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难题是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知识技能提升不快,这也严重阻碍了高中信息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样的现状,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研究了影响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几种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误区 因素策略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在进行书本知识教育同时,要借助电子计算机实际运用学到的书本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国内大部分的普通高中为信息技术教学配备的计算机数量很少,因此造成学生进行上机实训时无法做到每位同学都能分配到计算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其次,一些学校计算机的配置远远落后于时代主流的计算机,甚至还有学校的计算机配置水平停留在二十世纪末的水准,这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是毫无用处的感觉,这也对教学成效有影响。
1.2教学内容滞后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另一大特征是知识更新换代周期特别快,与它相匹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以及软件应用的更新周期也很短,但是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是和其它课程一起同步更新的,通常在几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使得高中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潮流,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已经陈旧,教材所介绍的应用已经被更新的应用所取代。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以后在现实中往往找不到它们的用武之地,也就是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现实脱节。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影响正常的教学。
1.3教学方式落后
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乡村高中或者偏远、落后地区的高中,这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能力为学生配置计算机,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课程一样,采用传统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纯书面知识的方式进行。这种缺少真正接触计算机进行实际训练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1.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大部分属于计算机基础知识,难度较低,因此国内许多高中并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信息技术授课教师,大多数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水平都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
2.产生教学困境的原因
2.1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信息技术教育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学生的高考成绩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最重要指标,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往往把教学重点和学校教育投资的热点放在了高考必考的课程上面,对于信息技术这种在高考中不算成绩的课程,学校往往重视不够。一方面,对它的教学成果不在意,允许别的课程随意占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时间,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取消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对它的教育投入也不足,如上文所提到的许多学校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教师,提供的教学硬件设施也不足。
2.2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这个原因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學生对这门课程了解还是不多,对它的发展前景认识不明确,因此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这也与教学的内容和老师的教学引导有关,如上文所说,如果学生从这门课程学到的都是陈旧过时的知识,那么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是必然的。
3.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误区的方法
3.1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开展,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大教师可以在正式教授课本知识之前,先向学生们系统地介绍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生活中处处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加强基础知识教育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许多学生学不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对计算机根本没有任何了解,有的学生甚至连开关机都不会,当然也有基础比较扎实,对计算机比较精通的同学,但是比例不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还是有的,因此教师在开始高中阶段的信息教学课程之前,可以先花费较短的时间强化基础内容的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3.3加强学校对信息教育课程的重视
如上文所说,现在我国许多高中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如果不能纠正学校的这一错误认识,那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教育,为这些课程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相应的教学硬件设施。
3.4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比起其它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上机实践有要求,这也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上机实训机会。比如说在讲了电子邮件应用之后,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创建一个自己的邮箱,并通过邮箱向老师发送邮件;学习了图像处理之后,可以让有些同学在教学主机上演示图像处理过程,其他的同学对他的处理过程进行点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学到的知识。
3.5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
更新换代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是由于知识量比较大,同时更新太快,单纯要求教材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实时更新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应该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知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传授给学生。
3.6开展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于有些学生而言,特别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信息技术是一门较为陌生的学科,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有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在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向永.解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5-8
[2]谢琪.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及其培养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82):15-17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误区 因素策略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在进行书本知识教育同时,要借助电子计算机实际运用学到的书本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国内大部分的普通高中为信息技术教学配备的计算机数量很少,因此造成学生进行上机实训时无法做到每位同学都能分配到计算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其次,一些学校计算机的配置远远落后于时代主流的计算机,甚至还有学校的计算机配置水平停留在二十世纪末的水准,这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是毫无用处的感觉,这也对教学成效有影响。
1.2教学内容滞后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另一大特征是知识更新换代周期特别快,与它相匹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以及软件应用的更新周期也很短,但是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是和其它课程一起同步更新的,通常在几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使得高中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潮流,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已经陈旧,教材所介绍的应用已经被更新的应用所取代。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以后在现实中往往找不到它们的用武之地,也就是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现实脱节。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影响正常的教学。
1.3教学方式落后
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乡村高中或者偏远、落后地区的高中,这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能力为学生配置计算机,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课程一样,采用传统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纯书面知识的方式进行。这种缺少真正接触计算机进行实际训练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1.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大部分属于计算机基础知识,难度较低,因此国内许多高中并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信息技术授课教师,大多数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水平都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
2.产生教学困境的原因
2.1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信息技术教育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学生的高考成绩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最重要指标,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往往把教学重点和学校教育投资的热点放在了高考必考的课程上面,对于信息技术这种在高考中不算成绩的课程,学校往往重视不够。一方面,对它的教学成果不在意,允许别的课程随意占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时间,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取消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对它的教育投入也不足,如上文所提到的许多学校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教师,提供的教学硬件设施也不足。
2.2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这个原因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學生对这门课程了解还是不多,对它的发展前景认识不明确,因此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这也与教学的内容和老师的教学引导有关,如上文所说,如果学生从这门课程学到的都是陈旧过时的知识,那么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是必然的。
3.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误区的方法
3.1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开展,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大教师可以在正式教授课本知识之前,先向学生们系统地介绍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生活中处处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加强基础知识教育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许多学生学不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对计算机根本没有任何了解,有的学生甚至连开关机都不会,当然也有基础比较扎实,对计算机比较精通的同学,但是比例不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还是有的,因此教师在开始高中阶段的信息教学课程之前,可以先花费较短的时间强化基础内容的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3.3加强学校对信息教育课程的重视
如上文所说,现在我国许多高中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如果不能纠正学校的这一错误认识,那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教育,为这些课程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相应的教学硬件设施。
3.4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比起其它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上机实践有要求,这也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上机实训机会。比如说在讲了电子邮件应用之后,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创建一个自己的邮箱,并通过邮箱向老师发送邮件;学习了图像处理之后,可以让有些同学在教学主机上演示图像处理过程,其他的同学对他的处理过程进行点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学到的知识。
3.5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
更新换代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是由于知识量比较大,同时更新太快,单纯要求教材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实时更新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应该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知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传授给学生。
3.6开展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于有些学生而言,特别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信息技术是一门较为陌生的学科,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有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在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向永.解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5-8
[2]谢琪.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及其培养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8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