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分析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与否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影响因素预测价值。结果 37例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08%。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MI(t=2.291)、MELD评分(t=1.852)、门静脉直径(t=1.982)、脾静脉直径(t=2.582)、肠系膜上静脉直径(t=2.186)、脾静脉流速(t=2.109)、脾蒂切除方式(χ~2=4.5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显示,脾静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术前BM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7、2.654、2.312、2.18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比值比(OR)=0.859,95%可信区间(95%CI):0.750~0.983,P=0.027]、脾静脉直径(OR=1.191,95%CI:1.035~1.370,P=0.015)、脾静脉流速(OR=1.125,95%CI:1.004~1.262,P=0.043)、肠系膜上静脉直径(OR=1.202,95%CI:1.001~1.444,P=0.048)、Ⅰ级脾蒂切除(OR=2.815,95%CI:1.056~7.503,P=0.039)是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BMI<22.54 kg/m2(敏感度75.9%,特异度58.3%)或术前脾静脉直径>11.50 mm(敏感度72.7%,特异度62.9%)时,提示脾切除断流术后更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术前脾静脉直径、BMI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针对二者监测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
其他文献
石墨烯是2004年制备出的单层碳原子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电容去离子中作为电极材料的潜力逐渐受到关注。总结了自2009年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以来石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4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7例,常规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
目的评估门诊患者就诊期间跌倒的高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门诊患者跌倒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抽样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门诊就诊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分析跌倒发
目的 分析急诊抢救室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封闭管理前后急诊抢救室治疗的患者各100例,管理前为对照组,管理后为研究组,对比管理前后情况。结果 研究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常常因减药、停药不当而复发,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戴芳芳主任从事内分泌工作多年,经验丰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La1-x SrxMnO3(x=0~0.4)热控陶瓷,重点研究了烧结温度和Sr含量对其物相组成、致密度、微观结构、导电性能和辐射特性的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La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含量的MnOx-TiO2 催化剂,使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