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中学生地理空间立体感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年级阶段是中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空间感知和思维脑图的能力是快速发展的高峰,但是许多学生阅读地图和图示的能力都非常欠缺,地理空间立体感的形成更是难如登天。因此作为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在七年级阶段要加强对学生地理空间感知的能力培养,可通过建设专业的数字地理教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可视化,在教学中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实践,把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空间能力。
  地理空间立体感的欠缺现状
  地理空间立体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基本的地理思维的构成部分。考试中地理空间感的缺乏会造成整个题目理解偏颇,生活中地理空间立体感缺乏会导致分不清空间方向导致迷路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地理空间立体感的欠缺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体现在学生对地图死记硬背,还体现在没有地理思维,众多地图、图表分辨不清。空间立体感的缺乏证明地图的读图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中需要读图和文字的结合,离开地图学习的地理学习是缺乏灵魂的。读图能力是建立地理空间立体感的基础。地理图表众多而复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教授学生解读各种地图、地图与做题的方法,善于捕捉学生在读图时所遇到的阻碍,对症下药,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识点。
  例如,读图所必须掌握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释等等,分清每种图表所对应的门类,然后才会提炼图中信息,加以应用。学生经过基础读图能力的培养,再在经常翻阅地图,时常练习中提高读图的速度,头脑中便会形成地理思维,对地理知识准确快速理解后,空间立体感才会自然得到强化。
  数字化地理教室,增强地理学习可视化
  地理教师可与学校协同建设高大上的数字化地理专业教室,教室里美丽的星空和炫彩逼真的中国、世界的地形图,脚下还拥有中国的政区图,及其各种各样的地理模型充溢其中。学生沉浸在地理的世界里,地理的学习新奇有趣、地理课堂灵感迸发,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师和学生在可视化的地理元素中震撼畅游,学生可以触摸凹凸有致的地形纹理,真切感受高耸的山地、起伏的丘陵;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可以探究未来的地理现象,更可以体验火山的喷发。数字化地理教室的神奇和秘密,不仅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变成我要学、我爱学地理。
  例如,在执教《海陆变迁》时,感受水、沙子完成海陆变迁,分析一个区域的前世今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韵。在学习《地形与地势》时,学生亲手抚摸地图的表面,感受我国地势自西向东不断变化的趋势,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真正体会到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在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时,学生会用“雨量器和量杯”,让学生了解体验气象台测量降水的方法等等,各种地球仪的使用,把抽象晦涩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让学生寓教于乐。神奇的地理教室让师生惊艳感叹,在数字教室里学生通过直观地触摸地图,促进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促进了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形成。
  地理教学与生活有機结合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素材去理解,教师完全可以用生活来教育,用生活来学习地理。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中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去发现社会环境中的区域文化,去探究自然环境中的问题,去感受地理知识的无穷,去体验地理空间的博大精深。
  例如,联系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可以认识省市,并能够识别相邻省市,并且可以探究地震的原因,在寻求原因的进程中掌握四川省的地貌地形及其人文环境,而且可以和其它的自然灾害形成明显对比,对四川省整个的地理知识完成了回顾记忆,还拓展了相关知识,清晰明了,地理空间立体感随之加强。例如,在学习经纬网时,经纬网的问题一直困扰大批学生,但若让它与生活实际结合便可牢固掌握,教师可在教授中与班级的构造相联系,班级的横排是纬线,纵排为经线,以一个班学生为基准点,判断另一位学生的方向,完全和地理考题相结合,而且强化了空间立体感。此类例子数不胜数,只要用心,就能够在生活中发现与地理相关的知识,让地理知识学有所用。
  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理解
  地理的学习课堂是从校园的实验室到社会的博物馆、园林、野外课堂再到云课堂,地理的教学要在动手实践中不断进行深化。在校园的实验室进行模型的制作,感受实物和虚拟的神奇,例如,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亲手制作简易六分仪,测量某一地点的具体经纬度位置,增强了学生课堂参与性,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博物馆中感悟人文情趣,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走进丰富的实物课堂;在园林中解读人文、自然景观,在野外课堂中,进行“乡土调查”“地理测量”“野外观测”等地理实践活动;在云课堂中实现跨越式、开放式的交流。学生在各种课堂形式的实践中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空间立体感随之自然建立。
  结语
  地理空间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地理空间感的建立决定高中地理成绩的优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信息化的技术、生活化的丰富课堂、实践得真知等各种手段进行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培养,为以后地理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
期刊
近几年,我们常德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采取领导联点、工作组驻村的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以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通
本文通过对成都铁路卫生学校2005年以来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的点滴实践记录和总结,以期能探索出一套符合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 This article record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应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视作教学的中心,积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并借此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最大可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如此一来,势必能使自身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体育教师应重视个人素质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一般来讲,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受到了体育专业的培养
期刊
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是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困难。词汇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而是要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词汇,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使用
园长的管理智慧影响着管理水平,而园长的文化修养则决定着管理智慧。作为一名年轻的园长,又面临着新时期幼儿园的转型,当什么样的园长,办什么样的幼儿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英语是在中国最普及的外语。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学习英语。分析中美两国学生的自然态进而探讨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很有意义。本文从学习方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中美国家的学生的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语言习惯。  导致两国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主要原因:1.教育的理念;2.学生的特性。Pavilik(2012
期刊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产权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价值以及如何评估企业价值日益成为资产评估人员、投资者,企业管理当局、投资咨询机构、证券从业人员的密切关注的问题.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正如李光耀所说,“没有行动党就没有现代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史基本上与现代新加坡的发展历史相重叠,新加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