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管窥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担负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的创新精神。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对话文本,深挖人文教育内容,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学要构建人文精神,就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只有跟文本对话,才能做到。因为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专家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的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小学现行的各版教材选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思想性与艺术性很强。语文S版教材就对爱国、科学、自然文化,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孝亲、仁爱、立志、勤学、坚毅和进取等内容,多有涉猎。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划粥割齑、五年未曾解衣就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梅兰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小麻雀》中为了小麻雀独自面对强大的猎狗的麻雀妈妈那伟大的母爱;《心中那盏灯》那难以承载的父爱:《十年后的礼物》中十年后兑现承诺的诚信品质;《平分生命》中小哥哥为了妹妹勇于献出生命的率真、质朴;《倾斜的伞中》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
  《体育课》中涅利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顶碗少年》面对挫折的自信与镇定。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入编教科书,如:《端午节的来历》、《清明节的来历》、《年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在过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如:彝族火把节的盛况,藏族雪顿节赛牛的欢乐,傣家泼水节的隆重。还有那绚烂的民族文化:神鸟的睿智,刘三姐的聪慧,格萨尔王的故事,冬不拉不惜献身为老百姓除害。
  人与动物的和谐:《老人与海鸥》中老人与海鸥胜似亲人的至纯至真,《珍珠鸟》中因为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上述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要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滋养心灵的营养。诗词歌赋这些古典优秀文学作品更是将汉语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令人仰止,这些古典作品不但表达技艺高超,而且沉浸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学习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接受美的熏陶,而且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高尚健全的人格,锤炼心理与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地吸取营养,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如果语文学不好,从小处讲,事关个素质提高;从大处讲,影响全民族母语水平的发展,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除了要依托教科书外,还要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
  二.培养阅读兴趣,培育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健康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暗暗相合的。我们要依托文本,放眼课外,打通学生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沟通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优秀文学作品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可以大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涵养心灵,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所以在学习了《题临安邸》、《示儿》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同样渴望国家统一的杜甫的《春望》,让学生在这些作品中去感悟诗人国破后的忧伤与愤恨,让学生能体会国破后的痛苦。在学习了《出塞》之后,我给他们推荐了高适的《燕歌行》,让他们将 “铁衣远戍勤久,征人蓟北空回首”与“万里长征人未还”对照感悟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亲、思乡之情。体会诗人闻听“美人帐下犹歌舞”与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怒。
  教师要注意引导,如对文本的解读,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时代,观照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之对话,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去思考社会,反思人生,不断从文本的表象走向深入,真正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
  此外,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有可借鉴之处。“文以载道”,传统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放弃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所具有的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也是我们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动力。
  在一个物欲泛滥、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我们仍有必要提倡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去读书,在书中去感悟人生,养成锐意进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固本清源,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广泛涉猎,将有限的文字与广阔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离开了生活,离开了阅读,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空中楼阁。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注重民族文化的积淀
  语文实际上是一门强化母语运用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不但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播,还注重受众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
  要提高语文素养,厚实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身必和谐发展,就不能只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语法等基础知识,还包括社会和人生等丰富内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地位极为重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润物细无声”。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来实现人文修养的跨越,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和民族灿烂文化的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人,成为合格的公民,语文教师对此更是责无旁贷。
  我们要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学生学好母语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能薪火相传。
   (作者通联:642350四川省安岳县东方红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师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如何运用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课堂提问 创新思维    在举国重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健是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而课堂提问是师生
期刊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技能和知识,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科学。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是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实验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针对性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认真研读科学课程标准,了解本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做实验
期刊
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挚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抓住闪光点是转化学困生的突破口,以心换心是促进学困生的催化剂。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  许多学困生之所以破罐子破摔,处处与老师“对着干”。归根结底,还是老师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老师对学困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赢得他们的信任尤为重要。例如,我们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探索新知,引发创新思维,指导学法,培养创新能力,实践锻炼,体验创新愉悦,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 创新能力 实践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创新的基础是教育,而教育要创新就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基础教育
期刊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期逐渐形成,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习惯有好有坏.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引起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意志消沉。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
期刊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重复错误——通往真理的终点只有一条正确的路,但却有999条歧路。那我们将如何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走出学习低效的陷阱呢?  一. 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  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心理及学习能力测评,同时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一并进行测评。找出影响孩子学习的所有因素,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像看病一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同时给孩子整个学习过程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放空枪、乱放枪的情况。教师如何端好手中的枪,有的放矢打好靶呢?答案可能众说纷纭,并且无法最终达成一致。下面结合教师和学生,上课和听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瞄准教学内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水平,以己之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个性化的解读。以学为主不仅指向学
期刊
作文训练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在实际的作文训练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布置一道作文题目叫学生自己写,老师不做分析和讲解,学生只能东拼西凑。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要走近学生生活,多用学生身边发生的
期刊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心  
期刊
作文能力的训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二是修改。文成于思,文成于改。修改应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以说,凡是不会修改的人,他自己也就不会写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现将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写好作文评语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 作文批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批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