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最后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关键词】破窗理论;学生管理;木桶理论;防微杜渐
在学校的办公室,有一封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牛皮纸的信封,方方正正的形状,沉甸甸的分量,透过缝隙隐约可以看到红红的纸张。第一天,有好事者把缝隙弄大了一点,一看究竟。第二天信件被撕开了一角,里面的内容一目了然。第三天信内的证书散落一地。为何一封还没有见到主人的信件在短短几天内就变得面目全非呢?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实验。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将一辆汽车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将另外一辆相同的汽车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动。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为此,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了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无辜的信件彻底诠释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因一个小的过失没有及时补救而酿成大祸的例子。一名学生发现学校的乒乓球台有点晃动,便用力去晃动台子取乐,别的同学也随之模仿,一时间晃乒乓球台成了学生课下的娱乐项目,一下课就有人去晃动,台子的晃动幅度越来越大,最后台子破损,再也无法修理。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最后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及时补救这些过失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从小事做起能,从点滴做起,一丝不苟,就能够取得大成功。
了解了破窗理论对我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很有帮助的。纽约的地铁曾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该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成功表明,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规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因此可见,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就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则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会被环境影响,但是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我们常常提到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它确实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尽量防止第一个窗户被打破,如果真的打破了,应该及时将窗户修好,绝对不能视若无睹。容易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有:课堂纪律、考风、学习习惯及公共财物保护等。
对于班级纪律,我们要记住"木桶理论",齐抓共管,严格要求。因为任何一个科目的课堂纪律都是相关联的,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班主任、教师要通过正考风来正班风。考风不正则学风必歪,如果不及时制止考试中出现的作弊行为,只会使作弊之风越演越烈,长此以往,弄虚作假之风盛行,扎实学习者必受打击,班级学风必然不浓厚,教学质量必然下降。
教师平时对学生作业、听课等不良习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不完成作业、上课开小差、不记笔记、错了不改等不良现象成为习惯,在同学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形成"破窗效应"。
对于学校公物,无论是课桌椅还是讲桌、门窗等公物,在遇到损坏时,如不及时加固并找到肇事者,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得"灾情"雪上加霜。
因此,我们应该对班级及教学工作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绝不姑息养奸。
在班级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学生一旦犯了错误,他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方便了后面的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暗示"的作用。例如,破损的物品要及时修缮,环境要保持卫生、整洁、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容易发生过错行为。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心理暗示其实总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违纪学生的处理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班主任要特别关注个别学生中的旷课、逃课、上网等现象,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辍学念头的,要主动找他们谈心,问明原因,对症下药。如果是生活上的困难,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如果是心理上的问题,要想方设法疏导,如果是同学或师生关系上的隔膜,要多方位地协调,如果是因为外界影响或父母工作太忙顾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就要深入家访并与家长多方沟通,以便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无论是个人、班级、学校、社会及国家才会进步,才会成功!
【关键词】破窗理论;学生管理;木桶理论;防微杜渐
在学校的办公室,有一封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牛皮纸的信封,方方正正的形状,沉甸甸的分量,透过缝隙隐约可以看到红红的纸张。第一天,有好事者把缝隙弄大了一点,一看究竟。第二天信件被撕开了一角,里面的内容一目了然。第三天信内的证书散落一地。为何一封还没有见到主人的信件在短短几天内就变得面目全非呢?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实验。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将一辆汽车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将另外一辆相同的汽车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动。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为此,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了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无辜的信件彻底诠释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因一个小的过失没有及时补救而酿成大祸的例子。一名学生发现学校的乒乓球台有点晃动,便用力去晃动台子取乐,别的同学也随之模仿,一时间晃乒乓球台成了学生课下的娱乐项目,一下课就有人去晃动,台子的晃动幅度越来越大,最后台子破损,再也无法修理。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最后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及时补救这些过失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从小事做起能,从点滴做起,一丝不苟,就能够取得大成功。
了解了破窗理论对我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很有帮助的。纽约的地铁曾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该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成功表明,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规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因此可见,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就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则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会被环境影响,但是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我们常常提到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它确实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尽量防止第一个窗户被打破,如果真的打破了,应该及时将窗户修好,绝对不能视若无睹。容易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有:课堂纪律、考风、学习习惯及公共财物保护等。
对于班级纪律,我们要记住"木桶理论",齐抓共管,严格要求。因为任何一个科目的课堂纪律都是相关联的,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班主任、教师要通过正考风来正班风。考风不正则学风必歪,如果不及时制止考试中出现的作弊行为,只会使作弊之风越演越烈,长此以往,弄虚作假之风盛行,扎实学习者必受打击,班级学风必然不浓厚,教学质量必然下降。
教师平时对学生作业、听课等不良习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不完成作业、上课开小差、不记笔记、错了不改等不良现象成为习惯,在同学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形成"破窗效应"。
对于学校公物,无论是课桌椅还是讲桌、门窗等公物,在遇到损坏时,如不及时加固并找到肇事者,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得"灾情"雪上加霜。
因此,我们应该对班级及教学工作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绝不姑息养奸。
在班级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学生一旦犯了错误,他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方便了后面的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暗示"的作用。例如,破损的物品要及时修缮,环境要保持卫生、整洁、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容易发生过错行为。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心理暗示其实总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违纪学生的处理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班主任要特别关注个别学生中的旷课、逃课、上网等现象,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辍学念头的,要主动找他们谈心,问明原因,对症下药。如果是生活上的困难,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如果是心理上的问题,要想方设法疏导,如果是同学或师生关系上的隔膜,要多方位地协调,如果是因为外界影响或父母工作太忙顾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就要深入家访并与家长多方沟通,以便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无论是个人、班级、学校、社会及国家才会进步,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