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h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化解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使学生乐学数学,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只可巧用,不能滥用,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合理有效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知识信息来源更为丰富、容量更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不仅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化解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使学生乐学数学,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扩大课堂容量,节约时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只可巧用,不能滥用,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下面从实际的教学情景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谈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兴趣和主体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巧用信息技术课件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以大量视听信息、动态表现手段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氛围,能很好地再现其变化过程,把数学问题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较难理解,如果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示实际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例子来创设学习情景,就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章时,通过平移、旋转、翻折能重合的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学生对这一概念没有感性认识,能在一些简单的题目中使用,但对一些复杂图形的题目时,就找不到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了。这时,如能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三角形动起来,就能很形象地看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很快轻松掌握了相关知识。
  二、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傳统的教学中,老师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很多知识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但是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地把抽象思维显示出来,让学生细致认真地进行观察、分析,化难为易,形成数学概念、形象而清晰地揭示教学规律,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可对重要教学内容和现象进行回放,学生容易理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相关内容时,其中一个难点是关于轴对称的第二条性质,很难讲解透彻,我们可以事先合理有效地巧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轴对称的图形,上课时显示在屏幕上,把对称轴用红线(加粗线)显示,并进行图形演示——翻折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清楚地看到对应点的直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从而得到轴对称的第二性质。这些图片清晰、直观,可以即时定格或重复播放,从而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深刻记忆,轻松掌握本课的关键知识和重点内容,从而简化难点和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难点突破简化,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三、 巧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增大教学容量,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学生的全面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提高能力和效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内容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多种物体,可把相关内容的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展翅飞翔在蓝天中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承载车水马龙的杨浦大桥等画面。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同时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全面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除了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简化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可丰富课堂内容,增大教学容量,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式学习和实践能力;还可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莫健康.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6(12).
  [2]刘耀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效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12).
  [3]刘昌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5(21).
  [4]张效杰.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作者简介:李晓云,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数学课充满浓浓的数学味,便要有真实的实验情境、真实的互动对话和真实的动手实践。  关键词:数学实验;观察;推理能力;归纳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内容要有利
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改革创新农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效果不佳,基于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教育改革的进程,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而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学科之一则起到了关键作用。熟练掌握概念知识是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的基础,所以在高中数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概念教学不断提高重视,并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课堂实践展开教学。教师通过过给予学生正确的数学技巧和思想,引导其深入了解事物本质,从而更好地应用公式和数学思想灵活解题,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
摘 要: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普遍重视,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分组分层的教学方法。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