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素养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对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清晰、生动或神奇的想象,透过现象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学生要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必须对物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发生的现象认真观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如实记录。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对蜡烛进行初步观察,学会观察物质的一般方法。按实验前、中、后的顺序观察,再对蜡烛燃烧进一步观察,拓展观察的深度和广度,并用规范化语言把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对实验的亲身体验,可得到许多重大发现和科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使用化学的情趣,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学会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具体实验教学,可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探究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三、通过对化学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反映,为了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必须对实验所得现象、数据作出客观、公正、严肃的处理。如为证明氧气化学性质较活泼,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而有时实验时未见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情况,就得认真分析:①氧气是否纯净?②铁丝是否光亮?③铁丝是否被引燃?逐一排查,就可明晰失败的根本原因,也能认识到燃烧条件。又如英国物理学家于1892年发现,从氮的化合物中制取的氮气密度为1.2505g/L,而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的密度为1.2572g/L,两者相差几毫克,超出误差范围,因此怀疑空气中的氮气含有未被发现的较重气体。经过冷静分析,再通过试验。他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猜想。可见对实验现象的微小差异,都不得马虎,否则就会失去许多新的发现和科学创新的机会。
  
  四、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安全、环保、节能意识
  
  化学实验中也涉及“三废问题”及其处理,如对硫、磷燃烧的产物用水来吸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用一氧化碳回收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环保问题并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节能观念;又如认识氢气燃烧前验纯的必要性。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等。加之课外带学生到化工厂参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环保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很多化学实验,一个人不能独立完成,需与同伴团结协作、配合完成。如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对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的实验,要求学生合作进行,一人吹灭蜡烛火焰,另一人立即点燃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通过实验中的团结协作,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说课稿的撰写是让教师在梳理和分析教学背后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课堂情境知识融合和再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打通理论与实际的整合通道。在此,选取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数的守恒”这一知识点,设计活动方案并形成说课稿,以期在幼儿园说课稿写作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数的守恒是对基数概念认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数的守恒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引导幼儿感知物体数量守恒的教学活动一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人们逐渐迈上了直通高科技的幸福之路。便捷、高效、快节奏的生活,也呼唤着语文课堂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改革和创新。最近,笔者参加了在深圳市举办的一次全国中小学校长“智慧校园——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会上的专家和校长对智慧校园的构建、未来教室的打造、创客空间的开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高科技与课堂的深度融合进行了论述和交流。在新理念、高科技的冲击下,笔者不断自问:如
周志恩,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督导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省高中语文“优质空间课堂”首席教师;永州市学科带头人;陕西华夏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华夏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研究》杂志执行主编。先后被评为永州市教学名师、市教学能手,获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6项。发表教研文章7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
2018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切实开展中小学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开展违规办学治理活动,狠抓违规考试和超标超进度教学问题,规范招生、分班行为,强化均衡分班、师德师风管理,引导规范从教。二是有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定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无盲点检查,积极推行互联网监控,切断中小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关联,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挂钩。三是强力推进“阳光食堂”建設,与省阳光食堂信息化管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满足学生课外生活需求,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鹿鸣少年宫立足学校实际,着眼于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为打造一个学生喜欢的活动场所、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而不懈努力。  一、整合资源,保障师资队伍  1.发扬教师所长,丰富课程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高技能、勤敬业的师资队
笔者在房山区石楼镇从事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的三年,正值北京市推广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时期,也正是北京市进行初中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在此期间,笔者积累并总结了一些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一、人生目标与学习的动力  很多农村的中学生还没有树立远大志向。农村的生活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学生与外面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普遍表现为见识较少、知识面较窄、思维的局限性较明显。很多农村学生上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走出农
孩子的健康是许多父母最关心的问题,而很多疾病其实都源于儿童期不良的生活方式。数据表明,很多儿童没有摄入足量的水果和蔬菜;在美国有超过1/3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都食用快餐,有1/3的儿童超重或肥胖;全球有9%的儿童乳牙龋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该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有研究者近期梳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成果,结果发现,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1.
一、父母心理控制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心理控制(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简称PPC)是指父母试图通过鼓励孩子依赖自己、抑制孩子的个体化发展、使孩子的自我意识缺失等心理策略来控制孩子的一种教养行为。研究者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心理控制的过程通常是带有侵入性和操纵性的。父母在维系亲子关系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比较隐蔽的策略,如灌输焦虑和诱发内疚感,迫
[摘 要]学生所持有大量迷思概念就是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面对的一类真问题。通过发现并识别迷思问题,组织学生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交互学习与探讨的机会,可修正并整合学生的碎片化认知,达成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教师和研究者应对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人的认知结构发生的同化和顺应、群体迷思概念发生转变的机制开展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教学;协作学习;迷思概念;科学概念  一、实践背景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三十条。  《通知》强调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出了学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均衡编班配备师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等级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