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开创性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本期“党建探索”栏目组织了这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蔡书记不能换,他把心都交到我们村里了。”
几年前,万州区熊家镇石公村几百位村民在给组织的请求书上摁下红手印,集体挽留蔡名川这个脱贫攻坚第一书记。
彼时,万州区环保局环保科科长蔡名川作为扶贫干部被派到当地任第一书记后,穿梭于山野间,带领村民开展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并最终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不久后,上级组织在充分参考村民意见后,经过一系列程序,将蔡名川提拔为熊家镇副镇长,让其继续为当地百姓服务。
从科长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的蔡名川,是万州区开展“年度会诊”等选人用人制度后选拔任用的区管干部之一。
近年来,万州区结合日常纪实、常态研判,坚持实施182个区管班子及1000余名班子成员“年度会诊”,推动干部“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构建起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
一张“年度会诊”流程图,凸显精准识人线路图
“这次我们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区委的安排和要求,全面摸排领导班子运行及班子成员履职尽责情况,还要了解德才表现突出的中层干部、党外干部、35岁以下有培养潜质的年轻干部……”
每到一地,“年度会诊”工作组组长都会在座谈会上开门见山。
紧接着,民主测评、个别交谈、延伸了解、定性排序、综合研判等步骤将有序展开。
“我认为崔坤忠十分优秀,他从城里机关单位来我们村任第一书记,放得下身子,沉得住气,给村里争取各方支持,办了不少事情,建议组织提拔他。”区“年度会诊”小组奔赴罗田镇,在镇里同罗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个别谈话时,他们异口同声地推荐道。
这一推荐立即引起了这个“年度会诊”小组的关注,当即把崔坤忠纳入视野进行全方位了解,听取该镇党员干部意见后,又派人直插罗田村延伸了解,个别走访党员、村民。
崔坤忠是万州区司法局法制科科长,2015年被组织派到远离城区近百公里的罗田镇罗田村开展扶贫工作。他这一去,丢下妻儿,几年不归,常年奔波在群众中间,宣传政策,传递致富信息,调解矛盾纠纷。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竖起大拇指。
综合各方评价,经客观分析、认真研判,区“年度会诊”小组将编制没有在罗田镇册子上的崔坤忠列入优秀中层干部,向区委推荐。
不久,崔坤忠被提拔为罗田镇副镇长。
“全区通盘考虑,整体优化提升‘年度会诊’指标设计、方法程序、队伍组建等因素,区委常委会讨论修订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体系,因岗设定评价标准。”万州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向东说。
一项工作有了正确的线路图,才会取得实效。万州区坚持优化“年度会诊”流程,在严密的环节链和线路图中广泛识人、深度识人。
据2017年“年度会诊”显示,10个“年度会诊”小组初步会诊后,列出运行“好”和“较好”的班子31个,运行“较差”“差”的班子分别为9个、5个;优秀正职53人,优秀副职217人,不在状态的副职8人;优秀中层干部、党外干部、年轻干部分别为719人、85人、335人。经万州区委组织部核查重大事项报告、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平时相关纪实和日常研判情况,运行“好”的班子减少了6个,优秀正职、副职分别拿下12人、39人,优秀中层干部、党外干部、年轻干部分别减少55人、14人、49人。
在区委常委会把关环节,每个专项小组集中汇报“年度会诊”情况,每个工作组全体成员参加,按第一副组长汇报、带队区委常委补充、分管区委常委发表意见、其余区委常委发言、区委书记总结点评的程序,分组进行,最终形成班子评价和干部使用方向性意见,建立优秀干部台账,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
一次“年度会诊”结果运用,彰显“良币驱逐劣币”之效
位于城郊的高粱镇,脱贫攻坚、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然而,令“年度会诊”第三小组成员感到欣喜的是,这个镇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明显,一些工作甚至在全区乡镇处于领先地位。
“年度會诊”第三小组组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龙飞说:“我们第三小组成员一致认为,高粱镇取得的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组织力强的领导班子。”
“年度会诊”第三小组将初步会诊结果提交区委常委会集体会诊,同样获得了常委们的认同。
几个月后,区市政执法局成立,经区委组织部严格查看平时纪实,调阅常态研判记录,充分运用年度会诊结果,按不低于1∶6的比例反复比选,时任高梁镇原党委书记吴雪峰作为初步人选,提交常委会研究同意,被委以重任,调任区市政执法局局长。他一上任,就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年度会诊”不是绣花做文章,最终在于运用结果推进“能上能下”,选好配强领导班子,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贺恩友说:“万州区坚持‘诊’用结合,以‘诊’促用,将‘年度会诊’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和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密切挂钩,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2017年是万州区乡镇班子换届、区管部门班子调整后的第一年,区委高度重视,又一次适时开展“年度会诊”。 龙驹镇是万州区脱贫攻坚大镇,时任万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焱雄关键时刻挑起该镇帮扶集团牵头负责人、丛木村第一书记重任。他一头扑进村里,吃在农村,干在农村,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踏遍了丛木村的山山岭岭、家家户户。
“王书记不怕吃苦,他常常爬坡上坎来我们家里问长问短。”
“修公路呀、摘柠檬呀、砌房子呀,王书记都要到现场。如果哪里有毛病,他是绝不会放过的。”
每当村民提起王焱雄,都会如数家珍,连连称道。
二十几年前,王焱雄就任职县级部门“一把手”,后来又在乡镇、街道担任过主要负责人经历过多岗锻炼,擅长做群众思想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2017年9月,他被提拔为万州区移民局局长。
推动“能”者上,将优秀干部列入干部選拔任用比选对象,在充分研究干部满意度、成熟度、适岗度后,适时提拔或重用,已经成为万州区选人用人的鲜明路径。据统计,万州区结合往年“年度会诊”和组织平时掌握情况,2017年分批次提拔正处级领导干部11名,副处级领导干部68名,区管正科级领导干部6名,平级重用干部12名。目前,这些干部活跃在全区经济社会主战场,成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各领域的骨干。
一本“年度会诊”台账,尽显预防“带病提拔”之功
一年前,万州区一个镇领导班子内耗严重,不仅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形象,还极大地制约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很大。
区“年度会诊”小组向区委如实报告了该镇班子的“病根”,区委毫不手软地进行了“手术”,将负有直接责任的党政主要领导调离,通过比选“年度会诊”推荐确定的优秀干部,为该镇重新任用了主要领导。
万州区在“年度会诊”中,既深入了解发现优秀干部,又不能让“有病”的干部从眼皮底下溜走。每次选用区管领导干部,凡是“带病”的干部,都会被拒之门外。
2017年,万州区一个部门出缺副职,拟推荐提拔人选出笼。区委组织部调阅“年度会诊”台账,发现该拟推荐人选因近期在QQ群里发布不实信息受到纪律处分,赓即取消了其拟提拔资格。
“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了解识别,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更有利于全面摸清班子结构的匹配度、成员履职的适应度、干部群众的口碑度,让‘病症’隐蔽的干部浮出水面。”王向东说。
如今,随着平常纪实、常态研判、“年度会诊”等选人用人机制的常态化运行,万州区正逐步构建起“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本期“党建探索”栏目组织了这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蔡书记不能换,他把心都交到我们村里了。”
几年前,万州区熊家镇石公村几百位村民在给组织的请求书上摁下红手印,集体挽留蔡名川这个脱贫攻坚第一书记。
彼时,万州区环保局环保科科长蔡名川作为扶贫干部被派到当地任第一书记后,穿梭于山野间,带领村民开展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并最终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不久后,上级组织在充分参考村民意见后,经过一系列程序,将蔡名川提拔为熊家镇副镇长,让其继续为当地百姓服务。
从科长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的蔡名川,是万州区开展“年度会诊”等选人用人制度后选拔任用的区管干部之一。
近年来,万州区结合日常纪实、常态研判,坚持实施182个区管班子及1000余名班子成员“年度会诊”,推动干部“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构建起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
一张“年度会诊”流程图,凸显精准识人线路图
“这次我们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区委的安排和要求,全面摸排领导班子运行及班子成员履职尽责情况,还要了解德才表现突出的中层干部、党外干部、35岁以下有培养潜质的年轻干部……”
每到一地,“年度会诊”工作组组长都会在座谈会上开门见山。
紧接着,民主测评、个别交谈、延伸了解、定性排序、综合研判等步骤将有序展开。
“我认为崔坤忠十分优秀,他从城里机关单位来我们村任第一书记,放得下身子,沉得住气,给村里争取各方支持,办了不少事情,建议组织提拔他。”区“年度会诊”小组奔赴罗田镇,在镇里同罗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个别谈话时,他们异口同声地推荐道。
这一推荐立即引起了这个“年度会诊”小组的关注,当即把崔坤忠纳入视野进行全方位了解,听取该镇党员干部意见后,又派人直插罗田村延伸了解,个别走访党员、村民。
崔坤忠是万州区司法局法制科科长,2015年被组织派到远离城区近百公里的罗田镇罗田村开展扶贫工作。他这一去,丢下妻儿,几年不归,常年奔波在群众中间,宣传政策,传递致富信息,调解矛盾纠纷。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竖起大拇指。
综合各方评价,经客观分析、认真研判,区“年度会诊”小组将编制没有在罗田镇册子上的崔坤忠列入优秀中层干部,向区委推荐。
不久,崔坤忠被提拔为罗田镇副镇长。
“全区通盘考虑,整体优化提升‘年度会诊’指标设计、方法程序、队伍组建等因素,区委常委会讨论修订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体系,因岗设定评价标准。”万州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向东说。
一项工作有了正确的线路图,才会取得实效。万州区坚持优化“年度会诊”流程,在严密的环节链和线路图中广泛识人、深度识人。
据2017年“年度会诊”显示,10个“年度会诊”小组初步会诊后,列出运行“好”和“较好”的班子31个,运行“较差”“差”的班子分别为9个、5个;优秀正职53人,优秀副职217人,不在状态的副职8人;优秀中层干部、党外干部、年轻干部分别为719人、85人、335人。经万州区委组织部核查重大事项报告、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平时相关纪实和日常研判情况,运行“好”的班子减少了6个,优秀正职、副职分别拿下12人、39人,优秀中层干部、党外干部、年轻干部分别减少55人、14人、49人。
在区委常委会把关环节,每个专项小组集中汇报“年度会诊”情况,每个工作组全体成员参加,按第一副组长汇报、带队区委常委补充、分管区委常委发表意见、其余区委常委发言、区委书记总结点评的程序,分组进行,最终形成班子评价和干部使用方向性意见,建立优秀干部台账,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
一次“年度会诊”结果运用,彰显“良币驱逐劣币”之效
位于城郊的高粱镇,脱贫攻坚、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然而,令“年度会诊”第三小组成员感到欣喜的是,这个镇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明显,一些工作甚至在全区乡镇处于领先地位。
“年度會诊”第三小组组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龙飞说:“我们第三小组成员一致认为,高粱镇取得的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组织力强的领导班子。”
“年度会诊”第三小组将初步会诊结果提交区委常委会集体会诊,同样获得了常委们的认同。
几个月后,区市政执法局成立,经区委组织部严格查看平时纪实,调阅常态研判记录,充分运用年度会诊结果,按不低于1∶6的比例反复比选,时任高梁镇原党委书记吴雪峰作为初步人选,提交常委会研究同意,被委以重任,调任区市政执法局局长。他一上任,就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年度会诊”不是绣花做文章,最终在于运用结果推进“能上能下”,选好配强领导班子,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贺恩友说:“万州区坚持‘诊’用结合,以‘诊’促用,将‘年度会诊’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和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密切挂钩,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2017年是万州区乡镇班子换届、区管部门班子调整后的第一年,区委高度重视,又一次适时开展“年度会诊”。 龙驹镇是万州区脱贫攻坚大镇,时任万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焱雄关键时刻挑起该镇帮扶集团牵头负责人、丛木村第一书记重任。他一头扑进村里,吃在农村,干在农村,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踏遍了丛木村的山山岭岭、家家户户。
“王书记不怕吃苦,他常常爬坡上坎来我们家里问长问短。”
“修公路呀、摘柠檬呀、砌房子呀,王书记都要到现场。如果哪里有毛病,他是绝不会放过的。”
每当村民提起王焱雄,都会如数家珍,连连称道。
二十几年前,王焱雄就任职县级部门“一把手”,后来又在乡镇、街道担任过主要负责人经历过多岗锻炼,擅长做群众思想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2017年9月,他被提拔为万州区移民局局长。
推动“能”者上,将优秀干部列入干部選拔任用比选对象,在充分研究干部满意度、成熟度、适岗度后,适时提拔或重用,已经成为万州区选人用人的鲜明路径。据统计,万州区结合往年“年度会诊”和组织平时掌握情况,2017年分批次提拔正处级领导干部11名,副处级领导干部68名,区管正科级领导干部6名,平级重用干部12名。目前,这些干部活跃在全区经济社会主战场,成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各领域的骨干。
一本“年度会诊”台账,尽显预防“带病提拔”之功
一年前,万州区一个镇领导班子内耗严重,不仅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形象,还极大地制约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很大。
区“年度会诊”小组向区委如实报告了该镇班子的“病根”,区委毫不手软地进行了“手术”,将负有直接责任的党政主要领导调离,通过比选“年度会诊”推荐确定的优秀干部,为该镇重新任用了主要领导。
万州区在“年度会诊”中,既深入了解发现优秀干部,又不能让“有病”的干部从眼皮底下溜走。每次选用区管领导干部,凡是“带病”的干部,都会被拒之门外。
2017年,万州区一个部门出缺副职,拟推荐提拔人选出笼。区委组织部调阅“年度会诊”台账,发现该拟推荐人选因近期在QQ群里发布不实信息受到纪律处分,赓即取消了其拟提拔资格。
“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了解识别,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更有利于全面摸清班子结构的匹配度、成员履职的适应度、干部群众的口碑度,让‘病症’隐蔽的干部浮出水面。”王向东说。
如今,随着平常纪实、常态研判、“年度会诊”等选人用人机制的常态化运行,万州区正逐步构建起“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