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误区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在命题的技巧上,主要教学做法是:
  (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 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二)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 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 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 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 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三)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 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 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 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 ,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 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 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 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 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
  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一)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 ,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二)“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 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
  (三)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五)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Nemuix是由加拿大团队设计的极简主义阅读灯,不仅提公阅读照明还能当作书签,其低蓝光LED灯能起到护眼助眼的作用.rn这款薄如蝉冀的阅读灯,外观类似软性印刷电路板——在一片
期刊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难以显现生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议、练”四段学习策略。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也尝到了课的甜头。  一、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的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
【摘 要】有效阅读教学一直是广大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7 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为例,分三个步骤阐述了如何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要以“阅读材料”为根,充分解读。解读的内容包括解读文章主题、解读文本结构、解读阅读策略和解读文中练习;二要以“受教学生”为本,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三要以“教
摘要在市场竞争全球化,高新技术竞争白日化的大环境中,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征服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出现上诉种种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尚未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前瞻性地构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本文就将从企业架构来讨论如何实现企业的自我保护。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架构  在市场竞争全球化,高新技术竞争白日化的大环境中,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征服市场的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化科技化迅猛发展的时期.在网络的强劲冲击下,高校的教育模式、方法、内容也随之变革.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手段,为国家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注入
导数概念是在极限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极限知识的应用和极限思想的体现。而导数又是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曲线渐进性和凹凸性的重要工具,也是积分概念建立和计算的
期刊
如果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看2013,我个人觉得这一年中国酒业最大的变化其实是酒企业开始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消费者需求了。这一年,腰部产区、电子商务、时尚白酒、精品酒庄……
自退休后,王卫国和妻子刘琼过起了“迁徙”的生活。每到冬季,夫妻二人便离开天寒地冻的北京,打上“飞的”一路向西,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云南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在不久前举行的瑞士全民公投中,约78%的投票者否决了发放“无条件基本工资”的全民补助计划。在此之前瑞士政府所设定的公投内容是计划向每个瑞士成年人,无附加条件地每月发25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6万元),向每个未成年人每月发625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300元)。  对这么一件打算将无条件发放基本工资写入瑞士宪法的“好事儿”,却有超过3/4的瑞士人选择了“否”,即不同意发放。动议被高票否决这个结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导入方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