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致美地做教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校之初,“尚实学,尚实习,尚实行”校训的确立,奠定了北京八中踏实朴素的教育追求底色;改革开放后,“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造就了八中素质教育先驱的闪光名片;“三个提升、两个促进”教育价值的提炼,确立了八中本真致美的气质和境界,进一步彰显了既脚踏实地又远见卓识的教育智慧和风范。
  溯本求真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才作用的滞后性要求教育既具基础性又具前瞻性,有追求的学校会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符合学习规律又满足社会需求的路径与策略。
  八中的前身“四存中学”创建于华夏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末民初,彼时确定“尚实”的办学理念,以“道艺兼习,文武并重”为育人宗旨,课程中西兼顾、德智体美并重,旨在培养“经世致用”的全才。
  四存中学的课程设置反对“悬空之道,虚华之学”,重“实学”“真学”,除开设修身、国文、数学、外国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常规课程外,还开设农学、拳术、球类、中西音乐和绘画等课程。学校重视德育,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言行,反思不足,加强修养;重视经典阅读,专设“经学”一科,规定读经之法,涵养家国情怀;重视实践能力,开辟农圃供学生实习农事,培养动手能力;教材教法注重中西交融,开阔学生视野等。学校创办不久即远近知名,1936年全市国文会考,前30名中有16名为四存中学的学生,且包揽前6名,轰动京城,而且曾连续五年在北京市中学比赛成绩中名列第一,为嘉奖四存中学,张学良将军特赠予学校题有“会我以文”的银盾一尊。
  一所学校的气质和性格与建校时的追求与理念有关,四存中学这种“求真务实”“不尚虚华”的风格,将不断发扬光大。
  1949年,四存中学与北平八中合并为北京八中,八中人始终将学校发展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探索人才发展的内在规律,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学生。改革开放,百废待举,面对人才短缺、需要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社会形势,北京八中在培育优秀学生的过程中,研究因材施教的科学规律,从小学中甄别遴选智力超常儿童,创办“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少儿班)”,招收10岁左右的四年级学生,通过课程整合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使学生用四年时间学完八年的课程。30多年的实践证明,“超常儿童”成长有规律可循,实现了高水平的素质教育。
  面对当时渐趋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八中制订并试行《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素质大纲”将学生成长需要的各种素质归纳为23项“目标”,配以实施的“主要手段”和“考核方法”,既具科学性,又具操作性。如“目标20—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主要手段:高中开设“美术概论”选修课;每年年底举行“八中艺术节”;不定期组织美的讲座和其他课外活动。再如“目标23—有体育爱好,掌握一项健身项目”,主要手段:试行体育课的部分选修;实行体育课、体育协会和运动队三级体育活动制度,运动队以田径、游泳、体操为主项,兼抓球类;每年一次体育节,各季度组织拉练賽。
  “素质大纲”的提出,标志着八中从立校之初以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育途径的朴素认识,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理性飞跃。自此,形成了以“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为核心教育思想的北京八中素质教育文化。
  守正创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八中人深刻地认识到,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就要坚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切实认识并具体实现“三个提升、两个促进”的教育价值,用课程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用制度完善规范素质教育的推进,用机制改革支撑素质教育实施,守正创新,久久为功。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八中素质教育进入科学化、体系化、系统化的实践探索新时期。
  搭建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的网状课程结构。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建设以提升学生生存能力为“经”,以提升人的生活品位为“纬”的网状课程体系,综合交融达成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育人目标,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
  以课程优化推进素质教育深化。2010年,“素质班”创办,形成“加速式”“充实式”两种超常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整合课程,改革学制,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自主课程实验构建了“一主两辅四阶梯”高中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化完成分类分层体系设计;2013年,开设中美课程合作项目班,素质教育增加国际化内涵和比较借鉴;2017年,艺术、技术和体育“项目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鲜活生动。这些探索步稳印深,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课程实施。
  以机制改革保障素质教育推进。为转变管理定位,强化服务职能,学校进行了扁平化改造,成立“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中心”“教学指导评价中心”“学校发展保障中心”“超常教育创新实践中心”“国际化教育中心”和“合作办学中心”等六个管理服务中心,各设相应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引领服务事宜,提高了实效;实施“年级主体制”管理,赋予年级更大的人权、财权和事权,使管理更加简明高效;创新运行“三线两全”的管理体制,“党的引领保障”“行政统筹实现”“教代会民主评议”三线并行、各负其责、互相促进,推进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评价,学校治理进入现代化、科学化的时代,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文化内涵。
  以文化建设提升素质教育品位。学校建有四存建筑小品、孔子和苏格拉底雕像、日晷、文化广场等,既传承优秀的校风,又体现放眼世界的胸襟;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致美音乐会、中学时代第一次铃声和最后一次铃声等特色德育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优质中学联盟和国际教师发展基地,每年定期的学术交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国际交流、展示和学习的平台;“阳”系列队伍建设、“春”系列优秀教师评选、“我是八中人,本真致美行”教职工系列征文演讲等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美形塑魂。
  行远致美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教育思想,全力谋求“三个提升,两个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修订《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把正学校育人方向。八中以提升“素质”为着力点,以适应“未来”为着眼点,不忘初心,咬定青山,根脉相继,笃志前行。学校重新修订“素质大纲”,切实发展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制订全营养套餐核心素养图谱,探索中学素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课程化的常态高效路径和最优策略。
  研制实施《北京八中新课程方案》,规划素质教育路径。八中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为原则,将“立德树人”作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进一步优化“一主两辅四阶梯”课程架构:“学术类课程”为不同发展水平学生提供个性化套餐;“德行类课程”为不同修习内容设置多样化实施策略;“综合类课程”为学生跨领域跨学科修习创造条件,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与高效实施策略。
  多措并举实践创新,拓展师生自主高质量发展时空。一是,每年选派师生到分校、友好校、薄弱学校和边远地区学校开展“双感双有”系列活动,“双感”指感动、感恩,“双有”指有作为、有价值。通过活动将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分享与推广,促进社会公平,也让教师、学生通过深入基层,感受教育生态,体会教育价值。二是,自2015年起,学校借助社会机构E智慧每学期为学校从教师、课程、教学、资源、组织与领导、文化、安全、同伴等八个方面进行自主诊断,让干部教师通过客观数据自主分析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并进行调整与改进,在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研制了包括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和发展素养的“北京八中学生360分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规划方案。四是,深化“广泛导师制”,从学校知名校友、社会贤达精英、学校热心家长中挑选对学校教育有感情、在某个领域或专业有突出成就或影响力的人士担任学生导师,导师针对学生完成“定期会面,推荐书籍,研究课题,学习评价”等活动任务,拓展学生成长过程中“师者”空间。五是,在校内完善“教导团队制”,使班主任和全体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共同引路人。
  编辑 _ 王雪莉
其他文献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点,有着红色的血脉基因、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鼓楼大街、沙滩红楼、东交民巷,纵横之间,穿越今昔,一砖一石铭刻着百年风云变幻;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岁月峥嵘,雄才大略,一代伟人激励着千万后来者。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发,踏上雄关漫道,开创民族复兴的伟业,奠基彪炳千秋的丰碑。也正是从这时起,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现 象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青少年正在经历一场“情绪的风波”,而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家长过激反应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变化。因此,成年人要以身作则,理性对待疫情,保持平和心态,借机涵养孩子的静气,使其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评析: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静气就是不浮不躁、从容淡定、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内在的涵养,是一种美好的气质。  老师们常常能注意到:全神贯注学习的孩子,像一幅静止的
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带,位于行政办公区西北,京杭大运河东岸,于2012年9月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22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9998平方米,现有44个教学班,127名教职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环境设施、优质的教育教学,让学校犹如一朵清新、鲜丽的出水芙蓉,绽放在古运河畔。  芙蓉小學追求清新、和谐、大气、包容的学校文化,注重用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了“清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市中小学自4月13日起进入线上教学阶段。市教委要求,教师严格控制学生线上学习时间,不得安排重复性、叠加性学习任务,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  评析:线上教学是指教师凭借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以录播、直播、线上答疑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  当然,我们要理性看到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情感相互感知不通畅:与传统的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办学目标、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学校以创建“英华教育”为办学构想,以建设“英华课程”为核心目标,形成了极富特色的课程体系。  英华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核心课程,同时包括分为学科延伸、人文拓展、科学探究、生活体验、社会适应5大类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核心课程体现国家教育意志,是学校全部课程的核心,为其他课程提供示范和引领。5大类
69年的风雨积淀与“幸福教育”文化的滋养,使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成长为一校六址、品牌优质的教育集团,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幸福教育”不仅成为学校的文化标识,更是支撑我们不断前行的教育追求。  学校坚持9年进行幸福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把“让学习真实发生 让课堂变得有意义”作为检验幸福自主课堂的标准与阶段性目标。以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目标驱动式的阶段研究,经历了五个阶段:阶
东城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东城区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知行合一”核心思想贯穿教育全过程,充分利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东城红色资源等,将其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与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确保学习成果转化为不断推动东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1.精心谋划,设计主题教育有“高度”  2019年9
用什么方式把集团的力量凝聚起来、如何在集团化背景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着力探索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两年来,汇文教育集团逐渐摸索出一套可行的经验。  实践探索:发挥四个关键力  1.构建愿景,发挥集团文化凝聚力  愿景是集团共识,是集团文化,是集团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过去的三年里,汇文集团形成了四大发展愿景:全人发展、红色传承、特色发展和机制创新发展。  全人教育是宗旨。早在1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了诸多有关教育的议案与提案。这些议案与提案,既反映了百姓心声,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痛点,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教育改革的走向。我们力争多角度、多方面搜集整理这些议案、提案,并从中提炼出9组关键词,以此传递全国两会“教育好声音”。  关键词1 价值观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把抗疫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将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的价值。”  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把教师、学生的幸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校园文化引领幸福教育,努力让校园成为教师和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课程文化——多元与适切  传承——洞悉潜在价值,常态中做出亮点。从2009年开始,唱歌学英语项目我们已经坚持了5年多,目前美德英语歌曲课程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