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
【机 构】
: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24;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s对驾驶人的影响,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为基础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评估.设计2种RPMs方案(RPMs-B:设置在隧道检修道和车道边缘线;RPMs-C: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和边缘线)与未设置RPMs(RPMs A)的隧道形成对比;招募32名持照驾驶人,获取细粒度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选择平均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等7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探究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及效应量水平,进而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3种RPMs方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RPMs对驾驶行为及心理、生理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具备不同程度的现实意义;驾驶人心理、生理负荷程度降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驾驶舒适性良好;速度调控能力增强,对车辆横向位置感知及操纵水平上升,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在隧道曲线段RPMs使得平均速度明显增加,增加了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隧道全程、曲线段和中间段,RPMs-C均为最优方案,即RPMs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及两侧边缘线位置.研究结果为隧道安全设施的评估及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进一步形成隧道安全设施设置指南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解决环形交叉口左转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借助内侧环道与外侧环道设置左转待行区和直行待行区,并建立环道交通信号与进口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
为了研究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特征,从上海自然驾驶研究试验数据库中提取48位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事件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自动化筛选准则及人工验证方式提
在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中,路面阴影、雨水、污渍和反光会对车道线识别和车辆导航造成干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投影映射(IPM)和边缘图像过滤的改进车道线识别方法。通过逆投影方法可以得到原始道路图像的鸟瞰图像,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车道线的视觉特性并减少了干扰。同时提出迭代聚类分割方法对IPM图像中的灰度值进行分析,并保留与车道线颜色和形态特征最为接近的灰度点作为车道线边缘。随后提出一种搜索统计
为提高驱动桥壳的轻量化水平和道路行驶疲劳可靠性,对驱动桥壳进行6-Sigma稳健性多目标轻量化设计.首先,建立驱动桥壳的虚拟台架仿真模型,并进行垂直弯曲刚性和垂直弯曲静强
为了准确获取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参数信息,满足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蚁狮算法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状态参数估计器.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UKF)过程中噪声协方
在地震动峰值、速度脉冲及结构的地震响应等方面,近场地震动常表现出和远场地震动不同的特性.依据地震动破坏势从NGA-West2地震动库中选出2条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并与2条远场地
传统的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利用电机来模拟发动机的功能,没有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符合目前节能减排的趋势,但电机调速性能和过载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动力总成发生了变化,但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由自身或外界条件所带来的或高或低的风险,即驾驶风险,通过对驾驶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估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有效对策,明确由人为因素(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