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家》不是算命先生,对2011年的预言来自我们对行业的分析和思考,来自我们与行业牛人深度交流后的总结。说得对不对,待到年末,请你来为我们做评判
预言一 创业板并购潮来袭
创业板公司们终于忍不住了!
立思辰(300010.SZ)购买友网科技100%股权,顺网科技(300133.SZ)收购其头号竞争对手上海新浩艺软件有限公司。
这只是一个开始。截至2010年12月14日,2010年上市的108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额为563.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资金为5.22亿元。拿了这么多钱怎么办?当然是吃掉竞争对手、买进上下游公司,甚至出国收购同行获得其先进技术和海外市场。
这是最佳的经营策略,也是几百亿超募资金的最佳花法。
预言二 海外上市遇冷
截至2010年12月10日,已经有39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占今年美国市场IPO数的近1/4。
本来,这是好事。但真正要命的是这些企业可能没有外国投资者想象得那么好。“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麦考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蜜月期”刚过不久,就被指控报告虚假、信息披露有误,受到海外律师连环诉讼,股价随之腰斩。
实际上,未来可能出问题的公司远远不止麦考林一家。现在投资圈普遍认为会有一批最近上市的企业2011年一季报很难看,中国概念股将遭遇信任危机。
那可是纳斯达克,那不是创业板,遇到信任危机,想再增发股票就困难了,不管对已上的,还是想上的,这股寒流,不得不防。
预言三 清洁技术,在火热中分化
2009年,大家热谈清洁技术,是在政策迷雾中看到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刚性需求。2010年的持续升温,则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于推进节能环保的坚定决心和明晰政策。2011年,我们判断清洁技术里的创业和投资机会都将发生分化。
第一,新能源从热转冷。要说新能源也热了四五年了,特别是光伏和风能。这几年出了一批大公司,也成就了一批投资机构。但随着产业的成熟,新进入者面对的门槛过高,所以未来新能源里的早期投资机会将越来越稀少。从明年开始,除非一些确实有革命性前景的技术,新能源将淡出很多VC的视野。
第二,节能环保冷热不均。节能环保是个大概念,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在2011年,不同领域的发展不均衡将加大。市场化更强或者政策约束更刚性的产业,比如LED照明、小型工业锅炉改造等将会获得高速发展。而依靠政府采购和补贴的产业,比如市政垃圾、污水等领域,将很难在一两年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投资机构分化。清洁技术不同于互联网和快速消费产业,这是个高度考验技术判断能力的领域。投资人的专业背景如何,跨领域学习能力如何,都会对机构在这个领域中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在中国的投资环境是钱多、项目少、人激动,难免有很多投资人看走眼。我们相信,清洁技术投资最终只会成就少数的机构。
预言四 社会资本博弈公立医院
2001年,国家开放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民营资本蜂拥进入。它们的出现成为了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充,这其中既涌现了爱尔眼科这样的明星上市公司,也成就了众多整形美容的专科医院。
现在,随着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社保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最具价值的公立医院正式向社会资本开放,而这必然引发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唯一让人担心的是:文件由国务院直接下发,其中并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导意见。到了地方如何执行必然会引发多方力量进行反复博弈。
预言五 强势网商惹纠纷
2010年的B2C网商实在是太火了。麦考林、当当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凡客诚品将广告打得铺天盖地;年底,京东又抢先开打价格战……
这些创立不过十年的互联网公司大多经历了追捧、质疑、独自潜行的过程。今天,网络购物已然主流化,这些B2C行业的先行者也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行业话语权。我们将它们称为“互联网国美”。
一个现象让人担忧:随着议价能力的增强,B2C网站和商家的矛盾有激化趋势,我们观察到不少的“互联网国美”们正在用当年国美用过的,甚至更严厉的手段盘剥商家。
对于一个正在蒸蒸日上的行业显然并非好事。
预言一 创业板并购潮来袭
创业板公司们终于忍不住了!
立思辰(300010.SZ)购买友网科技100%股权,顺网科技(300133.SZ)收购其头号竞争对手上海新浩艺软件有限公司。
这只是一个开始。截至2010年12月14日,2010年上市的108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额为563.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资金为5.22亿元。拿了这么多钱怎么办?当然是吃掉竞争对手、买进上下游公司,甚至出国收购同行获得其先进技术和海外市场。
这是最佳的经营策略,也是几百亿超募资金的最佳花法。
预言二 海外上市遇冷
截至2010年12月10日,已经有39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占今年美国市场IPO数的近1/4。
本来,这是好事。但真正要命的是这些企业可能没有外国投资者想象得那么好。“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麦考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蜜月期”刚过不久,就被指控报告虚假、信息披露有误,受到海外律师连环诉讼,股价随之腰斩。
实际上,未来可能出问题的公司远远不止麦考林一家。现在投资圈普遍认为会有一批最近上市的企业2011年一季报很难看,中国概念股将遭遇信任危机。
那可是纳斯达克,那不是创业板,遇到信任危机,想再增发股票就困难了,不管对已上的,还是想上的,这股寒流,不得不防。
预言三 清洁技术,在火热中分化
2009年,大家热谈清洁技术,是在政策迷雾中看到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刚性需求。2010年的持续升温,则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于推进节能环保的坚定决心和明晰政策。2011年,我们判断清洁技术里的创业和投资机会都将发生分化。
第一,新能源从热转冷。要说新能源也热了四五年了,特别是光伏和风能。这几年出了一批大公司,也成就了一批投资机构。但随着产业的成熟,新进入者面对的门槛过高,所以未来新能源里的早期投资机会将越来越稀少。从明年开始,除非一些确实有革命性前景的技术,新能源将淡出很多VC的视野。
第二,节能环保冷热不均。节能环保是个大概念,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在2011年,不同领域的发展不均衡将加大。市场化更强或者政策约束更刚性的产业,比如LED照明、小型工业锅炉改造等将会获得高速发展。而依靠政府采购和补贴的产业,比如市政垃圾、污水等领域,将很难在一两年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投资机构分化。清洁技术不同于互联网和快速消费产业,这是个高度考验技术判断能力的领域。投资人的专业背景如何,跨领域学习能力如何,都会对机构在这个领域中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在中国的投资环境是钱多、项目少、人激动,难免有很多投资人看走眼。我们相信,清洁技术投资最终只会成就少数的机构。
预言四 社会资本博弈公立医院
2001年,国家开放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民营资本蜂拥进入。它们的出现成为了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充,这其中既涌现了爱尔眼科这样的明星上市公司,也成就了众多整形美容的专科医院。
现在,随着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社保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最具价值的公立医院正式向社会资本开放,而这必然引发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唯一让人担心的是:文件由国务院直接下发,其中并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导意见。到了地方如何执行必然会引发多方力量进行反复博弈。
预言五 强势网商惹纠纷
2010年的B2C网商实在是太火了。麦考林、当当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凡客诚品将广告打得铺天盖地;年底,京东又抢先开打价格战……
这些创立不过十年的互联网公司大多经历了追捧、质疑、独自潜行的过程。今天,网络购物已然主流化,这些B2C行业的先行者也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行业话语权。我们将它们称为“互联网国美”。
一个现象让人担忧:随着议价能力的增强,B2C网站和商家的矛盾有激化趋势,我们观察到不少的“互联网国美”们正在用当年国美用过的,甚至更严厉的手段盘剥商家。
对于一个正在蒸蒸日上的行业显然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