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减少因建筑材料价格的异常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设项目有必要在价格异常变化下,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管理,提出切实可靠的处理措施,本文对此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建设项目;材料;价格异常变化;工程质量;造价;措施
1 前言
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各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工程造价领域特别是预(决)算的编制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受市场价格、能源、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建设工程主要材料价格异常上涨。例如:钢材价格、砂、石价格都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为了稳定建设市场,维护建设各方的合法利益,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价格异常变化时的管理制度及处理措施。
2 常规材料信息价格发布的不足
2.1 现有的价格信息发布情况
据统计,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国内钢材等现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每吨钢材的价格大约每半年上涨1000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北京、上海地区的钢材价格同比增长58%左右,广东地区同比增长47%左右。与此同时,水泥、混凝土、铜材、铝材、沥青、柴油、碎石、木材、电线、电缆等主要建筑材料也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其升幅之大、涨速之快、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前所未有,为近年所罕见。由于不同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变动频率不同,目前材料价格信息发布分为:
⑴主要材料、大宗材料,如钢材、水泥、铝合金门窗及砖、砂、石子等地产材料,按月、旬发布,有的地市还按日发布;
⑵价格在年度内基本稳定的材料价格信息,如安装工程、消防工程、建筑节能材料等,每年发布一次,但是遇到价格波动较大时及时补充;
⑶季节性较强的材料价格信息,如园林绿化苗木等,按季度发布。
信息价格水平的控制方面,钢材、水泥及地材等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基本接近市场实际,与市场成交价比较,钢材价格信息控制在5%以内,水泥价格信息控制在10%以内,铝合金和塑钢门窗价格信息控制在15%以内,砖、砂、石子等地产材料价格信息基本贴近当地市场实际。
信息价格的发布媒介,厦门市每日发布钢材、水泥等价格信息,其他地市基本上通过纸质刊物发布,网络发布往往滞后。
2.2现有的价格信息发布之不足
当市场价格处于平稳时期,现有做法能够满足建筑市场计价需求,也适应建筑市场实际,但在市场价格异常变化时期,包括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市场价格频繁变动,波动幅度也较大,按照现有的价格信息发布规则,一是无法及时将价格信息反馈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二是如何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缺乏指导性做法,各方主体实施时比较困难。
3建立价格异常变化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3.1 确保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需要
由于当前大部分工程项目采取固定总价合同,工程量清单单价是固定的,不允许调整,但价格异常变化期间,市场材料供应紧张,再加上资金有限,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施工现场可能采取拖延办法,减缓施工进度,甚至直接停工,有的甚至采取不利于工程质量安全的不良措施,增加了施工质量安全隐患。
3.2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决策的需要
价格异常变化势必对建筑市场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心关注质量、安全、造价,价格异常变化对这个“金三角”关系的影响,但需要用监测数据佐证,这就必须分析价格异常变化对建材供应、施工现场生产、工程造价变动等进行系列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
3.3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上述提到价格异常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其影响幅度多少、影响的时间多长等,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在建工程项目,如何指导合理调整工程造价,体现实事求是、风险分担、公平合理原则,对于正在招投标的工程项目,如何引导招标人合理确定风险包干范围、如何引导投标人合理确定风险包干系数,体现公平、公正,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供政策保障。
4 建设项目价格异常变化下地处理措施
4.1 明确管理职责
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要加大对主要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信息监测力度,对水泥及商品砼等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的,发布每周价格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发布每日價格信息;对于哄抬价格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不予刊登相关价格信息。招标人及其委托的中介机构编制招标工程预算价(控制价)时,应当及时向市场询价,并根据水泥、商品砼、管桩、砼管等材料的最新市场价格进行编制。
价格异常变化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应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信息价格监测应由省级造价管理机构负责汇总、分析与监督管理,各设区市造价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各县市造价管理机构作为设区市造价管理机构的基本监测点。各设区市建立信息价格异常变化跟踪监测预案,确保人员到位、监测资金到位。
4.2 确定管理重点
异常波动跟踪监测的重点,应根据当地当时具体情况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并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生产要素,包括人工单价、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等及其他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材料等,应列为常规管理重点,对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农村房屋,砖、砂、瓦片又是管理重点。
水泥制品和商品砼生产企业要严格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供货质量,要积极组织水泥货源,提高供应能力,严禁借水泥供应紧张之机哄抬价格,并认真履行已签订的合同,保证重点工程和灾后重建项目建设需要。施工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有关风险包干幅度条款的管理,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做出经营决策,提高履约能力;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不合格材料流入工地或用于工程上。
4.3 制定管理措施预案
各设区市造价管理机构应制定价格异常变化监测措施预案,一旦达到异常波动条件,应立即启动信息价格异常变化监测措施预案,预案的内容应包括:
(1)设定启动预案条件
价格波动幅度在某一时间段(如10日内)累计变动幅度达到一定数值(如10%)或短时间大幅度异常波动时,或者在一定时限内,价格变动影响工程造价的幅度达到较大值(如超过2%)时,或者价格变动影响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时,或者价格变动影响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时,或者价格变动影响建筑业行业发展时,当这些事件发生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2)建立报告制度
在异常波动期内,要以日报、周报的快报形式,及时报告省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监测快报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单位、价格、时间点及异常波动情况分析等。监测快报形式包括书面资料和电子文档,书面材料应由经办人、负责人签字。
(3)加强监测力度
增设监测点(监测点应包括供货单位和需求单位),增加监测人员,指定专人跟踪监测,及时掌握供需双方实际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做好监测日记。
4.4 指导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时发布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应当包括材料市场供应、材料生产、市场需求、运输能力、价格变动幅度、价格变动对当前工程造价的影响、价格变动对工程建设的后继影响,并且明确工程造价的具体调整办法,作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合理控制、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项目材料价格是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的,但当建设项目发生了价格异常变化的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实事求是,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切勿因为价格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莉 竺石磊 周雪梅,基于浮动因素分析的山区公路基本工程造价控制[J]交通标准化2010.09
关键词:建设项目;材料;价格异常变化;工程质量;造价;措施
1 前言
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各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工程造价领域特别是预(决)算的编制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受市场价格、能源、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建设工程主要材料价格异常上涨。例如:钢材价格、砂、石价格都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为了稳定建设市场,维护建设各方的合法利益,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价格异常变化时的管理制度及处理措施。
2 常规材料信息价格发布的不足
2.1 现有的价格信息发布情况
据统计,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国内钢材等现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每吨钢材的价格大约每半年上涨1000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北京、上海地区的钢材价格同比增长58%左右,广东地区同比增长47%左右。与此同时,水泥、混凝土、铜材、铝材、沥青、柴油、碎石、木材、电线、电缆等主要建筑材料也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其升幅之大、涨速之快、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前所未有,为近年所罕见。由于不同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变动频率不同,目前材料价格信息发布分为:
⑴主要材料、大宗材料,如钢材、水泥、铝合金门窗及砖、砂、石子等地产材料,按月、旬发布,有的地市还按日发布;
⑵价格在年度内基本稳定的材料价格信息,如安装工程、消防工程、建筑节能材料等,每年发布一次,但是遇到价格波动较大时及时补充;
⑶季节性较强的材料价格信息,如园林绿化苗木等,按季度发布。
信息价格水平的控制方面,钢材、水泥及地材等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基本接近市场实际,与市场成交价比较,钢材价格信息控制在5%以内,水泥价格信息控制在10%以内,铝合金和塑钢门窗价格信息控制在15%以内,砖、砂、石子等地产材料价格信息基本贴近当地市场实际。
信息价格的发布媒介,厦门市每日发布钢材、水泥等价格信息,其他地市基本上通过纸质刊物发布,网络发布往往滞后。
2.2现有的价格信息发布之不足
当市场价格处于平稳时期,现有做法能够满足建筑市场计价需求,也适应建筑市场实际,但在市场价格异常变化时期,包括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市场价格频繁变动,波动幅度也较大,按照现有的价格信息发布规则,一是无法及时将价格信息反馈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二是如何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缺乏指导性做法,各方主体实施时比较困难。
3建立价格异常变化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3.1 确保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需要
由于当前大部分工程项目采取固定总价合同,工程量清单单价是固定的,不允许调整,但价格异常变化期间,市场材料供应紧张,再加上资金有限,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施工现场可能采取拖延办法,减缓施工进度,甚至直接停工,有的甚至采取不利于工程质量安全的不良措施,增加了施工质量安全隐患。
3.2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决策的需要
价格异常变化势必对建筑市场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心关注质量、安全、造价,价格异常变化对这个“金三角”关系的影响,但需要用监测数据佐证,这就必须分析价格异常变化对建材供应、施工现场生产、工程造价变动等进行系列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
3.3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上述提到价格异常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其影响幅度多少、影响的时间多长等,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在建工程项目,如何指导合理调整工程造价,体现实事求是、风险分担、公平合理原则,对于正在招投标的工程项目,如何引导招标人合理确定风险包干范围、如何引导投标人合理确定风险包干系数,体现公平、公正,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供政策保障。
4 建设项目价格异常变化下地处理措施
4.1 明确管理职责
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要加大对主要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信息监测力度,对水泥及商品砼等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的,发布每周价格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发布每日價格信息;对于哄抬价格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不予刊登相关价格信息。招标人及其委托的中介机构编制招标工程预算价(控制价)时,应当及时向市场询价,并根据水泥、商品砼、管桩、砼管等材料的最新市场价格进行编制。
价格异常变化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应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信息价格监测应由省级造价管理机构负责汇总、分析与监督管理,各设区市造价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各县市造价管理机构作为设区市造价管理机构的基本监测点。各设区市建立信息价格异常变化跟踪监测预案,确保人员到位、监测资金到位。
4.2 确定管理重点
异常波动跟踪监测的重点,应根据当地当时具体情况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并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生产要素,包括人工单价、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等及其他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材料等,应列为常规管理重点,对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农村房屋,砖、砂、瓦片又是管理重点。
水泥制品和商品砼生产企业要严格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供货质量,要积极组织水泥货源,提高供应能力,严禁借水泥供应紧张之机哄抬价格,并认真履行已签订的合同,保证重点工程和灾后重建项目建设需要。施工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有关风险包干幅度条款的管理,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做出经营决策,提高履约能力;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不合格材料流入工地或用于工程上。
4.3 制定管理措施预案
各设区市造价管理机构应制定价格异常变化监测措施预案,一旦达到异常波动条件,应立即启动信息价格异常变化监测措施预案,预案的内容应包括:
(1)设定启动预案条件
价格波动幅度在某一时间段(如10日内)累计变动幅度达到一定数值(如10%)或短时间大幅度异常波动时,或者在一定时限内,价格变动影响工程造价的幅度达到较大值(如超过2%)时,或者价格变动影响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时,或者价格变动影响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时,或者价格变动影响建筑业行业发展时,当这些事件发生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2)建立报告制度
在异常波动期内,要以日报、周报的快报形式,及时报告省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监测快报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单位、价格、时间点及异常波动情况分析等。监测快报形式包括书面资料和电子文档,书面材料应由经办人、负责人签字。
(3)加强监测力度
增设监测点(监测点应包括供货单位和需求单位),增加监测人员,指定专人跟踪监测,及时掌握供需双方实际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做好监测日记。
4.4 指导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时发布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应当包括材料市场供应、材料生产、市场需求、运输能力、价格变动幅度、价格变动对当前工程造价的影响、价格变动对工程建设的后继影响,并且明确工程造价的具体调整办法,作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合理控制、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项目材料价格是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的,但当建设项目发生了价格异常变化的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实事求是,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切勿因为价格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莉 竺石磊 周雪梅,基于浮动因素分析的山区公路基本工程造价控制[J]交通标准化2010.09