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移植”方法探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y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地发生的新闻“移植”到本地,并使之“落地生花”,这种新闻操作手法虽然常见,但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下面,笔者以外埠“河南元素”新闻和同质新闻如何“移植”河南为例,对新闻“移植”的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为晚报、都市报同仁提供一些启示。
  外埠新闻“移植”本地重在关联度和及时性
  对外埠发生的新闻,通过新闻事件内部与外部的某种关联性,寻找本地视角进行采访操作,加入本地元素,便构成了落地新闻。
  外埠发生的新闻值不值得“移植”本地,其一,要看该外埠“河南元素”新闻与河南有多大的关联度;其二,要看本地读者对该新闻有多大的关注预期和共鸣度。
  多年来,外埠发生的“河南元素”新闻“移植”到河南落地发芽的有不少。远的如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垮塌案;近的如去年的河南小伙孙中界在上海被钓鱼执法和河南小伙“单车侠”在温州街头“抡车抓贼”等。
  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垮塌案中,河南本地媒体表现不俗。《大河报》不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两位河南老人,而且第一时间派出记者飞赴广东进行了跟踪报道,基本上掌握了报道主动权。去年的河南小伙孙中界在上海被钓鱼执法更是一个成功案例,大河报热线部得到线索后,立即派记者飞赴上海,以家乡人的身份独家介入孙中界被钓鱼执法案,即使是在全国媒体中,也始终占领着报道高地。
  与以上两个案例相比,河南本土媒体对河南小伙“单车侠”在温州街头“抡车抓贼”的新闻“移植”处理就稍嫌不足。“单车侠”被温州媒体发掘出来之后,《大河报》大篇幅对此进行了报道,第一落点很成功。但是,后续报道就有些单薄,零星而散乱。对河南都市报而言,既不派出记者到温州采访“单车侠”,也不能充分发掘他背后的更多新闻故事,或搭载搞出轰轰烈烈的相关新闻策划(比如邀请“单车侠”到报社与读者交流等),应该检讨。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这类新闻的价值及河南本地读者的关注度不必赘言,笔者以为,这类新闻在具体的“移植”操作中,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快”字,同埠媒体谁最先发掘到这个新闻谁就能抢到先机,甚至完全占有新闻资源;同时,在“移植”落地的过程中,若能搞出相应的策划,更能升华报道。比如,后来有河南企业为“单车侠”和孙中界提供岗位,这些完全可以变为河南本土媒体的策划报道,充分“吃干榨净”这类新闻的延伸。
  外埠同质新闻“移植”本地的方法
  外埠发生的或外埠媒体报道的新闻,即使没有“河南元素”,但是,河南存在不存在类似的现象和问题,类似的现象和问题河南读者会不会关注,有心人若多问一个有没有,关注一下类似的题材,常常可以直接将外埠发生的新闻现象和问题“拿来”“移植”河南,也常常会“复制”出一篇不错的新闻。
  山西疫苗事件发生后,河南疫苗管理怎么样,大河报的两位记者多问了一个河南怎么样,就“移植”写出了一个关于河南疫苗很安全的重头报道;2009年夏天,大河报记者温中豪上网浏览,偶然发现外省不少媒体报道市场上出售的“顶花带刺”黄瓜是人为喷洒激素所致,他“移植”到河南调查采访写成的报道立即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纷纷跟进报道……
  2010年5月,“绿豆神医”张悟本事件暴露出中医养生乱象,此事已经全国众多的媒体连续报道多日,卫生部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如何既不炒剩饭,又让报道出彩,如何把远在北京的张悟本事件落到河南,5月29日,《大河报》以3个整版的篇幅,采访本地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养生热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揭露中医养生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给读者列出科学的养生建议。这组报道虽受到好评,但该报道的参与者在反思“得失”时却说:“这一事件会成为一个警钟。我们的落地还是慢了半拍。反应迟钝,丧失了报道先机,我们的主动出击意识和快速反应机制应该检讨。”
  落地新闻的诞生,时常可以见到;“移植”本地的技巧,说白了也很简单,就两个字:有心。
  有心,需要记者、编辑随时都保持新闻敏感性,无论是在值班还是不值班的时候。因为毕竟更多的新闻是发生在办公室外的生活中的。可能你在逛街、购物时的一个新发现,就能为你带来一个精彩的选题。
  另外,作为市场程度较高的都市报,都应该设立自己的舆情监控室,每天从纷繁杂乱的信息汪洋中,站在本土化的角度思考,将有价值的信息拎取出来(采集),进行筛选和加工,重新表述“移植”本地(采写加工),这样更能系统、科学、制度化地对外埠新闻进行“拿来主义”监控、借鉴、模仿和学习,而不再是靠单个人或单个部门的“有心”,这或许将成为今后报纸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类新闻或新闻操作模式可采用“移植法”落地河南
  从新闻实践来看,有五類新闻或新闻操作模式可以采用“移植法”落地河南本土,具体包括:
  第一,影响广泛的中国政治、经济新闻。比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及刚刚出台的重大经济政策等,寻找本地视角进行采访操作。
  第二,国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但对这类事件,不但读者感觉麻木,记者对此也有了“免疫力”,不太愿意前往采写了。在大小事故频仍的今天,此类外埠新闻是否需要“移植”河南颇费思量。
  第三,对于发生在外埠的、河南读者有重大或较大关注度的“河南元素”事件新闻,要实行每天监控,力求第一时间落地河南。
  第四,看似非“河南元素”新闻却契合当下国内社会热点的题材。这些事件往往和当下公民权利的伸张、官方权力的滥用以及政改试验有关。比如佘祥林“杀妻”案、“华南虎照”事件等。
  第五,外埠新闻媒体成功操作的新闻策划方案或优秀策划活动,若在河南有共性,可全盘系统性借鉴或改造模仿“移植”到河南进行落地。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编校:赵亮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铜质结晶器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在纯铜基体上进行了激光熔覆Ni60A涂层的试验研究。对熔覆层和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区的形貌和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对熔覆层的硬度、耐磨性
[摘要]教師要探求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加快转化“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根据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探究教学方法,探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创造出有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学困生 有效课堂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66-0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把课堂真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