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职业岗位的灵魂是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继续教育常讲常新的课题。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有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进行课程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将会计职业道德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对学生教育。
【關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1.1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
在师资配备方面,很少学校对此门课程配备专门的教师去专门研究,只是为考证而当做一门专业课去上。而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大多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等考试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1.2 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 大多数中职学校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专业课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1.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门理念性很强的课程,会计人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用到,在校生很多都无法进行对口实习,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解只是为了考证,才会机械识记,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它的实质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只是泛泛从人品教育人、法治教育入手,而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2 加强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2.1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
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躇而蹴的事,因此中职学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更加便捷、优裕。在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中职学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2.3 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淮海技师学院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223800
会计职业岗位的灵魂是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继续教育常讲常新的课题。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有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进行课程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将会计职业道德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对学生教育。
【關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1.1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
在师资配备方面,很少学校对此门课程配备专门的教师去专门研究,只是为考证而当做一门专业课去上。而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大多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等考试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1.2 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 大多数中职学校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专业课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1.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门理念性很强的课程,会计人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用到,在校生很多都无法进行对口实习,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解只是为了考证,才会机械识记,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它的实质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只是泛泛从人品教育人、法治教育入手,而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2 加强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2.1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
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躇而蹴的事,因此中职学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更加便捷、优裕。在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中职学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2.3 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淮海技师学院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