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扶归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湖山村,稻香醉人。
  竹杖芒鞋,一袭白衣,弃官归隐的守素先生独自走到村中。一条窄小的田埂上,两边满是将熟的稻子,捧出茸茸的稻花,仰面对着天空摇头晃脑。一阵风过,饱满的稻花摇摇晃晃,如玉山之将倾。有些摇得厉害些,头又重些,便索性横卧在田埂上。守素先生深一脚浅一脚地从稻田中钻出来,抬头忽见那鹅湖山款款地静立在那里,似乎对着自己笑呢。
  满袖稻香,游赏的兴意正浓,前面是几簇村落,柴扉虚掩,满地婆娑树影。向内窥望,不过是纸屏石枕竹方床,案几一张。屋后传来断断续续的鸡鸣,与那猪圈里的哼哼声唱对台。
  渐闻酒香,守素先生循着香气走去。难怪村里无人,原来都聚在村后的桑树下。守素先生这才想起今日是春社,村人要宰牲口,聚土为坛,上面种树,祭祀后再享用祭肉。此时祭祀已毕,村子里正饮酒吃肉为乐。守素先生慢慢走近,座中一村民起身问道:“先生往何处去?若不嫌弃,何不共饮几杯?”守素先生笑道:“如此多谢了。”村里人看他穿着长衫,知道他是讀书人,都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他,七嘴八舌地问起来:“先生尊姓?”“可曾科举过?”“先生哪里人?”……“河中王大用,侥幸中得进士,曾任校书郎。”“今日竟得与进士同座,是我等大幸!我敬先生一杯。”村人争先恐后地给守素先生敬酒,表达他们对读书人的敬仰。“我们这些粗人见了先生只管高兴,把先生灌得脸都红了。”一个村人看着守素先生,略带歉意地说。守素先生笑了,“此酒香冽无比,难得一饮,我还得多谢各位相邀呢!”
  远处慢慢走来几个村妇,扶起自己的丈夫,摇摇晃晃地回家去了。这家走了,那家走了,一对对村夫村妇的背影在斜阳中渐渐模糊。树影也仿佛醉了似的,横斜浮动,隐隐生姿。一个还未归家的村人含糊不清地问守素先生:“先生今夜欲归何处啊?”问罢,也慢慢地回家去了。
  “是啊,归何处?”守素先生望着远去的人影,心中浮现出一个答案。鹅湖山蒙上了夕阳的淡红,它是否也醉了,是否去村边寻个安宁淳朴之地?这正是: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四川省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
  ‖指导教师:詹滢
其他文献
“卖鱼虾啦,卖鱼虾啦,多新鲜的鱼虾,先生要不要看看?”  这样的叫买声我们何等熟悉,何等亲切,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然而,如果把“鱼虾”换成“孩子”呢?那就是这样的——  “卖孩子啦,卖孩子啦,多乖巧的孩子,先生要不要看看?”  《觉醒年代》第三集,年轻的毛泽東出场那一幕,深深地震撼着我——瓢泼大雨的街上,满街穷苦的小商小贩冒雨叫卖,流浪汉衣衫褴褛地乞讨,军阀骑着马冲击百姓,鼓着白眼睛的鱼在泥水中挣扎
期刊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锦,来日方长。  ——题记  岁岁年年如沙般流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驻足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回眸眺望,不由心中酸涩,敬佩与自豪之情悄然交织。  眺望着华夏过往的百年历程,恍惚中看见了一行人于无尽黑暗中追随光明。看见了蘑菇云燃于国土上空。时间线一点点拉近,举目皆是涛涛金浪,萦绕阵阵稻香……  入夜,我伏在书案上,清冷月色遥遥照入窗棂,我起身来到窗前,抬头仰望着数千
期刊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这是国家给予英雄杜富国的评价,亦是杜富国成为我心中英雄的原因。  犹记那日下午,我陪着奶奶看电视,电视里沉稳的男声随着五彩的电视屏幕,正缓缓地将英雄杜富国的故事铺述开来。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云南省某雷场进行扫雷
期刊
阅读训练一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②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③,见缞绖④数人营理⑤葬具者。公亟⑥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⑦皆所未具。公怃然⑧,即彻⑨宴席,厚赒⑩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暇日:空闲的时日。②觞:酒杯。③缞绖:麻布做成的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⑥亟:快速、迅速
期刊
我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走来,我从炮火雷鸣的硝烟中走来,我从碧波之上的红船中走来,我从每个青年人的心中走来——我,就是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千变万化,始终流淌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当中。我,是五四运动中振臂高呼的群情激愤;我,是牢狱之中保守秘密的义薄云天;我,是战场上前仆后继的舍身取义;我,是灾害疫情面前的共克时艰。  萧伯纳这样形容我:“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我横贯古今
期刊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初秋总是温柔,日间把夏天留下,日落却带着秋风。我嗅到一段桂花香在秋风里氤氲,这香气仿佛可以漫过岁月的屏障,逸散到时光长河里去。  入秋后,童年的我经常和同伴们一起,爬上树去摘桂花。有一些女孩子不会爬树,便让她们的哥哥弟弟或是小伙伴把桂花扔下来,捡起来放进小筐里。如果有一个力气大的男孩子爬到了树顶,抓住树枝使劲摇,鹅黄色的桂花便会像小精灵似的从树上飞下,伴着爽朗的笑声
期刊
热爱你,我的祖国。  因为热爱,所以我要对您唱出心中的歌。  小时候,妈妈就对我讲,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雄鸡,鸡冠一抖,撒下无数的玛瑙,那是黑龙江殷红的高粱;尾巴一摇,抖下无数的珍珠,那是吐鲁番甘甜的葡萄。祖国,你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风景秀美的三山五岳,你有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长江、黄河,更有精卫一样勤劳、夸父一样勇敢的亿万优秀儿女。我就是您亿万子孙中的一分子啊,我对你的爱与生俱来,这爱,就流淌
期刊
【范文引路】  那声声的吆喝,仿佛来自天籁,竟使我常自梦里听闻。  从幼时起,散布于乡间的吆喝就声声不绝于耳,那吆喝或甜美、或粗犷,或悠长、或短促,或刚强、或柔和,有时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又“唱得红梅字字香”,竟不逊于通俗的、美声的以及民族的那些乐曲。  常听到的吆喝是收废品,多为拉架子车的小老头,和骑二八型加重自行車挂两个背篼的中年人。老头中气尚足,拉架子车在村里的土路上一步一挪,吆喝着:
期刊
他站在露天的屋顶上,披着满身星光,微笑着扯下一池云彩。他说:“我去过很多地方。”  一巷的繁花桂香挽不住群童欢快的步伐,一串的笑声挤进了通向屋顶的那扇小门,溅起了夜夜的月色皎洁。  他已坐在那里,面对着一排排小板凳,面对着一张张欣喜的面庞,微笑着说:“我去过很多地方。”接着,他一把扯过天边的虚幻。  屋顶上有大海,不再是黑夜,碧蓝的海水盈盈,裹着我们。我抓紧好友的手,心间敲着银铃。“看,是鲸!”蓝
期刊
闲来无事,我从书柜中翻出一本纸页泛黄的书来,嗅着书页散发出的气味,心中默念道;“好久不见,我的老友。”  不能再普通的《唐诗三百首》,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本,心底却沉淀着它留给我的种种趣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是这本书给予我的第一首诗。正值春来,房内拉紧窗帘,白亮的灯光打在书面上,和煦的春风钻过窗缝,游过耳旁。奶奶戴着一副老花镜,手指着这首诗,她念一句,我念一句。小时候压根不识多少字,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