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凭什么超越巴西?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巴西超过英国,历史性地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的“旧闻”吗?那是2011年的事了,之后巴西经济就衰落了:2012年增速为1.9%,2015年为-3.8%,2016年为-3.6%。如今巴西GDP落后于印度、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九。
  再看印度,2011年时经济总量仅相当于巴西3/4,列世界第十,但在2015年就猛超巴西,进入世界七强;2016年虽遭遇卢比汇率跳水,仍维持在2万多亿美元,比巴西多出近两成。照这个势头,巴西只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除了在经济上超越巴西,印度的政治稳定性也好过巴西。莫迪担任印度总理已满3年,6月26日他将在华盛顿与特朗普谈判。预计他2019年任满后,很可能连任一届;他的前任曼莫汉·辛格,就是干了两届10年后,全身而退的。
  反观巴西,最近三任总统均“灰头土脸”。羅塞夫第二个总统任期还未过半,就被以财政违法之名弹劾;继任的特梅尔,因涉嫌行贿前议长的“录音门”,眼看也要被检察官正式指控。罗塞夫的恩师卢拉,则因涉嫌贪腐和洗钱等罪名,不久前首次接受联邦法官的质询。
  当然,印度还谈不上全面超越巴西。印度人口是巴西6.4倍,但巴西面积是印度2.9倍,人均GDP是印度5.5倍。巴西接连举办了足球世界杯和里约奥运会,而印度却逐渐沦为一个体育弱国。
作为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正在努力多方面投入资金,以吸引更多旅行者。

  同为前殖民地国家和当代发展中大国,印度和巴西的可比较之处还有很多。像政体演化、经济改革、人口红利、英语能力、地理状况等,有助于解释印度何以超越巴西。而像宗教、人种和交往对象的差异,与一国国运的关联性弱,但可加深对这两国的了解。
  大国异同
  巴西和印度都是金砖国家和G20成员,都热衷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有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且深入大洋,都在1960年代初开始拥有航母,都在2015年全球清廉指数榜上排名第76位;两国艺人都以“善舞”著称(桑巴与宝莱坞),只不过巴西人热情奔放,而印度人相对压抑。
  两国的差异也很明显。从大历史来看,巴西属于新大陆,白种人占53.7%,黑白混血种人占38.5%,黑种人占6.2%,土著印第安人所剩无几;印度属于旧大陆,人种更复杂,但由于种姓制度,不同种族间通婚受限,西方白人(如意大利裔的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占比也极小。
  巴西当了葡萄牙近300年殖民地,全国通用葡萄牙语。印度虽然不断受到外族入侵,并被英国殖民190年,但各民族仍保留自己的母语(有文字的就达55种),在联邦层面则使用英语和印地语。印度有十大民族,人口都在3000万以上;说印地语或乌尔都语的印度斯坦族,只占印度人口的46.3%。
  从宗教来看,巴西是世界上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83%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新教和犹太教,也能与天主教徒和谐相处。而印度80%以上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约占印度人口15%的穆斯林(也就是近2亿人,代表如《我的个神啊》主演阿米尔·汗)关系较为紧张;锡克教徒在印度西北部很多,充当着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缓冲角色;信仰佛教、耆那教或天主教者,在印度占比很小。
  从地理来看,巴西北部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该平原面积超过整个南亚次大陆,可惜全年高温多雨,人烟稀少。此地的热带雨林号称“地球之肺”,但土壤肥力被微生物侵蚀,即便改造为耕地,也是本大利小。巴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南方巴西高原以东一个个相对孤立的沿海地区。
  而印度的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北印度人口集中的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密集的河网调和着热带季风气候。南印度人口则从东西两条狭窄的海岸平原,延伸到遍布低矮山地和丘陵的德干高原。总体来说,印度的可耕地面积大于巴西,已耕地面积更是巴西的2.7倍。
  从体育上看,巴西有“足球王国”美誉,曾5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巴西的男排女排也比较厉害。而印度男足只在1951年和1962年赢得了亚运会金牌。印度曾踢进第四届世界杯的决赛圈,但因国际足联禁止其球员赤脚参赛,印度在1950年放弃了赴巴西角逐。
  印度的国球以前是曲棍球,现在是板球。这两项运动都是英国殖民者传授的。1980年以前,曲棍球为印度带来了8枚奥运金牌,但之后印度似乎就与奥运金牌绝缘,只在2008年获得一枚气步枪金牌。板球不是奥运项目,大概因为投入成本高(1个板球场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比赛耗时长,规则复杂。
  从军事上看,印度军人数量是巴西约4倍,军费已涨至巴西2倍左右。印度既是核武国家,也是航天大国,而巴西只是世界最大支线客机制造国。
  政治稳定性
  2017年是巴西独立195周年,也是印度独立70周年。巴西自二战后就没有参加过战争,却在1960年代爆发了军事政变,实行军事管制长达21年。而印度独立后打了三场印巴战争和一次中印边界战争,居然没有出现过军政府。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巴西。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爆发后,葡萄牙王室在本土立足不稳,刻意经营巴西殖民地,更一度迁都里约热内卢。巴西独立后,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做了巴西帝国皇帝,后又传位给其子。1889年,由于不满王室废除奴隶制,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以总统制来加强巴西近代化,催生了“咖啡经济”模式。此后,政变的基因一直留在巴西的传统里。
  1930年代,巴西因世界经济危机而陷入政治混乱。资深政客瓦加斯在军队“尉官派”支持下发动政变,成为巴西任职最长的总统。他在二战后期与美国合作,获得美国对拉美军事投资的3/4,从而让巴西的工业一举超越了阿根廷。1944年,巴西远征军在美军指挥下,参加了意大利战场的战斗。这种战时同盟关系,奠定了巴西军队的亲美倾向。   其三是语言红利。在2016年全球成人英语熟练度调查中,亚洲国家前四位为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印度人的英语属于“中等熟练水平”,指标得分超过本地区的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更超过在欧洲较为落后的意大利、法国和俄罗斯,遑论巴西。而10年前,印度在这一指标上曾落后于中国。
  预计到2020年,印度GDP将达到3.4万亿美元,届时“金砖”另4国GDP分别为:中国17.1万亿美元,巴西2.1万亿美元,俄罗斯1.8万亿美元,南非4000亿美元。印度经济体量届时虽仅及中国1/5,却是巴西的1.6倍。
  地缘重要性
  印度不仅在经济总量、增速等方面超越了巴西,还在地缘影响力上盖过了巴西。对于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还因与邻国的核武对峙、反恐争吵而抵消了很大部分辐射力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印度的“地利”在于,它处在北半球,而且位于经济份额最大的亚洲,环绕它的印度洋提供了最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印度的“人和”在于,它是英联邦国家、东亚峰会成员国,并且在6月上旬阿斯塔纳峰会上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巴西在南美,印度在南亚,都是首屈一指的国家,但南亚有17亿人口,南美只有4亿。如果范围扩至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则巴西稍得“地利”。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人口达6.3亿,巴西仍是其中“一哥”;其GDP相当于墨西哥的1.5倍,阿根廷的3倍。然而,拉美国家大多是前西班牙殖民地,主要使用西班牙语,令说葡萄牙语的巴西颇为孤独。
  巴西还是美洲峰会成员国,但南北美洲跨度太大,是两个洲的规模(印度还是亚欧会议成员国呢)。按照“世界岛”理论,南美洲处于世界的边缘地带。而巴西的经济重心在东南部,最接近的区外贸易对象其实是南非,不是美国。
  幸运的是,巴西与邻国的关系相对和睦。它在历史上并不盛气凌人,甚至因高混血率而自卑,老被白人占97%以上人口的阿根廷欺负,自嘲为“流浪狗”。
  巴西独立初期,领土最南端的乌拉圭分裂出去,令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终点”的控制权,只能靠种植园农业替阿根廷商人“打工”。后来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联手,打败“南美普鲁士”巴拉圭,又是阿根廷人得利最多,巴西西南内陆的经济几乎都被整合进阿根廷的流域经济。
  阿根廷当初靠地主寡头体制整合经济资源,催生庞大中产阶级,跻身世界最富国排行,但1940年代民粹主义庇隆政权建立后,阿根廷经济便停滞不前。后来,阿根廷又在对英国的马岛战争中自讨苦吃,国势日衰,更于新世纪初爆发了经济危机。
  这样,巴西经过大半个世纪的观望,才慢慢走出了“强邻”阿根廷的阴影,并大胆向内陆扩展经济腹地,将阿根廷与巴西间的缓冲国—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变成自己的经济附庸。卢拉当政时期,巴西才有了一点大国气象,但仍小心翼翼地谋求与阿根廷的平衡。
  相比巴西在南美“韬光养晦”,印度在南亚就算得上“咄咄逼人”了。印度在经济上拉开与巴基斯坦的总量差距(现已达9倍)后,惯于对伊斯兰堡威逼恫吓,试图巩固在克什米尔地区的竞争优势。对于八成居民信仰印度教的尼泊尔,以及七成居民信仰佛教的斯里兰卡和不丹,新德里也是软硬兼施,唯恐区外势力后来居上。
  由于有美日俄等大国支持,以及海外印度裔的认同,印度的大国外交明显比巴西要“有聲有色”。莫迪执政前两年4次访美,近期又访德、俄、美,小出风头。但印度的阿喀琉斯之踵,却在于其国内。莫迪及其出身的“国民志愿服务团”所代表的印度教至上主义,激化了当局与穆斯林和低种姓人口的矛盾,也孕育着排外主义。
  莫迪认为,印度社会今天的问题,乃是因为“千多年来穆斯林和英国统治下的奴役”。“国民志愿服务团”反对穆斯林宰杀印度教圣物—母牛,莫迪在竞选时就承诺,要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屠牛。他上台后,人民党控制的众多地方议会,纷纷制订了禁屠法律,结果在北方邦等地酿成血案。
  得意且莫骄,日本在1995年经济高点之后“失去了15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与巴西的GDP亦曾交替领先。印度今后应该会逐渐甩开巴西,但要进到世界前三却不那么容易;在地缘敏感的南亚,行差踏错一步就可能后悔莫及。决策颇有专断之风的莫迪,尤须朝乾夕惕。
其他文献
被看到的各种对美国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溢美之词打动,当我有医疗需求的时候,便起了赴美就医的念头。朋友推荐了几家在西海岸还不错的诊所,我选了一家有中文服务的。因之前的认知,我对诊所有着无条件的信任,打算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不操一点心,好好享受西岸的阳光。  开始是顺利的,但进行到中间的时候,诊所拿出来一份合同,说是所有需要做手术的人都要签。合同厚厚的一摞,随意地翻翻,看到的条款让我震惊,里面提到,就医者
马上就要登机了,张春玲还不见踪影,邹铭峻急了。  这时他才知道,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也因为说不清的原因,张春玲临时决定不去上海参加织布培训。她是经过村、乡、县以及公益机构共同选出来的三名独龙毯纺织高手之一。  好在另外两名纺织能手碧玉莲、金春花顺利前往,在上海度过了一段有争执、有沟通的培训时光。随后,碧玉莲、金春花返回家乡,作为种子,培训更多的织女,织制城市人可能会购买的纺织品。  这是2016年
平成时代的最后一场自民党总裁选举,在没有太多悬念的情况下结束了。  9月20日,安倍晋三以绝对优势打败竞争者、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再次连任自民党总裁。这个新的3年党首任期,刚好与本届众院剩余的任期吻合,意味着如果不提前大选或中途让贤,安倍再担任3年首相应该问题不大。加上这3年,安倍将超过原首相桂太郎(在职2886日),成为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  若是从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权成立算起
中小企业作为国之重器,目前形势严峻,需要紧急救援。这是上期《南风窗》杂志发出的一个信号,也是国家政策的当务之急。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仅就业人数比例来说,就占到80%~90%,可见其关乎国计民生之重要。  其实,目前中国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中小企业问题。解决中小企业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中医式的整体治疗。  就中小企业本身来说,当务之急已经不是简单的融资难的问题,而是税收太高。这已是多年来
在安全生产领域有一个惯常的说法: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事故发生的概率越大,安全监管的压力也越大。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作为深圳的西北門户,是一个智造重镇,辖区共有工业企业3000余家,安全监管的任务尤为艰巨。为了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争把安全生产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燕罗街道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生产宣教方法手段,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新媒体方法相结合,集中宣教与日常熏陶相结合,政府引导与企业发起、员工参与相结合
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诸多经济数据里,最大的亮点就是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乐观预测。高盛和巴克莱银行预测都显示,明年预期的GDP增长将显著高于预期,并受到宽松的经济环境和财政政策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在2018年达到4%。如果是真的,这将会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  预测不等于现实。对于饱受经济下行困扰的各国政府和民众来说,乐观的预测更可能意味着艰难的未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进入一个排斥全球化
“为什么要离开央视?”“为什么要跨界创业?”  这可能是李蕾第101次回答这些问题。  她坐在我对面,靠着椅背,搅着果汁,笑着说:“我基本知道你要问什么。”  一张素净的脸,看过去就接触到一双眼睛,亮、黑,很放松。  这是她离开电视台的第三年,也是她的自媒体创业公司开始赚钱的第二年。吓出来一腔孤勇  “有人需要我吗?”“有人会来报班吗?”2015年7月,上海,环球港,一间会馆里,李蕾在等待中有些忐
新概念教室  学校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十几年的学习就像一条长长的流水线,而智慧教育或者说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  不过,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智慧教育,教育依然有它最纯粹的意义。介入这个行业的资本,若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应该是一个真正懂教育的角色。位于广州的创显科教,从发现行业痛点,到创新销售模式,再到力促智慧教育生态链的构建和发展,都是不遗余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
最近,我到深圳采访。结束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显示地址的微信。很快,几个随打工潮涌来的老乡约见我,为显示我“乡情不褪色”,我赴约了。  他们20岁出头,平时在村里属于较木讷的那种,但此时,他们抽烟、喝酒、吹水—通常吹打斗的事。看起来,他们对深圳非常熟悉。看起来,他们正长成这个城市的主人—他们将偶尔的打斗成功,视为在城市成功立足的标志,想象着自己正掌控和主导城市的一切,这真是年轻人的通病。  早些年
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习近平指出,中日关系正步入正常轨道,面临改善发展的重要机遇。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相向而行,保持改善向好势头,推动中日关系稳中有进,得到新的更大发展。中日双方应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亚洲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那时,赴日出席互换仪式的邓小平,对日本进行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