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大选举中城乡人口比例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趋势

来源 :人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086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的城乡人口比例是指城乡每一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自《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大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以及1953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来,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依行政区划形成全国和地方多级选举制,以及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城乡按相应的人口比例确定或分配人大代表名额。
其他文献
加强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更好地实现人大的受托责任和维护公共利益,关键要提升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能力。从长期来讲,加强人大预算监督能力需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文
地方人大工作最主要的着力点,就是发挥监督作用,促使国家机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各个环节。一是监督和支持政府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2007年10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举行的县乡两级人大的换届选举中,采取了城乡按照相同人口比例原则对代表名额予以分配。这一事件引起了新闻界和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支持者
采用热重(TG)单曲线经验法、热重(TG)对比曲线法,以及碳-硫(C-S)测试仪测试了磷酸铁锂电极的碳含量,并对三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文献中常采用的热重(TG)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