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下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生生共同协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这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合作学习;新课改;方法;提高;发挥The new class changes mathematics cooperation study several ponders
  He Qiying
  【Abstract】In is now new under the curriculum reform to cooperate the study to take one which of three big study ways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itiates, more and more is accepted by the general teachers, becomes now a classroom instruction luminescent spot. But in the field research has many classroom cooperation studies only to pause in formally, the effectiveness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the teacher must study diligently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oroughly and understand fully the student characteristic in the foundation, to the cooperation study’s content, the goal and the time carries on fully, scientific, the careful preinstall. The cooperation study i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ves cooperates together the study way which, the whole staff participation, inquired into together, it mainly lies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the combat teamwork, faces difficultly with the team spirit, with the construction community strength conques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cooperation study mainl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rgues, the expression, practice forms and so on to listen attentively to and to participate in launching, lets the student realize in the activity the cooperation the function, guides the student to participate in practice consciously to raise their practice consciousness,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this already became the modern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inevitable trend.
   【Key words】Cooperation study; The new class changes; Method; Enhances; Display1认真准备选择好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与问题
  选择恰当而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把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方法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体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认知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思维能力等为限制条件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己的学习水平,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状态,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就可以产生相互的影响,使他们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有主人的意识,以达实现“合作”、“参与”的目的,只有“参与”才有“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在小组学习中也存在差异参与: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内竞争”的特点。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供保障。
  3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的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间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很好的默契感,有一种很好的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知道教师的举手投足的含义,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表情、形态等方面判断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是学生的朋友、长者、兄长等关系,这样学生就没有压力,他们就敢于交流,敢于质疑,所以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实质的东西。而要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师生互爱: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有些学生就可能出现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也就不可能促进组内全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为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个别同学或几个同学就可能不按老师要求去办,这样组内其它成员或组长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发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影响合作学习。
  生生互爱: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智者多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相互尊重,人人都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就会达到人人都想说,敢说;人人都想做,敢做。达到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学习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 现阶段,社会进步,教育理念、学生思想动态等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变革时期。对于这种变化,我们既要有感性的认识,也要有理性的分析。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扼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处变不惊。  【关键词】 现时代班级管理转型期挑战影响教育策略    1社会转型期的变化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社会上一些新的价值观等的相继出现,时刻冲击着旧有的人际关系
期刊
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吃惊,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的计算错误,及典型错误例题,特别是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寻找学生的错误原因。  为此,我紧紧围绕“如何提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腾飞的三十年。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主宰课堂的时代发展到多媒体综合使用的时代。毋庸置疑,我们统治课堂的手段提高了,教育的效果提高了。学生们能够轻松地学习,愉快地生活。从表象看,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完美的极致。其实不然,在这些表象后面还隐藏着诸多问题:有些受教育者无处接受教育;教师之间求职不能公平竞争;继续教育单一无效;义务教育
期刊
【摘要】 当前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评价方式: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水平性评价是显然需要的。因为用它可以了解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益,它能实现评价的鉴定水平的功能;选拔性评价也是显然需要的,因为它可以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业绩,能实现评价的选拔淘汰功能。但是,由于当前教育测量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使以往的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的内容相当局限,只能通过试卷去测验
期刊
校长是学校的组织者,又是学校的带头人,同时在学校还是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着学校,对内全面负责教育教学中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当好这个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教育者以及建设者事关重大,起着治校育人的核心作用。作为一校之长,能在教师群体中有威信,在学生中有地位,在人民群众中有好的评价;能在学校的创建中留下美名,我认为除了在心灵深处深深打下“爱学校、爱老师、爱学生”的烙印外,还要具备“一无”、“六有”、“五
期刊
【摘要】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级是初始文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教育    1“以人为本”的概念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特点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日常生活着手,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 小学科学既是一门启蒙性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更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体的基础性学科。“尊重科学、注重实验”是教好这一门课程的灵魂,而搞好实验教学又是科学性得以充分体现的关键。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科学安排实验活动的内容和程序,努力凸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满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欲望。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增强科学意识,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
期刊
【摘 要】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目前我国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结合笔者实践,本文提出了要通过教师平时多注重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理解关心学生;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优化班级环境布置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同时通过确定主题,精选节目;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准备;抓住契机,及时教育等步骤开好主题班会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德育
期刊
【摘要】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认为这话说的的确富含哲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则无疑是洪水猛兽,吞噬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设下重重障碍,举步维艰。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不仅有一群默默无闻、为之付出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也功不可没。  【关键词】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影响Home education and famil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