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效教学方案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作为教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如何在这一战场中把握方向,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呢?本文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试从教师的角度谈谈在设计教学方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历史 方案设计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的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以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质与量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是否在教学一段时间后素养得到提高为标准,按照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可称之为:少投入,高产出。
  从教学和学习投入时间看,中国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比大部分国家学生学习多,学习效果却并非最明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时时以教学有效性为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方案设计(平时更多称为“备课”)中规划好课堂的教学投入与资源配置的设想与计划。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所见所闻浅谈方案设计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认真研读,把握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和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心中时刻要有课标意识,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备课中细化课标。如必修I的《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为“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根据课标要求,教材中对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就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阅读。起义的过程以及影响才是应该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把课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讲清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之都》、《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历史局限性,使学生把关注点放在有效内容中,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与研讨时间。
  
  二、教学目标要注重实效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设计应注意几点:1,目标要“合情合理”,即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因为有效教学最终要靠学生的学习素养来体现,因此目标要体现可操作性和高效率性。目标过高则达不到,是一种无效教学;目标过低则会乏味,是一种低效教学。2,目标要符合教学内容和教材。有些课目标可以快速达到,就不需要设定很多步骤去分布实施。总之,新课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既要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要避免空洞无效的教学。
  
  三、教学形式要体现有效性
  
  简洁的教学方法意味着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好的方法是真正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且学之有效的就是好方法。
  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也是大有差异(左表);但现实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右表):
  
  很显然,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性。相反,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独角戏已经不能再演下去。
  笔者在讲解必修Ⅲ的《电影与电视》这课的重点“影视藝术的发展过程”时采取了突破策略: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资料讲述影视艺术大师们的“艺术人生”,并让学生在模仿节目、欣赏海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突破难点“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笔者让学生自由分成两组,课前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一些资料和数据,依据问卷结果在课堂进行一个小型辩论:中学生看影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课的内容相对浅显,课程的重难点就都设置了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方案设计开始,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所得效益入手,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60%,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以下简单谈谈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看法:    一、在课堂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
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结合设计实验的具体实例探讨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科学探究 设计实验 单一变量原则 对照原则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题目,如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有关问题并得出结论等。许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思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并以狼疮样肾炎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最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E3泛素连
摘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过健康向上的生活,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把生活的素材引入到课堂,通过各种途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掌握生活化课堂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中实践生活。  关键词 生活 思品 课堂 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新课程教材是教师引领学生去认识历史和现实的一个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课标和学生认识水平,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突破教材束缚,并充分挖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成语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化智慧的结晶,以言简意赅的形式表达出极其深刻的内涵。有很多成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例如,常见的成语“白虹贯日”虽然描述着人们生活中的日常天气现象,但却有着饶有趣味的科学意义。“白日贯虹”直译为: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语出《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司马迁《史記·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单词、句子的教学,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再加上生活环境又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学英语的人不会开口表达,形成了语言交流障碍,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