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全世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二恶英作为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其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二恶英的基本性质、污染来源及危害,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二恶英排放的控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二恶英;垃圾焚烧;污染控制;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迅速扩大,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相对于填埋、堆肥等传统垃圾处理技术而言,垃圾焚烧技术以其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多样性,在焚烧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生成这种污染物,包括颗粒物、SO2、HCl、NOX、重金属和二恶英等。其中二恶英是毒性最强的物质,197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2001年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期德哥尔摩公约》指定为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的一种[1],因此,对二恶英的减排和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1、二恶英简介
通常所说的二恶英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指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多种同类物质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其全称分别是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简称PCDFs)。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由1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由于其周围能结合1~8个氯原子,根据氯的个数和置换位置不同可以形成众多异构体,其中PCDDs存在75种异构体,PCDFs存在135种异构体。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图1 二恶英分子结构式
二恶英类是高熔点、高沸点的物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晶体状态,不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由于二恶英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均为对称结构,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影响很小,不仅对酸碱,而且在氧化还原作用下都很稳定,一般加热到800℃才降解,然而大量破坏时温度需要超过1000℃,一旦冷却又可重新合成。因此,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2]。
2、二恶英主要污染来源及危害
环境中的二恶英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垃圾焚烧、氯气脱色、香烟燃烧、六氯酚和五氯酚的生产过程、燃烧用五氯酚或三氯苯酚处理过的木材都可产生二恶英[3]。环保专家称,垃圾焚烧后,90%的体积将被转换为硫化颗粒、氮化颗粒、粉尘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其中最大的排放物是二恶英。进入环境的二恶英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气通过食物、空气、尘土被人体摄入,长期暴露会影响人体健康。尽管二恶英来源于本地,但环境分布却是全球性的,世界上几乎所有媒介上都被发现有二恶英。这些化合物聚积最严重的地方是在土壤、沉淀物和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肉类、鱼类和贝壳类食品中。
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恶英,就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如氯痤疮和皮肤色斑,还可能改变肝脏功能,而如果长期接触该类物质,就会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受到损害,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二恶英持久性强,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不断富集,一旦摄入生物体内疚很难分解或排出,其潜伏期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子孙后代。
二恶英的毒性因氯原子的取代数量和取代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异,含有1~3个氯原子的被认为无明显毒性;含4~8个氯原子的有毒,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CDD)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污染物,只要1盎司(28.35克)就可以杀死100万人,相当于氰化钾(KCN)的1000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如果不仅2,3,7,8位置上被4个氯原子所取代,其他4个取代位置上也被氯原子取代,那么随着氯原子取代数量的增加,其毒性将会有所减弱。
3、二恶英污染控制对策及建议
我国二恶英排放量大,排放源量多面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和健康风险隐患突出,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因此,对环境中二恶英的潜在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对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减排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4]。
3.1 统一国家意识,驱动整体工作;建立协调机制,整合省厅职能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组建了环境保护部牵头、14个相关部委组成的国家履约工作协调组,组织开展了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工作,启动了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相关管理政策、排放标准和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发布了多项相关环保标准,实施了一批示范项目,开展了广泛宣传和技能培训。
3.2颁布专门法规,支撑减排措施;制定环境基准,控制健康风险
国家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对现有法律、 法规、 政策的评估,考虑修订和完善为二恶英减排工作提供的法律依据和准则。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应考虑出台二恶英方面的专门立法。在资金保障方面,要加快制定相关环境经济政策,充分运用税费改革、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手段,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开展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
3.3实行奖惩并举,推广减排措施;建设监测能力,保障监督评估
建立奖惩制度,鼓励企业自觉采取减排控制措施,淘汰一批工艺落后,环境成本高、管理能力差的企业。强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二恶英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加强二恶英污染源重点排放行业的监督管理,对二恶英污染源重点排放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确保二恶英的排放水平稳定达标。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我国应尽快建立具有资质的二恶英分析检测实验体系,以满足我国二恶英减排工作中监测调查的需要。
3.4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重视研究开发,促进持续教育
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扩大环保宣传和关于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加深公众的环保意识,包括对二恶英危害的认识,鼓励公众建立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更多的公众自发地投入到二噁英的减排控制工作中来。研究表明,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90%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因此,在选焚烧炉型时应尽量选用较先进的、成熟的炉型,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际资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任东华,武超.二恶英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28(11):41~43.
[2] 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M].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1996.6.1.
[3] 罗春,彭民浩,彭辉等.论二恶英污染产生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24(1):48~50.
[4] 余刚,张清,黄俊.日本二恶英减排进展和对我国的启示[J].绿叶.2011.10:55~58.
[关键词] 二恶英;垃圾焚烧;污染控制;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迅速扩大,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相对于填埋、堆肥等传统垃圾处理技术而言,垃圾焚烧技术以其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多样性,在焚烧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生成这种污染物,包括颗粒物、SO2、HCl、NOX、重金属和二恶英等。其中二恶英是毒性最强的物质,197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2001年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期德哥尔摩公约》指定为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的一种[1],因此,对二恶英的减排和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1、二恶英简介
通常所说的二恶英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指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多种同类物质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其全称分别是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简称PCDFs)。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由1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由于其周围能结合1~8个氯原子,根据氯的个数和置换位置不同可以形成众多异构体,其中PCDDs存在75种异构体,PCDFs存在135种异构体。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图1 二恶英分子结构式
二恶英类是高熔点、高沸点的物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晶体状态,不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由于二恶英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均为对称结构,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影响很小,不仅对酸碱,而且在氧化还原作用下都很稳定,一般加热到800℃才降解,然而大量破坏时温度需要超过1000℃,一旦冷却又可重新合成。因此,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2]。
2、二恶英主要污染来源及危害
环境中的二恶英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垃圾焚烧、氯气脱色、香烟燃烧、六氯酚和五氯酚的生产过程、燃烧用五氯酚或三氯苯酚处理过的木材都可产生二恶英[3]。环保专家称,垃圾焚烧后,90%的体积将被转换为硫化颗粒、氮化颗粒、粉尘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其中最大的排放物是二恶英。进入环境的二恶英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气通过食物、空气、尘土被人体摄入,长期暴露会影响人体健康。尽管二恶英来源于本地,但环境分布却是全球性的,世界上几乎所有媒介上都被发现有二恶英。这些化合物聚积最严重的地方是在土壤、沉淀物和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肉类、鱼类和贝壳类食品中。
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恶英,就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如氯痤疮和皮肤色斑,还可能改变肝脏功能,而如果长期接触该类物质,就会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受到损害,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二恶英持久性强,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不断富集,一旦摄入生物体内疚很难分解或排出,其潜伏期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子孙后代。
二恶英的毒性因氯原子的取代数量和取代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异,含有1~3个氯原子的被认为无明显毒性;含4~8个氯原子的有毒,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CDD)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污染物,只要1盎司(28.35克)就可以杀死100万人,相当于氰化钾(KCN)的1000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如果不仅2,3,7,8位置上被4个氯原子所取代,其他4个取代位置上也被氯原子取代,那么随着氯原子取代数量的增加,其毒性将会有所减弱。
3、二恶英污染控制对策及建议
我国二恶英排放量大,排放源量多面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和健康风险隐患突出,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因此,对环境中二恶英的潜在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对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减排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4]。
3.1 统一国家意识,驱动整体工作;建立协调机制,整合省厅职能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组建了环境保护部牵头、14个相关部委组成的国家履约工作协调组,组织开展了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工作,启动了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相关管理政策、排放标准和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发布了多项相关环保标准,实施了一批示范项目,开展了广泛宣传和技能培训。
3.2颁布专门法规,支撑减排措施;制定环境基准,控制健康风险
国家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对现有法律、 法规、 政策的评估,考虑修订和完善为二恶英减排工作提供的法律依据和准则。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应考虑出台二恶英方面的专门立法。在资金保障方面,要加快制定相关环境经济政策,充分运用税费改革、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手段,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开展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
3.3实行奖惩并举,推广减排措施;建设监测能力,保障监督评估
建立奖惩制度,鼓励企业自觉采取减排控制措施,淘汰一批工艺落后,环境成本高、管理能力差的企业。强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二恶英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加强二恶英污染源重点排放行业的监督管理,对二恶英污染源重点排放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确保二恶英的排放水平稳定达标。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我国应尽快建立具有资质的二恶英分析检测实验体系,以满足我国二恶英减排工作中监测调查的需要。
3.4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重视研究开发,促进持续教育
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扩大环保宣传和关于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加深公众的环保意识,包括对二恶英危害的认识,鼓励公众建立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更多的公众自发地投入到二噁英的减排控制工作中来。研究表明,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90%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因此,在选焚烧炉型时应尽量选用较先进的、成熟的炉型,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际资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任东华,武超.二恶英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28(11):41~43.
[2] 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M].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1996.6.1.
[3] 罗春,彭民浩,彭辉等.论二恶英污染产生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24(1):48~50.
[4] 余刚,张清,黄俊.日本二恶英减排进展和对我国的启示[J].绿叶.2011.10: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