩篱。他是一位有人文气质和博雅见识的教育领袖。他以横跨东西的视野向我们展现了客观认识和同情了解异质文化的学养和洞见。”著名学者杜维明如是盛赞的正是张信刚教授。  张信刚出生于一个西医世家,其父为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在父亲与劳榦、董作宾、李济等历史学家的雅集中耳濡目染,他萌生了对历史、地理的最初兴趣。1962年,
随着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凌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落,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画上句号。从此,美国迈入后航天飞机的时代。  30年的航天飞行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的方式,美国也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资金、大量的精力乃至宝贵的生命。美国共研制过5架航天飞机,每架造价高达20亿美元,30年共发射100多次,每次升空都要“烧”5亿美元,再加上庞大的维修和保养费用,这些支出给
1855年5月11日,香榭丽舍大街,人们蜂拥而至,在塞纳河和香榭丽舍大街之间的世博会工业宫与艺术宫,争睹世界博览会的风采。  国王拿破仑三世和王后在骑兵的护卫下,骄傲地为世博会揭幕,这里有数不清的农作物种子、大块的肥皂、齿轮和曲轴以及巨大的机器引擎,预示着古典时代即将寿终正寝。  巴黎市民为这些新发明所震惊的同时,似乎更愿意在艺术馆里流连忘返。巴黎,作为迷人的浪漫艺术之都,世博会怎么能少了艺术家的
郭美美事件,余波在漾。为了提升自身透明度,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7月31日上线捐款信息平台,以履行一个月前对公众的承诺。  但是公众的诸多非议并未因此消解,各种各样的指责扑面而来,诸如嫌贫爱富,数字粗略,数字缩水等等。  对于红十字会来说,郭美美事件是一次危机,抑或是一次改革的契机?红十字会如何重塑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身为中国公益慈善业界“大象”的红十字会,该怎么转身?  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  
安静,平静,净化,宁静,纯洁,简朴,纯真,欢乐……这是梭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但遗憾的是,这也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唯一负担不起的生活成本。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公布的全球1081个城市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显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含量最少的前50个城市几乎被加拿大和美国包揽。含量最多的城市分别在伊朗、蒙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中国,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少的城市为海口(814位)、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